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霞
摘要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兄弟姐妹和其他孩子一起生活的经验。他们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快乐和成功。”“缺乏合作能力”是他们的通病。面对儿童与儿童的联系,大班幼儿需要努力培养幼儿的沟通技能和合作行为,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小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的身心可以得到活泼、主动的发展。摘要在戏剧《白骨三击》主题活动中,对大班幼儿合作意识的形成进行了研究,以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戏剧
一、戏剧主题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以“三打白骨精”为例
(一)引导幼儿学习他人成功的合作经验
大班孩子的同伴意识逐步增强,本文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对戏剧主题活动中有合作行为的幼儿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了其他幼儿的学习动机。比如,有一次,在戏剧《白谷井三击》的主题活动中,四位唐僧师徒取经前往白虎岭。在白虎山上,住着一个尸魔白骨井。为了吃唐僧的肉,他变成了一个村姑和一个女人,都被孙悟空认出来了。但唐僧并没有区分人和魔鬼。相反,他指责孙悟空肆意杀害母女,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成了白发丈夫,被孙悟空看穿。唐僧写了一本贬义书,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戏剧《白骨精三振出局》中的儿童合作并不理想,因为经验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儿童,教师是儿童的榜样,引导儿童学习他人的合作经验。
(二)帮助幼儿总结、提升合作的方法
因为大班的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合作经验,老师在评论戏剧主题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谈谈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然后根据他们的描述加以总结和改进,从而产生便于儿童掌握的合作方法。在游戏中,由于一些孩子不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需求,他们无法吸引同龄人的合作。因此,学习合作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例如,孩子们经常在游戏中使用一些邀请语:“你愿意和老师一起玩吗?”你能参加教师的游戏吗?”愿意和老师合作吗?”可以吗?”还需要什么?”我可以借用你的老师吗?”换个方式,好吗?”以及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向他人表示感谢和道歉,如何向他人提出请求等等。除了语言,我们还应该考虑各种合作方式,比如如何通过协商解决冲突;当玩具或积木不够用时,如何相互让步、轮流使用或一起使用;当我们遇到困难,一个人无法解决时,如何寻求儿童的帮助;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如何采取在合作伙伴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他们等。通过对这些合作情况的描述和合作经验的推广,孩子们将逐渐学会合作的方法和策略,学会合作。
二、区角活动中促合作能力发展
(一)谈话讨论法
区角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孩子们参与的最具操控性的活动。他们是孩子们掌握协调关系的最佳场所,也是提高合作技能的好方法。在区角活动中,以下方法有利于儿童合作能力的提高。在游戏开始前,老师围绕某一主题组织讨论。例如,如果三个孩子想看同一本书呢?在艺术区,老师给你提供了一张可以由许多人完成的大画纸。你想讨论一下如何画这幅画吗?在结构区域中添加一组木制构造块。一个孩子能把它们建得又快又好吗?如何建造?”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分工、合作、协商、角色分配等主题,让孩子们再次玩耍。
(二)观察引导法
在区域活动中,儿童有时对活动失去兴趣或不知道如何合作。此时,教师应发挥教育的影响力,使孩子在实践中有合作行为,提高合作能力。比如,在由戏剧所衍生出的艺术作品领域,当孩子们面对一张大纸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孩子们树立绘画主题。例如:角色造型、表演道具、角色服饰等,帮助孩子们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作品,介绍欣赏作品,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三)榜样鼓励法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行为。在评论游戏时,让孩子们互相欣赏,讲述作品内容,分享合作的喜悦。对进展缓慢的儿童给予肯定、鼓励和强化反馈机制。此外,儿童在活动中的友好行为可以编成“故事”或创造环境,供儿童讲故事或进行情景表演;当儿童表现出合作行为时,教师可以用相机拍摄“合作场景”并及时展示。通过这些加强合作行为的措施,孩子们在心理上会有愉快的经历。
三、戏剧主题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的策略
(一)合理分組是培养合作意识的前提
一部完整的戏剧,包括台词、动作、舞台背景、道具、服装、音乐等,在完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孩子们的配合和熟悉,再进行分组。同时,团体应尊重儿童的意愿。一般情况下,儿童可根据上述情况分为异质组和同质组。异质群体是将不同处境的儿童分成一个群体,使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能达到互补。同质群体是将处于同一情境的儿童分成一个群体,使其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自身发展。
(二)多种合作方式的运用是培养合作意识的桥梁
戏剧活动开始时,老师要熟悉故事内容,鼓励孩子大胆猜测。这时,孩子们交流、讨论、交换意见。有时,在观点相同的情况下,孩子们会继续相互交流、提醒和补充,使自己的想法更加成熟,有更多的理由;有时,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不同,并主动改正。比如,在《我的幸运一天》主题活动中引发争论,他们继续猜测后来发生的事情。当他们看到猪洗澡时,有孩子们提出:狐狸不会把猪吃了,有的小朋友则持不同的意见。通过孩子之间的交流,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想法,更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老师会合理搭配孩子,让他们一起工作,而审美能力强的孩子会搭配设计色彩和风格;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会剪贴。这时,合作伙伴的配合起了作用,生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在阅读活动中,老师经常让两个小孩子一起读一篇课文。两者之间的交流使他们相互学习,加强了同龄人之间的合作。在任何戏剧的制作活动中,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同伴合作,其实每个人都完成了一项任务,这就是班级合作的力量,而且手术的程度是难还是容易,所以有些手术活动需要几个人一起完成,在老师的探索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其实,孩子之间的合作需要沟通,这是他们探索之后的自然表现。因此,儿童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有语言的,但更多的是案例、模型、材料,结合语言,不能完全分离。
结论
养成习惯不是一天的工作。教师必须重视合作习惯的培养,长期坚持,生活和游戏中的操作,总之,儿童合作意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实施。当然,在戏剧教学中,也要把这些意识转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育孩子善于和敢于竞争,使他们的身心更加健全,人格更加完善,素质更加全面,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崔丽莹.国外儿童合作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12)
[2]李玉峰.国外儿童混龄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4(07)
[3]李异芳,苏彦捷.混龄编班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J].教育探索.2018(02)
[4]喻小琴.幼儿同伴合作行为特点的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