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回顾了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调查研究,探析毛泽东调查研究对当代现实的启示:把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干部长期坚持的基本功;把调查研究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把调查研究作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关键词】 毛泽东;调查研究;现实启示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是我们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毛泽东与调查研究
我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取得如此大的成果,与我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密不可分。毛泽东就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的调查研究成果在党的领袖群体中,也是最丰富的。纵观毛泽东的一生,调查研究是他了解中国国情的最主要的方法。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调查研究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做了大量的农村调查,如他在1926年所做的《中国佃农生活举例》、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1930年的《兴国调查》。毛泽东在《中国佃农生活举例》一文中,通过对当地一个贫苦佃农的生产生活状况的了解,列举出这个佃农一年收入147.72 元,支出 167.3655 元。收支相减,最后还要欠债19.6455 元。即使这样的状况,还必须在以下6种假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1)绝无水、旱、风、雹、虫、病各种灾害;(2)身体熬炼,绝无妨碍工作之疾病;(3)精明会计算;(4)所养猪牛不病不死;(5)冬季整晴不雨;(6)终年勤劳,全无休息。[1]对于这六条,无天灾人祸,是不可能的。因此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中国之佃农比牛还苦,因牛每年尚有休息,人则全无。然事实上佃农不能个个这样终年无一天休息地做苦工,稍一躲懒,亏折跟来了。这就是中国佃农比世界上无论何国之佃农为苦,而许多佃农被挤离开土地变为兵匪游民之真正原因。”[2]毛泽东发现这样的例子在当时重租制度下是非常普遍的。这篇调查材料后来成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因其事例鲜活、分析深刻,深受学员的欢迎。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了湖南农民运动的十四件事,这十四件事都是农民在农会的领导下进行的。考察湖南农民运动使得毛泽东从此更加注重社会实践。毛泽东曾经极为自信地说:“当我未到长沙之先,对党完全站在地主方面的决议无由反对,及到长沙后仍无法答复此问题,直到在湖南住了三十多天,才完全改变了我的态度。”毛泽东以他深入具体的调查研究,有力地回答了党内外对农民运动问题的疑问和责难。《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还引起了共产国际的关注,《共产国际》俄文版和英文版先后转载这篇报告。
《兴国调查》通过对八个农民家庭的调查,了解了这8户农民在土地革命前后的土地、财产、收入、支出、人口、劳动力、婚姻、文化、政治地位、对革命的态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通过这些调查,毛泽东了解到农民的现实状况,也证实了他们在革命中获得了很多切身的利益,所以广大农民是非常支持和愿意革命的。
毛泽东当年不仅在农村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他还对城市商业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1930年做《寻乌调查》时,毛泽东对于城市商业状况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城市的富农问题也不是完全了解,为此,他准备认真做一个这方面的调查。这个调查就是为了弄清我国的富农和商业现状。他后来在《关于农村调查》谈道:“我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假若对地主一点土地也不分,叫他们去喝西北风,对富农也只给一些坏田,使他们半饥半饱,逼得富农造反,贫农、雇农一定陷于孤立。当时有人骂我是富农路线,我看在当时只有我这办法是正确的。”通过寻乌调查,毛泽东明白了城市商业状况,对制定城市贫民和小资产阶级以及对富农进行“抽肥补瘦”等政策,提供了直接依据。《寻乌调查》设有5章39节,共8万余字,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地理交通、各阶级状况与政治态度等等。内容详实、事例丰富,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典范。
1930年5月,在寻乌调查的基础上,毛泽东写作了《调查工作》(即后来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一是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二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篇理论文章,虽然只有四千多字,但毛泽东科学地论证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对调查研究的意义、方法、手段等进行了系统详细地论述,对于今天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做好调查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延安时期,为了帮助全党更好地进行调查研究,毛泽东把自己之前所做的有关农村调查的一些文章,集合成《农村调查》一书。他在这本书序言和跋中申明:“出版这个参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们去记那些材料及其结论。”他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在这本书的序言和跋中,毛泽东对党的调查研究经验作了进一步的理论总结。为了在全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1941年,党中央还专门成立了调查研究局,同时还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调查研究成果。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正是通过这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进一步理顺中国革命的道路,肩负起民族独立解放的重任。
(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调查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毛泽东再一次拿起了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论十大关系》这篇对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问题进行探索和阐述的重要文章,就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出的。1956年春,毛泽东先后详细听取了34个部委负责同志的汇报,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比如在听取我国石油情况时,毛泽东详细询问了石油的生成情况,原油出来后怎么炼制,目前我国怎么找油、在哪里找,我国石油的分布情况,石油开采的困难有哪些等等。经过详细询问,毛泽东很有感慨地说:“搞石油艰苦啦!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他的这一番话也成为石油工业之后发展的指导思想,鼓舞着石油工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
34个部委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把各方面意见集中起来,概括为十大关系。这次调查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收官期的关键节点进行的,为毛泽东做《十大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以及后来的自然灾害,使得国民经济日益紧张。毛泽东逐渐认识到,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的经验还不够,不及战争年代的决策水平。毛泽东把这归结为领导干部不做调查研究,不同群众商量,就轻率的做决策。就在此时,一篇失散多年的文献,重新回到了毛泽东手上。那就是在1930年5月所写的《调查工作》,这篇文章曾在红四军中和中央苏区印成小册子,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后来由于敌人的多次围剿,这篇文章就失传了。1957年,福建上杭县的一位村民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调查工作》献了出来。当毛泽东重新看到这篇失而复得的文章时,他喜出望外,激动地说:“找到他就像找到我失散的多年孩子一样重要”。
毛泽东以30年前的这本《调查工作》作为全党开展调查研究的依据,在全党兴起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1月,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指出:“我希望同志们回去之后,要搞調查研究,把小事撇开,用一部分时间,带几个助手,去调查一两个生产队,一两个公社。”同时指出:“请同志们回去之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他还郑重地向大家提议:“今年搞一个实事求是年好不好?”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二、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现实启示
毛泽东的一生,都伴随着调查研究,他深刻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毛泽东曾谈道:“我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能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主义,对全国的干部也是一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他自己身体力行,一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内容丰富的调查研究文章,对于中国民主革命胜利与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的一些调查研究理论文章如《调查工作》、《农村调查》等,对于调查研究的重大意义,如何做好调查研究都进行了详细为实的论述,对于今天各级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把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干部长期坚持的基本功
毛泽东的一生都十分注重调查研究,他走到哪里,都喜欢和当地百姓打交道,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他曾深刻的指出:“不调查不研究就不得了,就要亡国亡党亡头。”今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艰巨繁重。各级领导干部唯有坚持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解决他们最急最忧最切的实际困难,把老百姓的困难作为我们做好工作的突破口,把调查研究作为我们的经常性工作来对待。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态度,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发现问题根源,方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把调查研究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内容
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努力取得最好成效。”这里就特别强调调查研究在主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不忘初心导、领牢记使命”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终身课题和重要制度要长期抓。这就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在践行初心使命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调查研究贯穿其中。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实际搞调研,真刀真枪抓落实,方能真正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三)把调查研究作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毛泽东曾在全党搞过两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天我们更应该建立调查研究长效机制,长期坚持下去。中共中央办公厅2018年印发的《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通知》明确要求:“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和执行全过程。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抓工作调研在先,坚决破除官僚习气和衙门作风,从工作摆布、人员配置、制度规范上加大调查研究分量,形成浓厚的调查研究风气。”就是要让调查研究常态化、制度化,让决策科学化。也有利于使调查研究成为长效机制。同时,各地各部门也应该结合实际,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调查研究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总书记身体力行,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个地区。一些重大战略的提出,如五大发展理念、精准脱贫、“一带一路”、三大攻坚战等,都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时代,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更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用好我们党的这一传家宝,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工作决策全过程,把我们党的这一传家宝发扬好、运用好。
【注 释】
[1][2] 来自毛泽东《中国佃农生活举例》一文.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2.
[2] 孙可信等.毛泽东调查研究活动简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熊春霞(1985—)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讲师,从事政治理论党建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