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书法课堂上,“讲”与“练”相辅相成,交替进行,是一节好课的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讲练”的形式与比例。“讲”需要精准的提示,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读帖的方法。“练”需要教师科学的指导方式,更需要大量的练习时间作为保证。“讲练结合”需要精炼的讲解,需要充分的书写,更需要在讲与练中做到艺术性地切换。教师要力求找到让书法课堂更高效的讲练结合方式,让学生在科学的讲练结合中提高书写水平、习得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书法;书法课堂;讲练结合
【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1-0037-03
【作者简介】郭雯,南京市中山小学(南京,210007)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秦淮区优秀青年教师。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的“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讲,讲多少,则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讲得少,怕学生无法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讲得多,势必又耽误学生书写练习的时间。毕竟,学生可以书写的时间就是一节课。所以,教师讲解的时间,直接决定了学生的书写是否充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让课堂效果达到最大化,“精讲多练”是法宝。
在课堂教学中,笔法的讲解和指导始终是重中之重,笔法不准确,则如无源之水,没有根基,很难在书法中走得长远。所以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花费了大量的心力在笔法的讲解上,但是收效甚微。其中很大程度的原因在于,教师根据教材中的笔法指导图按部就班,把每个笔画的动作分割成几个独立的动作,步骤过于繁琐,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其实,笔法的指导最高效的方式是教师的亲身示范,从动作到精炼化的语言,让学生感同身受。比如在学习长横的写法时,教材通常把横的动作分割成六步(见下文图1),那么这六步该如何去讲解呢?从笔者的实践经验来看,较好的方法并不是将六个动作分割开来进行讲解,而是要将六步大致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因为每个动作既是下一个动作的铺垫,也是上一个动作的延伸,互相之间是具有关联性的。所以笔者认為,教师可以在示范时弱化六个步骤的独立性,而强调整体动作的一气呵成。如此,既是让学生领悟整体书写的感觉,也可以较好地压缩讲解时间,让课堂更高效。高效的指导方式的前提是,教师需要在课后花费较多的时间去钻研笔法,把自己的亲身体会传达给学生。
(一)结构的精准提示
结构的指导是书法课堂教学的重点,与笔法的指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汉字包含多种结构,每种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师需要针对每种结构做好引导,展示每种结构的特点,教会学生分析结构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去分析结构,把握结构特征。笔者在教授苏少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偏斜的字》一课时,就先出示比萨斜塔的图片,再引入偏斜的一类汉字,让学生了解偏斜的字如何调整重心,引入重心平稳的重要性,这样就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平移,从已有经验过渡到新授内容,就可以把握偏斜的汉字的主要特征(见图2)。有了整体感知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局部,了解笔画之间的联系,分析笔画的位置和形态。教师要用精炼准确的语言,给予学生充分的提示,迅速切入要点,授人以“渔”。
(二)读帖的精心指导
在书法课堂上,笔者经常发现,很多学生不了解读帖的重要性,不会读帖。学生在动笔书写前不看原帖,写完后也不去按照原帖细细对比查看,这就让学生的书写大打折扣。教会学生读帖,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读帖中,学生可以进一步观察、对比和分析,从而了解自己的不足,再改进和提高。笔者建议可以从“读笔画、读结构、读气息”等几方面去引导学生,不需长篇大论,只要给学生一个“引子”,这样可以让他们在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由于教材中多是单字的指导和示范,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有时会受到局限。这时,教师要善于打破固定模式,将每课中的“碑帖欣赏”和“名胜书迹”等拓展内容根据需要糅合到教学过程中。比如,在《秃宝盖和宝盖头》一课中,笔者就将教材后面的碑帖欣赏《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以下简称《十三行》)结合到教学中,笔者先出示《十三行》中带有宝盖头的字,启发学生进行对比思考,再引入《十三行》的整体画面,引导学生对王献之小楷风格的体会和感悟。从局部到整体,学生就可以了解到完整的读帖方法。
书法课堂中,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情况下,在十五分钟以内,不应多于二十分钟。那么,在书写中如何做到充分和高效,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书写前的学情分析
书法教师一般授课班级较多,每个班级学生的书写水平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书写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现有水平,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查找学生最有可能遇到困难的地方,这样可以在授课时安排统一的讲解,逐一进行突破。对于不太重要的小问题,教师不需花费较多的笔墨,可以在巡视的过程中,再针对不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指导。不求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破。
(二)书写中的任务升级
学生不仅需要有充分的书写时间,还需要有层层递进的书写任务,这样才得以让教学目标高效完成。笔者在教授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的《口字旁与日子旁》时,就引入了分层书写的方法。教师先重点讲解口字旁的写法,布置了临写口字旁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书写和对照分析的活动之后,教师又进一步提问:“日字旁与口字旁相比有何异同?自己动手试一试。”在用笔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学生只需要注意口字旁与日字旁的形态区别,同时注意到底横变为提的细节,就可以将日字旁的主要特点写出。既实现了精炼讲解,又让学生在书写中不断发现,不断提高。
书法课堂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课堂的前半段节奏十分紧张,而到了课堂后半段即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出现了书写环节过于单一,学生书写状态过于自由,课堂纪律较为松散等情况。其实,书法课堂的高效不应只存在于讲解环节,练习环节更需要高效的书写。基于此,笔者认为,只有“讲练结合”的交替进行,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讲与练”的黄金比例
“讲与练”是相互生成的。在每一堂书法课中,讲练的比例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黄金眼”,敏锐地捕捉到每节课中学生书写的难点,及时进行辅导和纠正。例如在教授《单人旁与双人旁》时,笔者注意到,单人旁中,“撇”与“垂露竖”学生都已学过,无须多费口舌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节省出时间让学生自行练习,但是双人旁的书写则是难点之一,“两撇”的对齐位置是很多学生容易看错和写错的,需要“浓墨重彩”地去进行讲解分析,甚至一对一辅导,那么所需要的时间比例较之单人旁则多。虽然讲与练的时间比例无绝对标准,但是总体来说,学生的书写时间应多于教师的讲解时间。
(二)分层小目标的设置
在学生的练习中,应时刻知道自己练习的目标,避免漫无目的地胡乱涂抹,避免反复地重复自己书写上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在书写活动中不断进行“切换”,帮助学生调整至最佳书写状态。例如三年级上册的《长横》一课,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书法,所以对于长横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动作不能较快速地进行整合。有的学生注意到了起笔,却兼顾不了行笔和收笔。在教学中,笔者就在学生的书写中设计了几个小目标,让学生在书写时依次注意横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并穿插师生点评,每次只点评横画起、行、收动作中的一个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一点,逐步递进,稳扎稳打,从而达到书写长横时一气呵成的状态。
(三)練习频度的调整
在讲练结合的过程中,切换的频度也需要伴随学生的年龄及书写水平进行调整。在中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书写能力较为薄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指导和督促,将大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割,那么,讲练的切换就需要较为频繁;在高年级的课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那么教师就可以对学习目标进行整合,充分放手,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尽量多地给予学生完整的书写练习时间。
总之,在书法课堂中,高度精炼的“讲”与高效充分的“练”是缺一不可的,它们相互融合、不断生发。在课堂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讲练结合的艺术性,在讲与练中,切换自如,那就不失为一堂成功的书法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