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商工融和”的地方高校物联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9-05 08:05:14陈国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联网人才工程

汪 辉,曹 巍,陈国生

(1.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421001;2.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衡阳,421008;3.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421002)

时代发展赋予高等教育新的使命,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更要及时将教育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上来[1],要充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人才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基于此,近年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工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及物联网专业优势,以“专业育人(工)、人文成人(商)”为人才培养理念,有针对性地对物联网人才优培,通过设置相应的学习计划及课程安排让物联网人才培养落地[2]。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授课,可以说,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综合性较强,与多学科内容发生交集,如和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处理技术、工商管理等学科发生交集,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和前沿性特征。

一、“商工融合”:物联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内涵要求

(一)从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科本身来看,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主要依靠电子计

(二)从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科研究对象来看,物联网涉及知识涵盖信息传输、计算、控制、管理等诸多方面,组成以电子通信和信息工程以及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等学科作为基础的传感系统,通过控制科学与工程对控制体系进行理论上的支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来支持计算系统。其管理与应用系统由管理科学支撑。(如图1所示)[3]。

图1 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科支撑结构图

(三)从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对物联网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的综合化趋向来看。中国经济已经深度全球化,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从研发生产供应链到专利交叉授权体系,也已深度全球化,公司经营必须接受属地国的合规监管和审计。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公司在接下来的七年内向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和通讯元件。中兴通讯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靶子”,但中兴因何被美国政府“一卡就休克”?一颗芯片从IC设计、晶圆生产、IC制造、IC封装到测试,制作工序之复杂,要求之高是很多业外人士所无法想象的。同时,电子通信企业除了在核心技术上不落后外,同时也要在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方面避免出现重大缺陷。

(四)从“工科与人文社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物联网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来看。二十一世纪之后,通过市场、管理和技术的综合发展形成了物联网工程,不仅保留了原来的生产端的优势,物联网还可以通过对生产端进行管理和信息上的完善,还极大地丰富了物联网工程的内容,以后物联网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物联网工程相关人才和教育方面的不断进步[4]。自步入21世纪以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个领域的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业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使当代大学生拥有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如何使他们成长为跨学科人才,这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5]。在经济全球化大力发展的现今社会,市场经济也逐渐全球化拓展,使得高等教育行业与物联网教育未来的发展紧密相关,尤其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具有创新思想的物联网人才的需求也逐渐递增。

(五)大商科背景下学生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的培养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重要,而这种能力的提升主要受到跨学科课程结构创新文化的熏染与渗透。“专业育人(工)、人文成人(商)”是我校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以“商工融和”这一人才培养新理念为理论支撑,把课程的能力培养(“工”)和素质提升(“商”)两种先进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融为一体,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有“商科”视野和知识结构的物联网人才。“商工融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课程的重新设置,把学校一切资源进行重组,以课程结构重构为纽带,积极地展现出课程传输的知识(“商”)和能力价值(“工”),也展示了课程的动态发展意义,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也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化,可以满足学生掌握新知识和进行实践能力提高的要求。

二、基于“商工融合”的物联网专业复合型人才胜任力培养路径

物联网专业学生胜任力的培养,要遵循“拓展专业内容,培养应用能力,紧密联系实践”的原则,结合应用型本科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构建本专业学生胜任力培养体系。物联网专业学生胜任力培养由五大板块构成,分别为基本素质、个人基本能力、技术知识能力、物联网工程基础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每大板块之间课程独立,五大板块却互相渗透,上下衔接(见表1)。[6]

(一)以“通识教育”为核心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现代企业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不同,但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却大同小异,即能吃苦,能学习,工作有责任心,诚信,踏实。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时,不仅仅培养其专业性的知识和能力,更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素质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7]。除了要保留原有的教育内涵,更要结合现代化的商业思维和观念,并将其融入现阶段的物联网教育工作中,使得传统的工程教育与现代化的商业内核进行贯通和融汇,才能得到全新的现代化的物联网教育新思想,那就是以技术和管理为基石,以“商工融和”为重要核心,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表1 课程体系结构图

(二)以平台建设为基础强化大学生专业技能的个性化培养。地方高校要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搭建各种类型的教育平台。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的基础和能力也不一样,要根据他们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理解和兴趣点进行有差异的个性化教学。但是我们常规的课程主要以相同的方案进行培养和展开教学工作,这种情况下很难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必须建立开放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学习模块、个性化的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到人工智能专业而言,不同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有区别,其中,学生要想顺利完成智能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活动,首先要对安装生产的规章熟练记忆,根据设计图纸筛选合适的材料,根据流程完成设备的安装;学生要想熟练操作生产设备、合理编程,就需要掌握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知识与内容,对每种产品的制作工艺了如指掌,能根据不同零件的复杂程度编制数控加工程序;至于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更侧重的是对学生公关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对创新型产品展开营销策划等工作[8]。

(三)以“商工融和”新的课程体系锻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工科与人文社科的融合已是发展主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在就读期间积极参加实习活动。同时,也要学习物流管理、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等课程内容,为日后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做好铺垫。但也要意识到,管理学科正在以令人咂舌的速度发展,不具备管理能力、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的学生必将会被企业淘汰。[9]在“商工融合”背景下,现代的物联网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高校提供以下三种类型的人才,首先是能够做出新产品的人才,可以通过“管理理论+技术实践+创新设计”课程来培养他们;其次是技术交叉创新类的人才,他们通过学校设置“管理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的课程得到了锻炼;最后是可以对产品创意进行创新的人才,他们通过学校设置“管理理论+技术实践+市场创意与经营能力”的培养模式获得能力。这三种类型人才深受市场的欢迎。

三、基于“商工融合”的物联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模式的构建

根据公司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促进各院校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培养,但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先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课程模式。对于物联网专业教学来说,在确定课程模式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科发展情况与学生特征两大因素,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践活动课三大模块课程结构方面为教学实践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形式系统[10]。就物联网企业对大学生要求而言,地方高校需要对大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对学生的最基础的素质教育,设置基础教育课程(如政治、思想教育、数学、管理等相关课程)等来达到教育目的;二是专业基础要求,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开设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更为全面的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主要通过物联网方面的必修课程群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和保障来达到;三是专业技能要求,主要通过三门主体课程(如应用开发、能力拓展和通信互联等模块)的构建和保障来达到(如表2所示)[11]。

表2 模块化课程构建表

图2 基于多学科融合的物联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在组织实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以项目开发为着力点,积极实施模块化课程教学。在构建专业课程模块时,要以“强基础,宽专业,拓能力,重实践,高素质,强个性”为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对应用开发这一模块进行课程安排,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梳理分析,并进行深入的挖掘,在决策分析和企业管理的课程中,对知识能力拓展模块进行加强,这样的课程教学才能够体现一个多学科交叉兼容的物联网工程的模块化课程的教学要求(图 2)[12]。

四、关于“商工融合”的物联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一)构建“商工融合”的物联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模式:根据现阶段“商工融合”的需求,为物联网企业所需的人才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以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专业型复合人才。设置与公司项目经营和管理相关的课程,使得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程还能真正的适应市场需要;目前,物联网公司还需要大量人才,他们要具备专业的关于市场营销相关的知识,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工程应用背景,这也是为了满足物联网企业对管理岗和营销岗等职位的人才需求,因此,学校应该开设此类相关的课程。

(二)构建基于职业胜任力校企联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加大校企之间的关联性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关系,根据公司的实际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展开多种类、多形式、多层面的合作;又如,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心理特征,将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进行锻炼,建立“企业岗位+学生顶岗实习”模式;又比如,学校要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优化调整课程内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学校则根据企业的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课程,共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13]。

(三)构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问题中心教学模式,着力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基础技能固然需要强化,对知识的全面汇总和实践运用,以及有在实际生产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更应当引起课程设计者重视的。除传统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分析市场、选择项目、组建团队的能力,还能根据实际调查和分析编制商业计划书,利用各大线上平台进行有效的宣传,促进对项目的经营和完善。同时还可以建立“企业外包+学生项目运营”模式。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企业的外包项目开展研发、运营,并以外包项目实战为驱动,提升学生的实际运营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重视能力的培养锻炼[14]。

五、结语

良好的课程体系是地方高校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地方高校物联网专业复合型人才是“新工科”发展的大趋势,结合物联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实践活动课三大模块课程结构特征,地方高校物联网专业的课程应加快构建集四大学科(分别是数据传输与网络通信、企业经营与管理、信息感知与采集和企业经营管理)为主的一体化物联网开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式,从而培养与“商工融合”发展相适应的物联网专业复合型人才。总之,课程创新模式的设计,要以问题中心模式来展开,通过对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具体工程问题的解决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满足企业单位的需要[15]。

猜你喜欢
联网人才工程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身联网”等五则
抢占物联网
通信世界(2018年27期)2018-10-16 09:02:56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子午工程
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 12:09:06
工程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风能(2015年10期)2015-02-27 10:15:34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