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来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影响下,现代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方向发生了本质变化,这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要重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重视实践运用。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应积极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通过结合生活实例,拉近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提高学生兴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对其理念加以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完成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对于优化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陶行知教育理念
初中阶段是奠定语文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好的写作能力能够让人受益终身:学生时期,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走进社会,它能够为学生的高效沟通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保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作文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作文教学的水平亟须提升。作文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方式,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进行教学,通过加强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一、陶行知教育理念运用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意义
1.帮助学生树立作文源于生活的意识
通过联系陶行知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和写作灵感,同时结合自身体会作文,有利于提高写作的情感表达效果和感染力。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描写,有利于树立作文源于生活的意识,逐渐意识到联系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成为留心生活的有心人。同时,作文不同于其他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主体作用的需求极大,是无法通过简单理论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利用陶行知教育理念进行作文教学结构的优化,联系实际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是一种有效改善作文教学效果、转变学生意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2.帮助学生消除写作中的畏惧和抵触心理
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落后,局限于课堂,且枯燥乏味,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兴趣,学生缺乏联系生活进行作文的意识,也没有足够的素材充实作文内容。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将陷入千篇一律、无真情实感、虚假做作的境地中,进而使学生对于写作产生畏惧与抵触情绪。通过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意识,通过实践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于习作的畏惧和抵触心理。
二、陶行知教育理念优化初中作文教学结构的策略分析
1.走进生活,拉近学生与作文的距离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重点之一是“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并立足于生活对教育进行改造。初中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对生活实例进行创造性运用。很多学生觉得作文难写,写作内容空洞,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主要原因在于脱离了生活。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发现写作的乐趣和灵感,拉近与作文的距离。例如,在描写景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如公园等,让学生真正置身于大自然中,身临其境地对自然景物、气候、动物等进行感受和观察,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景象,积累真实可靠的作文素材,赋予作文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可以是家庭旅行中遇到的景致和动植物,也可以观察自家盆栽的生长情况、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拉近与作文的距离,优化作文教学效果。
2.以读促写,实现“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也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写作教学并不局限于作文课时,还应重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不应割裂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要对文章结构、写作技巧和方法等理论进行渗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含义,并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实现以读促写、教学做合一。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以将其中优美的句子拿出来进行赏析教学,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夕阳下雪色的柔美,增强诗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这句话学习拟人手法,仿写一段话,帮助学生完成拟人手法的内化与外化。另外,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学习和仿写,还应全面系统地教授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结构,做到由点及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3.开展实践活动,为写作奠定基础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又一要点,充分表明了实践对于知识獲取的重要性。作文教学作为与生活实践紧密相关的一项内容,不应被局限于三尺讲台,教师应拓展实践活动,深入落实“社会即学校”的教学观,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情绪的传达提供保障。首先,教师应立足于课堂和校园开展实践活动。校园内的实践活动是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校园中也存在着很多写作素材和资源,如教师辛劳备课的模样、同学们不畏风霜雨雪的学习进取心、校园保安在酷暑中的汗滴和寒冬里通红的脸颊等。通过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平凡人物,让学生看到平凡背后的不平凡,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写作奠定素材和感情基础。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更大的天地中感受社会生活,确保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在培养学生奉献精神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多真实的素材。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接触人、事、物,并从他们身上感受真实的情感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将切身体会用于作文中也更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更容易打动读者。通过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丰富写作素材,体现“行是知之始”。
三、结语
语文不是一门可以照本宣科的学科,尤其是作文教学,它所考查的内容十分广泛,对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阅读效果、学习效果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现代生活以及学生特征,结合语文教育的教学要求,充分融合陶行知教育理念,走进生活、以读促写、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作文教学结构的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大鹏.试论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6(22):24.
[2]翟可英.优化初中作文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8(12):11-12.
[3]李鹤.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教育观察,2018,7(16):103-104.
[4]李国华.生活教育:初中语文习作教学的应然追求[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