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刘德
[摘 要:本文就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构建做了一些阐述。立足以“做”为核心,结合“探索”“应用”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素养落地,凸显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性,研究性,社会参与性等特性;分别从“与社会各行业联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创建综合活动基地”“融合选修课程”三个角度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的形成。并立足校本,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行性模式。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
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标志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邁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必要构建基于核学校实际的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推进立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实施。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活动方式的相互关系,以“做”为核心,通过探、做、用的方式实现课程目标,实现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如图。
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1与社会各行各业联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通过与本县企业、医疗、司法、经济、文化、新闻等行业联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例如与南方科技大学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航空十二院共办钱学森班。下面以校企合作为例。
学校与高科技企业联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拓展课程开发的渠道。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模式,如图。
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的教育资源,开发具有科技特色的四类两级课程群。四类课程群(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和与生物工程(水平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企业在“水平Ⅰ”课程的基础上,以研究小组的方式开设项目研究课程(水平Ⅱ课程)面向部分学生,形成综合实践活动两级课程群。并且构建“课堂+车间(实验室)+研究室”课程实施途径。
我校尝试与当地名企联合开发、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通过企业发展历史的学习,知道了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困境艰辛到高速发展的企业成长史,体验到了一个企业人的坚守。通过对产品展览馆的游览,体会了知识的力量,科技的奥妙。通过对企业生产线的参观,与工作人员的交流,明确了自己未来的生涯规划。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动手实践体验,在与当地餐饮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鼓励同学们参与简单的食品制作,特别是具有本土特色的餐饮食品,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提升了对于学生本土餐饮文化的渗透。
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回归生活,开拓视野,这是一条值得我们去尝试践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当然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如何让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结合得更紧密,而不是走过场,让学生有真正的时间与体验,去参与,特别是在如此繁重的高考压力背景下;如何沉淀校企合作文化,形成一套成熟的可操作的模式,如何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等等都是在接下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探索的重点主题。
2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创建了学校无法提供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的机会。以本县文化为依托,以研学《徐霞客游记》、浙东唐诗之路和中华和合文化为突破口,夯实营地基地建设,积极营造研学旅行氛围,打造没有铃声的“大课堂”。
3融通选修课
将学校选修课程中具有来源于生活、体现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要素重新进行梳理、提取,按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要求进行重组开发和实施,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类课程,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地的重要环节,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丰富性;活动方式的可操作性决定着活动课程能否深度开展;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的完善,不断地探索,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