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ld we wear school uniforms?话题整合读说结合课教学设计

2020-09-04 07:14王晓漫
英语教师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设计说明校服辩论

王晓漫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指导专家:张荣干(中国阅读教育研究院教研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理事)林映映(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初中英语教研员)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课前选取部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通过问卷调查确定school uniforms为本堂课教学的核心话题。此话题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起他们探讨的兴趣。同时,基于学生现有语言基础,他们能够对此话题进行一定的表达与拓展。

结合上海新世纪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School uniforms模块内容与网络素材,整合出两篇以Should we wear school uniforms?为标题的文本。一篇用于课前研讨,为学生提供语言体验、结构与方式感知;另一篇用于课中学习,引导学生提炼语言形式,分析内在逻辑关系,剖析论证方式,使辩论环节有章可循。

(二)学情

本堂课是借班上课,教学对象为广东省中山市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八年级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Hollingworth)称八年级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性断乳期”。他们具有叛逆、易受外界影响、关注自身外貌、重视同伴评价等心理认知特征,处于抽象思维、思辨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

课前通过交流与检查前置性作业了解到,本班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与阅读技能,有一定的信息提取、分析与整合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合作、探究、表达与创新能力。但对于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内容——观点的论证方式及辩论的活动形式较为陌生,思辨思维也需要得到更多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

通过阅读,理解、提炼文本中关于“是否支持穿校服”的观点与细节论证,积累相关语言表达形式。

(1)通过阅读素材,分别提炼论证“We should wear school uniforms.”与“We shouldn’t wear school uniforms.”的分论点。

(2)通过阅读理解,提炼论证细节,并归纳论证方式:因果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数据论证、名人名言论证等。

(3)通过快速扫读,提取表达观点的句型。

例如:I agree/disagree with you.

I hold/support the idea that...

2.文化意识

理解关于“Should we wear school uniforms?”的不同观点,学会尊重差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双方观点,向他们传递辩论观点无对错之分,尊重差异的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校服,尤其是校服颜色与设计的深层含义,如绿色代表希望,红色代表活力等;同时,校服也是学校的标志。

3.思维品质

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和传达信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发散性与创造性等。

(1)通过阅读,理解篇章逻辑关系,快速提取相关论证观点与细节信息。

(2)引导学生学会用key words提炼、整合所提取信息。

(3)通过“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整合现有信息,鼓励他们借鉴观点论证方式创造新观点,最终引导他们辩证地看待问题。

4.学习能力

积极运用学习策略,通过自主阅读、观察、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1)在前置性作业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感知并尝试习得语言表达方式、篇章结构与论证方式。

(2)课堂学习中积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合作探究、迁移、创新等策略,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关于“Should we wear school uniforms?”的观点与细节论证。

措施:通过阅读,完成关于提炼观点、论证细节与篇章结构的相关练习。

(2)理解观点论证方式,以例子为证、以引言为证、以数据为证等。

措施: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课中阅读与读后讨论完成相关练习,使其感知、体验、学会使用论证方式。

(3)提炼观点与句型。

措施:通过快速阅读获取信息,提炼相关句型。

2.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整合相关信息,正确、清晰地表达观点,并进行论证。

措施:读前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激活潜在知识;读中引导学生解析相关观点与信息;读后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并提炼能够用于支撑自身观点的论证材料,并结合自身观点整合,形成论述。

(2)能够基本理解并按照辩论的形式进行课堂活动。

措施:借助课前材料与课中视频,使学生快速了解辩论的活动形式。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措施:引导学生通过总结,辩证地看待差异,同时正确理解school uniforms的功能与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流程图(见图1)

图1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教学活动

学生借助翼课网进行阅读并完成相关练习,理解文本观点与篇章结构,感知并尝试理解论证方式与辩论文体特征,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同时,教师通过收集学生的练习数据,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难点,确定课堂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课前有梯度的练习能够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难点,并进行语言与知识的积累,为课堂输出作好充分的准备。

Step 1:Read&Understand

学生利用翼课网阅读自学素材,理解文本观点及熟悉篇章结构;完成与篇章结构辩论文体特征相关的练习,见图2。

图2

【设计说明】通过阅读与完成练习,学生整体理解文本主题、观点,同时感知、归纳文章的篇章结构与辩论文体特征,为课堂话题学习与主题输出作铺垫。

Step 2:Read&Try

通过上一环节Supporting ideas和Supporting details的范例,让学生尝试区分这两者的区别,并把六个选项的内容进行归类,见图3。

图3

【设计说明】上一环节已经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感知supporting ideas和supporting details的区别。本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归类进一步思考这两者的区别,理解两者的概念。

Step 3:Read&Think

提供四种观点论证方式(见图4),让学生仔细阅读,关注画线信息并进行匹配。

图4

【设计说明】观点论证方式是学生学习辩论的一个核心难点。通过直接给出常见的论证方式与标出显性的线索,降低学生自学的难度,培养他们关注细节的意识,使其充分利用关键信息。

Step 4:Think&Vote

让学生阅读、思考、确定自身观点,并在翼课网上进行投票,从而得出以下数据(见图5):

图5

【设计说明】对话题进行深入思考,确定自身观点,便于课堂分组,为正式辩论准备素材。

Step 5:Think&Search

确定自身观点,思考支撑论点,搜索更多信息用于支撑论点。

【设计说明】通过前几个环节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已经理解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这一阶段,学生尝试进行应用,并通过搜索更多信息,为课堂输出作好铺垫。

(二)课中教学活动

Step 1:Feedback

反馈前置性作业数据,表扬优秀学生,呈现得分率低的题目,并通过概念讲解与举例拓展解决难点。

【设计说明】通过数据精准定位学生的难点,帮助其及时扫除学习障碍。

Step 2:Brainstorming

1.展示校服的照片,邀请学生对校服进行评价,并给出尽可能多的观点与理由。

(1)Do you like your school uniforms?

(2)Why?Give as many reasons as possible.

【设计说明】通过展示校服引起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背景知识,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真实想法,并训练其发散性思维。教师通过板书学生产出的观点与理由,为他们示范如何快速并简洁地记录信息,也为辩论输出提供更多论证信息。

2.引导学生总结评价校服的各个维度。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总结评价维度,使其形成维度意识,关注逻辑,并在后续学习中依据各个维度对话题进行拓展,从而最大限度地使用语言表达观点。

Step 3:Watch&Think

1.呈现半开放式问题“What is debate?”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要求他们通过观看一段“Should we wear school uniforms?”的辩论视频寻找问题的答案,具体见图6。

图6

【设计说明】半开放式问题降低了学习难度;图片的呈现使学生对学习任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且能引导他们学会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关注细节,寻找与提炼答案。

2.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debate,具体见图7。

图7

【设计说明】通过视频,让学生清晰、直观、高效地理解什么是辩论。把抽象的概念细化成各项具体的要素,明确课堂学习的核心任务。且这一概念中的各要素也恰恰是串起整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主线。

Step 4:Read for sentence patterns

快速扫读视频文本,提取表达观点(Agree/Disagree)的句型。

Agree:I hold the idea that...

I support the idea that...

I’d like to add one more point.

Disagree:Well,I don’t think so.

I totally disagree with you.

I’m afraid you are wrong.

【设计说明】训练学生的扫读技能,同时为输出作好语言铺垫。

Step 5:Read for ideas&details

1.带领学生分析A1学生提出的分论点与支撑细节,在文本中通过标记符号进行定位,并引导他们养成使用关键词进行信息提炼的习惯。最后,通过关注关键词,找出论证方式,见图8。

图8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段结构与论证逻辑关系,提取相关信息,使用符号进行定位,并进行整合、归纳和提炼。由于是第一次分析,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各项要求也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并作示范。

2.引导学生仿照上一环节,尝试对D1学生提出的支撑论点与支撑细节进行提取和归纳,并找出论证方式,最后教师进行讲解,见图9。

图9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仿照上一环节进行应用实践。通过教师的讲解,反思问题,巩固技能。

3.要求学生限时使用符号在剩余文本中对支撑论点与支撑细节进行标注,并进行小组答案互校与讨论,教师仅对小组内讨论后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见图10。

图10

【设计说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小组讨论进行答案验证与难点解答,这样能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仅充当组织者与点拨者的角色。

4.文本中最后一位学生只给出了支撑论点,未能给出支撑细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论证方式,为该学生提供支撑细节,见下页图11。

图11

【设计说明】四个环节循序渐进,从第一步的学习理解,第二、三步的应用实践,到最后一步的迁移创新,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Step 6:Read more&Discuss

1.要求每一名学生阅读一个文本,从中提取可以用于论证自身观点的支撑论点与支撑细节,并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在小卡片上,见表1。

表1

【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进一步应用实践所学技能,区分supporting ideas和supporting details,且对信息进行提取、整合、加工等,丰富信息与语言表达方式。通过模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会整合、归纳信息,养成高效记录信息的习惯。

2.组内成员互相讨论,共享信息,丰富个人论述。

【设计说明】小组内每一位成员阅读不一样的信息,然后通过共享,可以在短时间内最大化丰富信息。同时,形成小组合作探究、互助学习的意识。

3.通过讨论,发散思维,创造更多的支撑论点与支撑细节。

【设计说明】借鉴所学信息,进行“头脑风暴”、迁移创新,创造出更多的支撑论点与支撑细节,为辩论作更充足的准备,同时训练创造性思维。

Step 7:Free debate/Rebut

1.提供语言支架与论证自身观点或反驳对方观点的文段结构。

【设计说明】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与论证方式等信息,提供一个输出模板,降低难度并规范输出。

2.呈现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设计说明】通过展示评价标准明确输出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完善自身输出。

3.学生对观点进行论证或者反驳对方观点,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提炼,板书,小组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并提炼、记录于学卷中。

【设计说明】细化小组各成员的任务,让学生在输出环节有章可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而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4.每方派出一位组长,遵循所提供模板,对产出的信息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观点。

【设计说明】总结、归纳成员所提供的支撑论点,重申观点。同时,提供模板强化学生的篇章意识,并规范输出。

Step 8:Summary

1.教师对双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设计说明】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化学生对评价标准的印象,也让他们反思自身输出存在的问题,理解正确的观点论证方式与篇章结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身观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You have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topic.Does it mean that you are right and they are wrong?

(2)What is the meaning of school uniform?

(3)You are how you behave instead of what you wear.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双方观点,尊重差异。通过问答,学生逐步理解校服的深层含义,例如:校服是学校的标志;绿色代表希望,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纯洁等。最后,通过解析“You are how you behave instead of what you wear.”引导学生理解应关注的重点和遵守校规的必要性。

Step 9:Homework

撰写一份关于课堂辩论的报告。

【设计说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篇章结构与观点论证方式。

三、教学反思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阵地,也是教学相长的地方,通过备课、研讨、磨课直到最后的呈现,受益匪浅,反思如下:

第一,在漫漫的教学长路中,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尝试新东西。教师如果只担忧学生的困难,而不想办法为学生解决困难,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冒险,那么学生的能力永远得不到突破,只能困在“舒适区”,故步自封,能力难以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备课中,也经历过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对于八年级学生能否使用英语进行辩论存在很多疑问。但在研讨过程中,发现只要教师能够清晰地剖析难点,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帮助其进行解码,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能够在一步步的铺垫中完成;最终学生也能够突破自我,实现质的飞跃。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非常关注细节,为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脚手架”,同时通过借助外在工具(如胸牌、手卡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身份及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细节,使输出效果最大化。

第二,前置性作业服务于课堂,能够为课堂的教与学作铺垫,明确方向。本堂课的输出活动为辩论,学生需要的内容支撑与活动形式铺垫较多。借助前置性作业,教师能够有效了解学生所缺乏的语言知识与论证方法,便于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引;同时,学生对辩论形式、文体特征、论证方式有所了解与掌握,并获得部分语言“支架”,激发思考的兴趣,使得课堂活动有序进行。

第三,本堂课的设计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形成思维品质。例如,在“头脑风暴”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文本分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感知论证方式,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辩论前进行的小组讨论能够训练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获取、整合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在辩论的准备与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思辨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化的训练。在总结环节,教师通过点评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尊重差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四,本堂课也略有遗憾之处。一方面,课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限,未能尽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组互助、合作、探究仍不够深入。另一方面,课堂活动形式不够丰富,局限性较为明显。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视频资料,深入剖析,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通过观看学生辩论,理解如何论证观点,如何辩论。学生可以思考是否要改变自身观点,使课堂更加动态化。最后,辩论环节的形式也较为单一。受学情所限,未能做到让学生进行一对一辩论。

猜你喜欢
设计说明校服辩论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锐角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