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化理论下城市青少年媒介接触与德育培育研究

2020-09-09 11:48李婷婷何艳萍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

李婷婷 何艳萍

摘 要:在信息化浪潮下,青少年的成长环境离不开智能媒体的陪伴。大众媒体的传播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城市青少年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针对其中出现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提出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和青少年自身的五级联动教育机制,做好媒介教育和德育培育的结合,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为培养青少年正确健康的德育观念提供建议。

关键词:涵化理论;媒介接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2

一、理论背景

(一)涵化理论

涵化理论是美国学者乔治·格伯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对电视内容、个人和暴力影响相关的传播学理论。涵化理论的基本主张认为,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越长,受众对于周围世界的“认知”就越会认同电视所“建构”的关于世界的影像、观点和思想。[1]目前国内对于涵化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一是运用涵化理论分析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如节目、广告等;二是把涵化理论运用于新媒体传播效果分析,受众群集中在青少年、农村青少年、少数民族等;三是涵化理论的研究综述,中国特色与海外进展等。

根据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10—24岁定位青少年阶段。结合文献研究,本文把青少年的适龄范围界定为是在10—18岁。智媒时代,新旧媒体交叉频繁的穿梭在青少年群体中,由于青少年心理发展不稳定,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干扰,对青少年的认知观念和价值影响非常大。

(二)媒介接触

“媒介接触(media exposure)”是一个统摄性的概念。Dan 和 Konijn(2014)为了探究欺凌行为与媒介接触之间的相关性,提出“对具体内容关注程度(the special content)”的指标;马超,(2018)引入了“媒介依赖度(Wanta,1994)”指标,用来从“心理维度”描述用户的媒介接触,旨在验证用户对“媒介的依赖度”能否影响“媒介可信度”。[2]媒介接触一向是作为一个衡量指标,是新闻传播研究基础性的研究。然而,喻国明(2016)认为之前的研究中把媒介接触只放在时段、时间和频度等指标上,存在局限性,不能够完整的概括人们媒介接触和使用的实际状况。喻国明的研究引入了发展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框架和方法,对移动互联用户的媒介接触环境、行为、效果进行测量,并最终建立起适合移动互联传播环境的“时间-空间-媒介接触行为-社会关系-心理效果”五维研究框架[3]。结合先前文献研究,本论文综合了两种研究思路,最终把本文的媒介接触确定为青少年的媒介接触行为、使用时间和接触内容和接触使用后的效果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三)德育培育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把思想价值引脚贯穿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各个阶段,培育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认识,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尊重青少年的主体行为,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与管理,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要务。德育教育的培育实施过程,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共同努力,立足于有效衔接、循序渐进的根本基調,从横向贯通教育课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网状形式铺开,分层实施,整体推进[4]。

二、城市青少年媒介接触现状和媒介接触与使用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城市青少年媒介接触现状

本次针对城市青少年的问卷调查以网络形式进行发放,主要的样本对象是城市内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剔除无效小本,共回收有效样本227份。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发现,此次填写对象年龄最小13岁,最大55岁(父母)。90.75%的对象还在上学,初高中生居多。最经常使用的移动设备是手机,占90.75%,之后是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接触媒介的主要动机(上页图1)是休闲娱乐45.81%、学习需要21.59%、沟通交流16.74%。通过媒介获取的主要内容分布比较均匀,学习知识、音乐、新闻在51%—55%之间,影视剧、游戏、娱乐节目都在41%-44%之间,其中广告的获取率最低8.37%。周内的平均上网时间在5个小时以上,周末的平均上网时间达9个小时。最长使用的APP排名前三的是微信87.22%、QQ56.39%和抖音51.98%。49.78%的调查者认为自己对媒介有依赖。碰到问题时(上页图2)最喜欢咨询的也是网络43.17%,之后是朋友和父母,求助于老师的调查者只占6.17%。

(二)媒介接触与使用对城市青少年的影响

当今社会媒介的影响力巨大,甚至超越了学校和家庭的作用。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城市青少年使用最多的移动设备就是智能手机。由于传播渠道和方式更加多元化,青少年对媒体的利用比率和依赖性也更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对其社会认识、学识教育和心理教育、思政教育、人格塑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青少年对媒介信息是一种模糊性判断,对父母师长的建议与影响接受度不高,青少年的心理和思想观念及其容易被引导和影响。目前网络信息传播不分级、不分类型,传统媒体传播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网络传播中被消解,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的思辨能力和理性精神;另一方面,此次新冠疫情期间,移动学习资源对青少年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网络媒介实现了超越时空的传播特性。调查对象也认为媒介对青少年最有利的影响是信息丰富,能够开拓视野,能够丰富自身的学识。由此可见,媒介是双刃剑。如何利用媒介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引领青少年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涵化理论下媒介接触与使用对城市青少年德育培育的重构路径

结合调查数据和智媒时代媒介的特点和属性,为了实现教育育人、媒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培养模式,应该利用媒介做好城市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新平台。

(一)搭建媒介平台,提高全员参与

城市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与以往发生了深刻的革新,媒介教育无形之中成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方式。城市青少年目前绝大多数还是学生身份,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受到了媒体、学校、家长等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形成一股磁力线般的“场”,包围着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因此,教育工作者、家长、政府部门和社会应该组成联动机制,积极的利用优质的媒介资源,把媒介教育延伸到课堂上,把媒介素养扩展到家庭与社会。培养城市青少年健康、合理的媒介接触时间和接触内容,大众媒介做好宣传引导,政府部门和教育单位做好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和对策建议,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媒介氛围。

(二)引领青少年媒介行为,更新德育理念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摇篮,因此学校和教学工作者应该首先革新教育理念,做出适应新媒体时代和智能媒体时代教育思路的重大转变。首先,学校应该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年龄层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将媒介教育融合到每一节课堂,选取主流、正面、积极的媒介资源进行教学;这也是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主要措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媒介教育培养。课下与家长形成合力。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积极主动的教育引导,能够教育青少年形成媒介工具性的使用理念,避免网络沉溺和价值观等扭曲。

其次,学校要加大对校园内的媒介建设,丰富校园媒体的内容,增强其吸引力,努力提升校園媒体的价值引导功能。把学生们对媒体的依赖和使用,转变为对媒介的创造和使用,实现从“受众”到“传播者”的变化。鼓励学生们成立自己的微博、微信或者抖音账号,发布对社会、生活、理想、奋斗有关的内容。学校做好主流官方媒体平台的管理和运营,把思政教育和媒体平台有效结合,打造融合创新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的思政教育新平台。

(三)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培育德育观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多元而庞杂,青少年有的沉湎于其中难以自拔,对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到了自身的发展。有的则是热衷于虚拟社交,不管是游戏社区还是社交软件,都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忽略了与现实世界的沟通联系,产生不切实际的虚妄想法和行动;更有甚者被媒介信息中的不良思潮所迷惑,生活中无所事事、不求上进、产生攀比、热衷消费的行为冲动而失智。对于青少年的媒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其幼儿园或者更早的时候就要进行。要通过媒介信息的多元化对比,形成自身的判断力和思辨力,不要选择全盘接收。还要通过对自我教育、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客观认识,结合家庭成长环境和自身发展目标定位,寻找提升自身能力、丰富自身学识、满足自身要求的刚需信息。

目前,社会处于技术时代,新媒介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涵化理论从一开始诞生就存在的命题。媒介劫持和媒介使用时我们日常无法避免的,加强对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培养,利用媒介平台,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形成联合机制,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观念和文化传承等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青少年媒介教育的各个方面,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使青少年得到“注意力资源”的积极教育,培养正确的德育观。

参考文献:

[1]刘扬.进展与困境——近期海外涵化理论研究述评[J].新闻世界,2013(8).

[2]刘继昌.网络直播用户媒介接触与参与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9.

[3]喻国明.城市居民媒介接触与使用的基本特点与最新变化——基于《中国城市居民媒介接触与使用》两期调研成果的概述[J].新闻与写作,2016(9).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
国学浸染下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