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宏
(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广东 深圳,518049)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X证书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必须先参加该科目的理论考试,理论考试一般为客观性命题试卷,因此,客观题的学习成效更应成为一个持续关注的话题。
客观题是让考生从事先拟定的答案中辨认出正确答案的题目。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客观题也称固定应答型试题,以客观题为主体的试卷有足够的覆盖面,阅卷、评分完全避免阅卷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还可以通过机器阅卷,提高阅卷效率。因此,各种标准化考试,比如驾考的科目一考试、各种国家职业资格证理论考试[1]等均采用客观题应试。
为了考好职业技能资格证的理论客观题,早期考生都是依赖纸质学习资料复习,但学习的空间、时间受限,学习形式单一,易于倦怠,复习效率低,影响了考试通过率。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的互动助学app学习平台,移动学习(M-learning)成为继电子学习(E-learning)和远程学习(D-learning)之后的又一种变革性的学习方式[2-3]。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移动学习app开展多种学习活动,实施大量客观题训练、模拟测试等,可以提高考试成绩和通过率。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将云计算的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并搭配智能型移动设备以及云端app,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技。移动学习的主要特点有: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便于碎片化学习;需要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等;学习需要网络支持。移动学习以在线学习材料为主,无须纸质学材。移动学习通过移动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包括同步与异步的学习方式。现代人强调的是无所不在的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也就是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这也是移动学习的由来,因为人们可以携带移动设备去到各个地方,只要移动设备具有联网的功能,学习就能在移动的平台上随时进行[4-5],如图 1 所示[6]。
图1 资讯科技融入教学的趋势模式图
移动学习在我国已有良好的实施基础:我国是智能手机数量全球最多的国家;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 2017年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图2),中国用户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3小时零3分,从2012年位居全球第三,升至2017年全球第二[7]。
图2 各国用户每天用手机时间图
客观题的学习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早期客观题的学习都是完全依赖纸质学习资料,通过理解再背诵,但学习的空间、时间受限,学习形式单一,易于倦怠,复习效率低;第二阶段,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脑普及与软件丰富,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较大发展,各种基于PC电脑的应用软件客观题训练、考试软件应运而生,比如职称计算机标准化考试应用软件、驾考科目一应用软件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但必须到固定的电脑训练学习,时间、空间都有较大的限制;第三阶段,近年来,随着人类重大发明——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互联网和智能移动设备的学习app得到飞速发展,移动学习的门槛和成本日益降低,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传统纸质学习和PC电脑学习无可替代的优势[8](表1),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为未来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表1 纸质学习、PC电脑学习和移动学习地对比
目前移动学习主流的平台分为可以分为三种模式:①app模式,比如云班课app;②Web模式,比如UMU互动学习平台;③微信模式,比如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雨课堂[9]。本文选取用户量最大(约1000万用户)的云班课app,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铣工(数控铣床操作工方向)》的理论客观题为例,研究其在客观题学习中地应用。
云班课是蓝墨科技推出的一种移动环境下的即时互动教学助手app,是基于Android、IOS等主流移动操作系统创建的移动app,能够利用iPhone、Android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或PC进行教学活动:①教师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为学生的移动设备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开展教学互动;②课堂内外均可以随时开展计时答题等互动教学活动,即刻反馈,即刻点评;③发布的所有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即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从而让学生的移动设备从此变成学习工具,不再只有社交、游戏等功能;④实现对每位学生学习进度跟踪(学习记录、学习时长、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效评价,还可以进行数据统计、成绩汇总导出等[10]。
1.使用前的准备:
(1)教师创建班课与学生加入班课
学生和老师均下载云班课app到手机。老师通过启动云班课app后的首页右上角的“+”号,来“创建班课”。老师创建班课时,必选命名班级名称、课程名称,可选项有设置云教材及班课详情,包括学校院系、所属学期、学习要求、教学进度和考试安排等。为了美观,还可以添加班课封面。点击创建之后,会生成一个6位数的班课编号。学生通过“使用班课号加入班课”功能,根据班课号,加入班级,成为班级一员,参加班级各项活动。
(2)添加测试活动
老师点击班课后,即可添加活动,共有6种活动形式:作业/小组任务,活动库,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和测试。
现代教育学认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客观题属于理论知识,知识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这些客观题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移动app在客观题的学习中,主要在知识的保持和再现两方面发挥作用。由于人的记忆的局限性,知识只有经过加工和组织,进入到人的认知结构网络中去,才能有效保持。因此,利用移动app的“测试”功能,添加大量反复刷题、模拟测试等训练活动,能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产生正向迁移,能够帮助保持知识,达到记忆的目的。因此测试活动的设计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主要方面。具体步骤如下:
①客观题库的整理
云班课app题库有固定格式,为了便于后续的分类训练,先对题库做必要地整理。按照云班课规定EXCEL文件格式存储,如图3所示,每题占一独立单元行,每列为试题的不同组成部分,每题的信息包括所属章、类型、提干、分值、难度、关联知识、解析、正确答案和选项等列。其中“类型”分为“单选”和“多选”,对于客观题的判断题,通过将类型选项设为“单选”,选项A和选项B分别设为“正确”和“错误”来实现。
经分析,《铣工(数控铣床操作工方向)》的理论客观题是集机、电、液、数控于一体的综合性题集,为了便于分解训练,先将题库中的所有题目分为数控编程与操作、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机械基础、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数控加工工艺及其他共8个科目,每个科目再按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单选题每题4个选项,多选题每题5个选项,判断题每题2个选项(正确或错误),按照图3所示的云班课app要求的格式分别储存在EXCEL文件中的不同工作表,并以“学科+类型”命名[11](图3最底行)。
图3 题库数据结构图
②客观题库资源的导入
③建立客观题测试活动库
以导入的客观题库资源为基础,发挥移动app的优势,便于学生本利用课余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地学习客观理论题基训练,因此,主要利用了移动app中的“添加活动”功能,建立题库分级成若干测试活动库。
④多元化的其他活动
为了避免活动类型单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增加了头脑风暴、投票问卷等活动。
2.客观题备考应用实践
老师完成创建测试活动库,并不意味学生就能参加测试活动,老师根据需要从活动库选择一项活动,点击“开始”,并送到学生手机app端,学生端就会收到该活动,才有权限开始参加测试活动。学生通过手机app开始测试(测试界面见图4之(a)。完成测试后,系统自动阅卷并完成试卷分析,每个学生测试成绩如图4(b),考生个人每题得分如图 4(c),全班平均成绩及答题时间如图 4(d),每题的答题详情如图4(e),答题选项分布如图4(f)。
图4 移动app的部分功能
为了加强部分题目地理解,利用移动app的头脑风暴功能,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互相讨论。
为准备深圳市2018年12月8日进行的第六批次铣工(数控铣床操作工方向)高级工的理论考试,共安排本校的15数控加工G5班学生通过班课app成章节测试(刷题)30次,头脑风暴2次,投票问卷1次,作业/小组任务2次,最后通过随机生成10套模拟试卷,由学生反复模拟测试加强训练。学生参与老师发布的所有活动,完成试题,查看所有资料等活动即可获得经验值,设定经验值满分为2100,达到80%以上的30人,占比77%,全部学生达到60%以上,这些数据与下文的国家考试成绩相符。
3.应用成效分析
(1)问卷调查及学生反馈
为了进行学情分析,了解移动学习app的应用成效,通过云班课app的“投票/问卷”活动,设计了11个单选问卷题[12],具体如下:
①我觉得自己能够很快地学会使用并适应云班课软件来进行学习;②云班课软件地使用提高了我对《数控铣床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的学习兴趣;③我能够在云班课软件上看到同学的经验值、分数等,能激发我的学习积极性;④我认为云班课的刷题、测验等,记录了我的学习历程,对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⑤不管怎么样,利用手机app进行学习让我觉得很有趣;⑥我认为在课堂上利用云班课软件完成学习任务会更容易;⑦我认为云班课能够更好地展示自我,体现我的“实力”;⑧我认为使用云班课里的反馈系统了解自己的测试结果对我的学习有帮助;⑨我认为云班课里的经验获得制度能够激发我对学习的兴趣,像是打游戏获得经验值一样有趣;⑩我喜欢利用云班课软件让课堂变得高效、有趣我希望以后(考证)理论题多使用云班课软件学习。
每个题设计了“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不确定;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共五个选项。
app自动统计的电子问卷结果显示,通过移动学习app辅助客观题地学习,96%的同学认为激发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图5(a)),94%的同学认为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图5(b)),96%的同学希望以后的(考证)理论客观题采用移动云班课app来学习(图 5(c))。
图5 问卷反馈
(2)考试成绩对比
在深圳市2018年12月8日进行的第六批次铣工(数控铣床操作工方向)高级工的理论考试中,本校15数控加工G5班学生通过班课app完成了老师安排的共45次活动,39名考生全部通过考试,考生成绩表及成绩分析如表2和图6所示。由图6可见,考生成绩与平时模拟训练的总成绩、考前模拟的成绩正向相关。分类随机组卷测验用于教学实验后,该科的考试通过率从纸质复习测验的80%左右,稳定在95%以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移动学习app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琐碎的时间备考学习,突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实践证明,移动学习app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客观题的兴趣和效率,最终提高了基于客观题的各类考试的成绩和通过率。该移动学习app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应用到各科各章节各单元客观题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教师繁琐的阅卷、试卷分析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表2 考生成绩表
图6 成绩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