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2020-08-31 15:58刘风玲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

刘风玲

摘要:民间游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儿童的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教育目标,以幼儿实际需求为主,有效地融入民间游戏,在调动幼儿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达到教学效果,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为他们提供一个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有效地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教育;价值和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3-0275-01

1.民间游戏的内涵

在我国每个地方或者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具有当地特色风格的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在许多人的童年阶段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它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不受地方空间、不限人数限制,主要流行于儿童中间和节假日成年人娱乐节目中,民间的游戏生动有趣,充满地方色彩的民间游戏和竞技活动,它们总是和浓厚的家乡之情以及开心的笑声结合在一起。同时,民间儿童游戏趣味性较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融入民间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幼儿教育的目标。

2.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民间游戏的重要意义

2.1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升幼儿思维创新能力。民间游戏具有丰富多样化,以及活动整体生动活泼的特征。其中民间游戏中还包含了表演的成分,根据幼儿天生表现欲望强的特征,非常符合幼儿性格特征需求。在幼儿教学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民间游戏教学课堂更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游戏中的儿童通常情况下都是非常快乐的,认为游戏充满趣味性。主要原因是由于幼儿阶段的孩子都具备好动的心理。其次,就是社会渴求心理,根据社会学,幼儿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就是一个认知社会的全过程,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幼儿非常渴望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探究出社会的真理。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民间游戏,不断地增长幼儿的见识、培养幼儿的思维创新能力,让幼儿多与社会接触,挖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2 培养幼儿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利于适应社会性发展。很多的民间游戏都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游戏,都需要集体参加,从而满足幼儿的合群需求。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融入民间团体游戏,需要通过相互合作和协调,拉近儿童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中,通过游戏可以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交到朋友,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并且在亲近关系中获得快乐。同时,学会自己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民间游戏的合理融入,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性发展。

2.3 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教育教学中,融入民间游戏,并且配有专门的童谣歌曲,可以让幼儿在歌曲中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民间游戏童谣的形式在幼儿教育中能够发挥出实际的效果和作用,帮助比较自卑的儿童树立自信心、帮助消极心理的儿童排解心理压力,从小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全方面能力的提升。其次,在民间游戏活动过程中,涉及跳、跑、等动作,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还能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从而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保障。

3.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民间游戏的有效手段

3.1 结合当地民间风俗游戏,结合幼儿教育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结合幼儿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实际需求去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运用适合教育目标的民间游戏,其中一定要凸显出地方特色,贴近幼儿现实生活,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受到亲切感和熟悉感,从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

3.2 将民间游戏渗透进教学全过程中。在实际的幼儿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民间游戏,比如:石头剪刀布、拔河等,让幼儿在教学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将民间游戏渗透到教学全過程中,开展丰富多样化的游戏活动,通过老师的引导,共同完成游戏活动。同时,根据民间游戏分类、幼儿实际需求去选择游戏项目,进而调动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性,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3.3 根据幼儿实际需求,选择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民间游戏。对于幼儿教学而言,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游戏的基础理论,还要对儿童的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因此,设计思路应该以儿童的实际需求(心理需求、性格特点、社会需求)为主,再通过活动的巧妙设计,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也是儿童行为活动的一种动力。同时,在开展民间游戏过程中,还需要满足幼儿的创造性需求和心理表现欲望需求。

3.4 多媒体创设多样化的民间游戏情境,发展幼儿的潜能。老师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应该重视创设多样化的游戏情境,丰富游戏形式和内容,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为幼儿创建一个丰富多样的生动游戏情境,从而发展幼儿的潜能、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通过图片、动画、故事、视频的方式,给幼儿呈现生动直观的游戏情境,给幼儿提供服装和道具,给予他们表现自己的空间和机会,促使幼儿在快乐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到游戏带来的乐趣,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发挥出民间游戏情境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开发他们的智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民间游戏,还能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此外,民间游戏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通过老师的引导,在幼儿教育中也可以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融入民间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弘扬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合理地运用民间游戏,根据幼儿实际需求,去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民间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到幼儿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燕.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1-22.

猜你喜欢
民间游戏幼儿教育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音乐韵律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谈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