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珍 陈钦
摘 要: 本文以本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践基础上结合西方经济学边际效用理论,通过分析英语演说课的教学流程探讨学习英语演说课程的边际效用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探寻提高应用型高校英语演说课程边际效用的对策,继而得出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演说教学模式,可强化应用型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英语交流能力的内部学习动机。
关键词: 边际效用 应用型高校 英语演说课 输出驱动假设
引言
应用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公共交流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此外,由于学科差异,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英语的重视度及时间、精力的投入度有天渊之别。在传统的重输入、轻输出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国内很多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乃至通过英语专业四、八级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在需要用到英语的场合下都无法用英语有效沟通[1](92-96)。
然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社会对当代高校学生的英语公共交流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在学术交流、求职、海外留学与商务场景等不同场合用英语有效沟通、展示其全球化视角与跨文化沟通技巧的能力,能助其提高核心社会竞争力,也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一、理论介绍
1.边际效用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是经济学里的概念,指消费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新增效用。在经济学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用来描述经济学现象的基本理论,指一定时间内,在对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某个消费者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2](65-66)。
由于跨学科跨领域的发展,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已被广泛运用到如科技、教育、旅游等各领域。边际效用理论引入英语演说课程表现为:当教师课堂强度的投入增大时、教育效能随之增加,这时教师投入和教育效能呈正相关;但当教师投入增大到一定量时,教育效能不再是正向增加,若继续强化教师投入,教育效能下降随之出现负向增长,这时教师投入和教育效能呈负相关。边际效用理论在英语演说课程中的应用为英语教师提供了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效能的可靠尺度[3](51-53)。因此,边际效用理论可有效应用于英语演说课程实践中,强化学生提高英语交流能力的内部学习动机,实现学生输出最大化的教育教学效能[3](51-53)。
2.输出驱动假设。
国内著名应用语言学学者文秋芳教授基于Swain关于二语习得的输出假说理论,结合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实际,在探讨如何使当下的外语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未来就业服务的前提下,提出了关注二语教学效率问题的二语教学假设理论,即“输出驱动假设”理论[4](2-9)。该假设主要针对接受正规外语教育、具有一定外语语言基础的学习者,以打造真正符合二语习得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学模式为出发点,主张语言教学的本源以学生输出能力作为教学考核的终极目标,极力创造高质量的语言教育教学效能[5](14-22)。
根据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介绍,结合本校英语演说课程的教学实际,整理出“输出驱动假设”教学模式契合本研究特点,具体表现为:(1)从教学过程来看,该假设遵循以输出带动输入,输出与输入二者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2)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来看,输出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比输入更能驱动学生提高外语技能;(3)从学生英语需求角度来看,该假设是以多元需求为导向,允许学生根据专业需要选择需强化的表达能力,符合应用型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契合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5](14-22)。
因“输出驱动假设”教学模式适用于接受正规外语教育、具有一定外语语言基础的学习者,独立学院选修英语演说课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符合这一前提。首先进入大学前,已经系统地学了九年英语;其次,选修英语演说课的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符合中高级条件。本文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独立学院英语演说课程的边际效用,探寻提高此课程边际效用的对策,认为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英语演说教学模式可强化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英语交流能力的内部学习动机。
二、英语演说课的边际效用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7]。从上述教学目标的界定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导向是使学生能用英语有效地交际,凸显公共演说的重要性。此外,该文件指出各高校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系统的、个性化的教学大纲,用以指导本校英语教学[7]。根据本校办学定位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将英语公共演说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能就某一主题撰写讲稿,能克服公共演说时的怯场心理,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即兴交流,能经准备后就熟悉的話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交流策略及演说策略[7]。从课程目标出发,下面从学生受益角度分析探讨英语演说课程教学流程的边际效用。
1.告知教学目标环节的边际效用。
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标。鉴于此,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统领整堂课及保证有效教学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演说课堂进入导入环节前,根据流程教师会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堂课预计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向学生做出整体描述,让学生明晰整堂课的学习方向及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由于任务的特殊性,在此环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呈现关系不平衡,出现边际效用,具体表现为:这个教学过程的模式基本是教师说、学生听。首先,教师把教学目标当作唯一且不可改动的内容,在此环节中,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师就说什么,严格遵守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其次,此环节教师语言创新的空间较小,课堂用语比较固定且呈单向性,缺乏互动性;最后,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呈现出一定的模式化,较少有新意。
此环节第一课次的边际效用最高,因为彼时学生对课程对老师怀有期待、对课程充满新鲜感、学习欲望最强,由于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彼时边际效用自然达到最高值。但随着课次的推进,如果教师继续用同样模式向学生告知教学目标,此环节的边际效用递减,直至成为鸡肋,因为对于同一件事物的重复刺激,边际效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2.教授演说技巧、培养英语演说能力环节的边际效用。
在教授演说技巧、培养英语演说能力环节时,教师还是以自己讲授为主、学生被动输入为辅。于学生来讲,此环节出现边际效用,原因如下:首先,通常一堂课教师教授的演说技巧远大于一个,并且每个技巧都会融合相关理论介绍,实现对知识的再现。根据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反向变动,消费数量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因此理论上讲,一堂课里教授的演说技巧越多,此环节边际效用越小,学生受益越少。其次,由于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欲望具有再生性、反复性,边际效用具有时间性。学生在这一特定环节的最开始,求知欲望最强,当欲望被满足之后即学得一个演讲技巧后,欲望随着满足的增加而递减。
3.发布课堂任务、课堂指导环节的边际效用。
发布课堂任务、课堂指导环节是帮助学生及时吸收知识、内化知识的重要環节。通过上个环节课程新知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运用课上所学的演说技能和策略、结合自身的语言基础及知识储备,在教师的课堂指导下,顺利完成课堂任务。
此环节的边际效用体现在:首先,发布课堂任务环节,每堂课的此环节教师无法规避地使用相似的甚至相同的语言指令,随着课次的增加,于学生此环节的边际效用递减,因个体差异,越到后面的课次,有些学生此环节的边际效用甚至趋近于零,也就是根本没有接收到教师发布的课堂任务。此外,在课堂指导环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师无法逐一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当学生觉得和老师欠沟通及有困惑无法及时得到老师的解答和反馈时,学习热情消退,边际效用递减。
三、输出驱动假设在英语演说课程中的应用
边际效用价值理论认为,产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取决于边际效用,推及英语演说课程中,即学生学习英语演说课程的需求强弱取决于此课程的边际效用,因此欲增强学生学习英语演说课程的需求,首要是探寻提高英语演说课程的边际效用。
文秋芳教授在对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及学生未来职场英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后提出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驱动有助于盘活学生过去英语学习中积累的“惰性知识”,提升学生汲取新语言知识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5](14-22)。以下本文将基于输出驱动假设探讨提高英语演说课程边际效用的策略。
1.将教学目标环节恰当地融入导入环节中。
课堂导入是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的重要环节,它是整堂课的前奏,如同演讲的开场白。英语演说课人文性、趣味性较强,更应用好导入这一抓手。因为导入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又是整堂课的前奏,把相对比较单调的教学目标融入这一环节,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目标环节的边际效用。
参考做法及效果:教师根据具体课次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计好导入的形式,并适时融入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为了提升边际效用,每堂课的导入形式及课堂用语需有所差异;导入的设计应预设学生的输出反馈,应考虑学生输入和输出是否并重;导入的设计可以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多元化学习资源和多样态学习形式的综合协同运用,丰富拓展与提升此环节;此环节要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英语演说课堂气氛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升此环节的边际效用。
2.将演说技巧融入案例分析环节中。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英语演说课程不仅要关注新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有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演讲技能的同时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方式是将纯粹演说技巧教授环节融入相关案例中,以具体案例启发学生关于演说技巧的运用,重点训练增强口头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如何开场、过渡和总结;如何阐述观点、抒发情感、活跃气氛;如何运用表情、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如何把控音量、音高、语气和语调;如何克服紧张情绪、调整即时心态、改正不良习惯等。
参考做法及效果:教师根据具体课次的演说技巧搜寻相关案例,并提前一周布置案例让同学事先阅读、提前查找生词,思考案例里用了些什么演说技巧;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案例进行启发式引导、增强师生互动、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3.将发布课堂任务、课堂指导、与学生课堂实践有机结合。
课堂实践环节是学生一堂课的终极输出,是检验这堂课学生吸收的效果,是检测本堂课的教学效益。本环节的理想目标是:学生能主动搜集资料,构思演说的框架和内容;学生能主动查找生词,为了让自己的演说更加完美;学生能灵活运用本堂课的演说技巧;学生能主动要求老师指导自己的演说稿,不断修正,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最终找到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教师在发布完课堂任务后,在课堂指导环节要善抓时机。参考做法:教师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排解困难;其次,教师要将及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要有区别地给予及时评价或延迟评价,避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表达自我并帮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觉到自身的进步,因为感觉自己进步会导致内部动机加强,感觉自己退步或原地踏步会导致内部动机的减弱。
结语
为了提高该课程的边际效用,英语演说课在各个环节都应力争实现边际效用最大化,在最能检验学生吸收效果的课堂指导及实践环节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增强学生输出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迅速对表达内容整理和打好腹稿,使学生爱上表达并提高表达能力,走向自主驱动表达,架好从输入到输出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周小湣.Swain输出假设理论对师范生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6).
[2]杰克·赫舒拉发.价格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谢承凤.边际效益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38).
[4]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2008(2).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6]齐桂芹.输出驱动假设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公共演说课的实践与启示[J].当代外语研究,2015(12):53-56,73.
[7]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应用型高校英语演说课程的边际效益分析与对策研究(编号:JAS18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