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陕西省 2017 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攻关项目)《高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主持人:张永良,编号: 17GG00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2018 年人文社科类基金资助项目(编号:GJ1816,主持人:马琳)
【摘 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未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感到迷茫。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问卷调查
一、前言
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将“职业生涯规划”定义为“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2019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834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致使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焦点问题[2]。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合理有效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向,是当前高校在校生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各高校在如何更好地开展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面临的问题。2007 年教育部颁布《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被引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各大高校开始组建专门师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形成了较为系统性的课程体系[3][4]。尽管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我院水利工程分院2019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水利监理、水利安全、给排水工程技术、水利机电设备运行与管理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共计7个专业的学生。
(二)调查方法
水利工程分院2019级各专业学生总计860余名,本次调查是以班级为单位,借助问卷网平台对问卷进行设计,组织及编辑,问卷由两部分组成:基本信息和主体部分,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性别、所在专业和户口性质;主体部分主要是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未来就业的认识以及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四部分。同时,本次调查借助我院混合课程建设平台——优慕课进行问卷的发布,学生点击链接进行填写。本次调查总计填写704份问卷,每份问卷均有效。
(三)質量控制
笔者是2019级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授课教师之一,同时也是该课程混合课程建设负责老师,在设计问卷之前,提前做了摸底调查,对个别学生采用访谈方式,初步了解了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设计本次调查问卷,本次问卷通过网络发布,课堂填写,除当日未来上课学生外,其余学生均如实填写问卷,保证了问卷的质量和数量。
三、结果分析
(一)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学生均为我院2019级学生,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水利分院作为工科院系,男生占比绝大部分(90.20%),女生占少数(9.80%);专业分布中,人数前三的专业分别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37.50%),水利工程专业(36.08%),水利机电设备运行与管理(7.39%);来自农村的学生占绝大多数(85.37%),城镇学生占少数(14.63%),说明高职院校学生中,来自农村地区的占多数;非独生子女较多(73.30%),独生子女较少(26.70%)。
(二)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可度
通过调查和上课交谈了解到,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有必要,在回答“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正在就读大学的学生意义如何?”时,69.32%的学生认为很重要;在回答“你是否想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78.98%的学生回答想过。这说明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已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虽然前述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可度较高,但在回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的相关问题上,结果显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比较欠缺。表1结果显示,不到一半的人数,仅35.09%的学生知道如何设计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27.27%的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27.70%的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对比看出,学生虽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有必要,但对该方面的知识了解并不深入。
(四)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就业的心理认知
表2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学生高考填志愿时大多数是自己决定就读专业,选择专业的依据多数也是从就业角度考虑,这也反映了农村地区学生在择业就业方面的特征。在回答“你知道你现在所学专业毕业后都能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吗?”这个问题时,82.95%的学生回答“知道”,在回答“你将来希望在哪里就业?”这个问题时,希望在城市就业的占97.72%,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均为水利工程分院学生,各专业对接的工作单位多为施工单位,工作地点不固定且多在城市之外的项目上从业。对比两个题目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学生在选专业,就业问题上比较茫然,考虑的不全面不到位,认识模糊。
(五)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
虽然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但表3调查结果显示,仅17.61%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发展计划,说明多数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学生急需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引导。表4中关于职业知识指导主要来源的回答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自身的职业知识指导主要来源于学校,其次是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占比14.49%,然后是父母平时经常与自己谈论以后的工作问题,占比11.93%,来自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占比10.23%,其他占比9.23%,最少的是就业相关协会占比1.28%。对于以农村地区学生为主的高职院校学生,受父母学历、社会经历、从事工作等限制,父母家人对其职业引导的作用较小,多数学生主要还需要依靠学校教育来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讨论
(一)高职院校在校生要重视并规划好自身职业生涯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重要,但在具体实施规划中,多数学生比较迷茫,说明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该教育的重要性,但并未落地生根去规划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职业生涯发展。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对比专业课,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课堂纪律较差,学生普遍存在懈怠心理,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做作业等不良现象较多,严重影响上课效率,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结合课堂教学,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进一步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高职院校需加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地区,学生的职业知识指导主要来源于学校和老师,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懈怠,不仅与自身不重视有关,也与学校教学安排有一定关系,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时间,课程安排较为集中,一般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的是大班合堂上课,学生人数较多,上课纪律难以维护,上课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学校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程青曼,王海涛,卢建华.低年级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现状调查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02):158-161.
[2] 钱川.高等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选择与规划的实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136-142.
[3] 邱钰晖,戴少锋,何飞英.课程思政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2):117-118.
[4] 邱钰晖,戴少锋,何飞英.课程思政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2):117-118.
【作者简介】
马 琳(1989—)女,陕西渭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水利工程专业方向相关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