摘 要 当前,很多小学学校中普遍出现了小学生并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况。探究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在于学生上体育课普遍都是受教师的压迫,进行被动的学习而不是主动想去学习,如此学习氛围需要得到调整。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小,性格也活泼好动,正是最喜欢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年龄。为此,就需要体育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以期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消除学生对体育课堂不感兴趣的障碍。本文主要对小学生对体育教学课缺少兴趣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两个方面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 小学体育 体育教学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53-01
小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年纪尚小,导致他们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尚不理解,其结果就是仅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学习的欲望,而对老师“强迫”他们学习的内容则毫无兴趣。随着物质生活的品质不断提升,家长把重心都放在了学生需要应试的科目上,而忽略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的锻炼。小学的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很大,因此,养成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十分重要且必要。教师应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于体育课堂兴趣的提升。
一、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缺少兴趣的原因
(一)教学模式固定,缺少创新
根据我们的调查可以发现,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环节设置比较固定,不论这堂课是讲授新的内容还是复习上堂课讲过的内容,教师设置的教学环节都是千篇一律的,大概的流程也都是:上课整队、为学生讲解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给学生演示技巧、带学生进行操练。这些步骤日复一日的重复,使得学生对于这样的训练过程已经丝毫感受不到新意,也找不到乐趣,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日渐减少。
(二)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够关注
当下的教学工作越来越强调差异化教学,但在体育教学中这种差异化的教学基本没有得到重视。实际当中,体育教学应用最多的便是“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这导致很多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不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便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无法得到老师的关注,这样也会引起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畏惧,从而慢慢形成自卑的情绪。
(三)体育教学缺少趣味性
要想让学生对学习建立起兴趣,就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内心的满足,让他们体验到學习的乐趣。那么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就需要对体育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对体育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乏味,老师单方面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小学生对这样的课堂难以建立起太大的兴趣,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教师应该开动脑筋,不断调整和创新,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尽可能让每一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二)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性
在小学教学中一直强调要做到“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那么在体育的教学课堂中也要将这一理念贯彻到位。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是要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其中包括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也包括一些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差异的存在,而是要正视这些差异的存在,并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式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中有相应收获,真切感受到体育学习带给学生的乐趣。
(三)运用体育器材开展课堂游戏
体育游戏一直是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尽量增加一些以游戏为形式的教学内容。由于游戏开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结合本堂课要讲授的内容,结合学校现有体育器材,设计不同的游戏内容。例如,教师可利用足球场开展学生间的足球比赛,将学生分为2个小组,并在比赛过程中为学生讲解足球比赛的规则;还可以开展拔河比赛,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教育学习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体育教育成功的标志。而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产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樊晨.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的研究[J].学苑教育,2020(18):13.
[2]林汝聪.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0,(10):134.
[3]苏莲菊.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9(03):88.
包爱江 岷县茶埠镇姚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