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提升在线教学实效的对策,指出教师对在线教学意义不理解、在线课程开发不完善、在线教学实施成效不高、在线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以问题为导向探索解决途径、以示范课为标杆促进教学改革、以信息技术提升为抓手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学评价管理系统为平台形成多元评价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在线教学 示范课 课堂实效 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C-0010-03
2020年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指出了新形势下实施在线教学的正确路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类型特点,制定一校一策、一校多策的在线教学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认真评估效果,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实现特殊时期线上教学与开学后教学有效衔接”。高校实施在线教育教学来应对疫情防控期间无法如期复学的困境,以保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一场疫情无疑让一场教育教学改革提前到来。在线教育是伴随互联网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早在2012年,就有人探索将教育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这些年随着慕课、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的出现,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线教学正是在这种浪潮下,利用多种网络学习平台和直播平台,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学生同步学习或者异步学习的网络学习和教学模式。
在线教学的特性与以往“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是以“教学信息化、交互立体化、管理数据化”为特点的网络化教学。通过网络,教与学、师与生、督与导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教与学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师与生的关系突破了“主从”关系,督与导真正体现了以大数据分析保障教学质量。可见,在线教育体现了学习行为自主化、自学与辅导交互进行、教学过程自动记录、考核评价多元化的诸多优势和特征,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契机而引发的教育改革。
一、在线教学的现状
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主动应对并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开始全面实施在线教学。然而,从现状来看,在线教学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对在线教学意义不理解。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在推进在线教学。经调查数据显示,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对在线教学的认识仅局限于应对疫情防控,尚未将在线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其中关于在线教学的开展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认知浅显,在线教学实施方案缺乏系统和科学的整体规划,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的阶段。另外,只有少部分高职院校将在线课程建设和在线监控评价活动纳入在线教学的环节。而教师和学生对在线教学的支持度不够,缺乏学习的愿望,过度依赖课堂教学。将两者综合起来看,高职院校缺乏对在线教学的深度认知,师生缺乏对在线教学的主动诉求,有效开展在线教学尚存在难度。
(二)在线课程开发不完善。各高校大多缺乏有效的在线课程建设,课程覆盖领域少,理论课程占大多数,交叉和融合实践课程内容严重缺乏,无法优化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缺乏对课程分层分级、线上与线下课程衔接的系统设计,这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课程安排与教学进度不一致,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存在差距,课程实施效率和课堂实效有待提升,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三)在线教学实施成效不高。当前,全国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在线教学,但是不少高职院校仍因教师现代技术水平不高,只是把线下课堂照搬到网络上,老师直播讲解为主,且内容过多,学生反馈上课时间太长,注意力难集中,无法消化理解。最能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教学手段,比如情景模拟、案例讨论和技能操作几乎无法实施,从网络收集到的学生反馈数据来看,仅有12%的学生表示对在线教学满意。由此可见,在线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过于单一,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
(四)在线评价体系不健全。如何构建在线的督教、督学、督管的评价考核体系,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制定在线教学的一系列关于教师、学生、考评的标准。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制定专门的线上评价标准,还是沿用传统课堂的评价考试方式,忽视在线教学的碎片化的特征和随时可沟通的规律,不利于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二、开展在线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在线教学引发人才培养理念、方式方法、模式的变化。利用技术可以整合优质的各类资源,比如企业资源和服务,以实现不同场景下的教与学的互动。因此,高职院校要抓住推广在线教育的契机,将在线教学的理念贯穿到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视频连线企业劳模、大师,将企业工作环境融入课堂场景,让在线课堂体现校企共同育人,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导向。
(二)有利于新的教学生态的形成。课堂教学环境使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过度受限于课堂、教材、考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一种开放共享、交互协同的教学生态模式得以构建。学生作为学習的主体,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路线;教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提前进行线上建课、发放教学资料和教学任务,是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设计者。教师和学生是合作者,线上线下结合教育模式成为主流,知识探索个性化与师生互动立体化的特点得以突显。
(三)有利于名师课堂的推出。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为了应对新时代提出的教育要求,要进一步改变理念,积极主动学习,研究创新在线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方式改革,新时代需要的好老师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具备合作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提升在线教学实效的路径
(一)以问题为导向,探索解决途径。将注重实践技能训练的职业教育大规模搬到网络上,是难点,也是探索和尝试。“互联网+教育”向来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相关的在线课程和资源日益丰富,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当前面对疫情防控期间新的形势,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加大统筹设计,既要大力鼓励教师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地探索有效的线上教学方案,又要体现高职特性。首先是高职院校要把在线教学放在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方案和工作指导,制定制度、搭建平台、配置资源。其次是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落实课酬补贴制度,更新教学理念,鼓励创新。现有的评价考核体系尚有欠缺,人才遴选制度不够完善,规划制定、项目确立、资金分配、追踪问责等方面的体制机制相对滞后,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障碍、解放思想、鼓励创新,让在线教学后续的推进更显活力、更有后劲。
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从2015年开始引入超星尔雅平台,建设各类课程资源库。在疫情期间,学院鼓励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形式的创新,为了有效应对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组織,学院积极组织视频会议,邀请校外专家为教师进行信息化教改专题培训,组织在线教学研讨会,要求各教学系部制定详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组织教学团队提前进行网络路演,遇到问题,集中研讨、攻坚克难、群策群力、分享经验。经过前期紧锣密鼓、反反复复的线上教学工作沟通和教学测试,在3月2日开学第一周,平均每日运行课程757门,教师平均每日在线361人。
(二)以示范课为标杆,有效促进教学改革。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多平台授课、多形式教学、多内容交互的教学模式,形成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示范课为标杆,推广可复制的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的落地。
为了精准提升教学实效,学院成立在线教学示范课工作小组,协同各专业教学团队制定课程开发的工作方案,明确“精选—精教—精管”建设路线。
精选:选择专业核心课程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组建精品教学团队;精选平台,针对高职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情,采取“泛雅平台+课程互动模式”“学习通+同步课程模式”“智慧树+翻转课堂模式”等多种形式组合模式实施线上教学,可以是慕课、微课或者直播录屏,提供灵活学习的载体。
精教:精准教学,针对专业知识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充分利用视频、练习、论坛、测试4个要素,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教学方法,探索在线进行项目教学、任务引领式的教学模式。
精管:对课前、课中及课后进行管理,精准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效果。课前提前发布预习任务,课中直播开启视频进行签到抢答,课后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与融通。论坛上的相互讨论或者老师集中答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同时设计答题积分奖励规则,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的人可以获得奖励积分,促使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答题。在线测试是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效果,登录课程平台观看微视频或课件,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在线测试。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学起来、学进去、学出成效。
(三)以信息技术提升为抓手,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在线教学日益常态化,今后在线教学的多样化态势必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师尽快提升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思想和理念,培养互联网思维,不断提升对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近年来,学院启动“名师工程+‘双师素质工程+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搭设教师技能大赛、微课大赛、思政课程大赛、信息化大赛等平台,鼓励教师组成团队开展各类精品课程及资源库建设,参加自治区级教学信息大赛的教师获奖人数明显增加,“双师”素质比例提升较为明显。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团队通过“传帮带”指导了一大批青年教师。
(四)以教学评价管理系统为平台,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利用强大的网络平台,对学习过程和教学组织进行优化管理,制定“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质量评价—改进提升”的质量监控路径,把数据采集、指标对比、过程监督、结果公布等手段引入教学评价管理系统,教学活动的质量通过可视化的数据进行呈现。平台实时记录学生登录次数、学习时间、任务完成进度等各项数据,并通过“绿色、黄色、红色”色块进行评价。同时根据数据的反馈,追溯教学行为过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形成质量评价的闭环反馈机制。
根据在线教学的特点,学校在超星智慧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基础上实施“三督一体”的综合质量监控体系,通过“督教、督学、督管”,促进教师在线教学管理、学生在线学习过程记录管理,规范化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发布督导日报,促进督导的常态化、实时化、数据化。每日收集在线教学相关数据及发放学生问卷调查表,做到及时收集和反馈。
【参考文献】
[1]张培.高职院校“互联网+”办学特色的形成机理与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11).
[2]谢战锋.新形势下教师核心能力探索[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7).
[3]康蠡.信息生态链视角下高职档案管理教学成效提升探析[J].档案,2019(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6年度课题(GXGZJG2016B163)
【作者简介】黄小娥(1981— ),女,广东茂名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