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晨曦 郭金玲 刘笑天 王志龙 姬 崑 吕纪贻 蔡晨慧 王凯旋
1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郑州,450001;2河南省医学会,郑州,450003;3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郑州,450000
2017年河南省启动实施“省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豫卫医〔2017〕49号),目标是支持已被评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学科进入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先进行列,扶持培育一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水平,持续提升省级医学临床诊疗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本研究主要对“能力提升工程”中52个纳入专科2015-2017年的科研教学能力进行评价,筛选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该类专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促进重点专科科教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本研究纳入河南省“能力提升工程”52个入选专科。纳入专科均来自省直医疗机构,其中17个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2个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包括5个心血管科、5个呼吸科、4个肿瘤科、4个内分泌科、5个神经科、4个儿科、4个妇产科、4个康复科、3个消化科、2个精神科、3个老年医学科、3个重症医学科、2个肾脏科、2个感染科、2个眼科。
1.2.1 调查问卷设计。根据河南省“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考核验收内容,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由专科负责人填写。问卷的主要内容有①专科基础条件,包括专科类别、专科规模、经费投入等;②医疗技术队伍,包括医师、护士情况、学科带头人情况和人才培养情况;③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包括总体水平、亚专科建设、技术特色、诊治能力、创新能力和辐射能力情况;④医疗质量,包括合理用药、病区质量、门诊质量情况;⑤科研教学能力,包括学术影响、科研产出、学生培养、继续教育等情况。调查开始时间为2017年9月,回收结束问卷于2018年1月。共发放5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卫生部关于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26号),构建河南省“能力提升工程”入选专科科研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结合RSR法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科研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2.3 影响因素分析。以TOPSIS结合RSR法计算结果分档情况为因变量,选取调查问卷中未纳入TOSIS结合RSR法综合评价,且可能与科研教学能力相关的11个变量,包括X1(是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为1,“否”为0]、X2(是否具有省级重点实验室)[“是”为1,“否”为0]、X3(医师高级职称人数占比)、X4(医师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X5(学科带头人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任职数)、X6(学科带头人参与省级以上课题数)、X7(学科带头人SCI及核心论文发表数)、X8(设置亚专科数)、X9(疑难病症好转/治愈率)、X10(专科主要病种治愈率)、X11(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数)作为自变量,筛选科研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
通过EpiDate 3.0录入数据,运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并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TOPSIS计算,河南省“能力提升工程”纳入专科中科研教学能力最高为专科26(Ci=0.6006,Probit=7.5758),最低为专科36(Ci=0.1133,Probit=2.9251),详见表2。
表2 52个重点专科科研教学能力评分
经相关和回归分析,Ci值和Probit值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90,P<0.001。回归方程为:Ci=-0.235+0.109Probit(F=2373.305,P<0.05)。
河南省“能力提升工程”纳入专科科研教学能力根据综合评分归类分为 3 组,第Ⅲ组科研教学能力综合评分最高,第Ⅱ组和第Ⅰ组次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3.472,P<0.05),详见表3。
表3 河南省“能力提升工程”专科科研教学能力分档
2.3.1 单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对调查问卷中的11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5个指标对科研教学能力评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X1(是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X2(是否具有省级重点实验室)、X8(设置亚专科数)、X9(疑难病症好转/治愈率)、X11(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数)。X1(是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X2(是否具有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分类变量,详见表4,其余变量为连续型变量,详见表5。
表4 河南省“能力提升工程”专科科研教学能力分类变量单因素分析
表5 河南省“能力提升工程”专科科研教学能力连续型变量单因素分析
2.3.2 多因素分析结果。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认为是影响因素的5个指标进行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疑难病症好转/治愈率、是否具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指标对河南省“能力提升工程”专科科研教学能力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6。
表6 河南省“能力提升工程”专科科研教学能力多因素分析
临床重点专科是医疗机构科学研究的主战场、先进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始于2001年《关于对2006~2010年度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临床特色专科进行验收的通知》(豫卫科〔2010〕号),为进一步提升省级医学临床诊疗服务能力,河南省从省直属医疗机构择优纳入重点专科,实施本次“能力提升工程”。该批纳入专科整体实力强,人才梯队合理,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质量和工作绩效好。学科在发展到一定层次、取得良好建设成效的基础上,下一步提升能力关键在于科研教学[2]。
TOPSIS结合RSR评价分档结果显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整体科研教学能力强于非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经择优选拔,且拥有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占据医院优势资源、学科建设优越性明显,故而科研教学水平更为突出[3]。TOPSIS结合RSR法既能克服RSR法非参数转换造成的信息量损失问题,又能弥补TOPSIS法无法分类的缺陷[4],合理有效地评价了河南省“能力提升工程”纳入专科的科研教学能力,并为进一步的影响因素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该批专科采取措施提升科研教学水平。
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实施高水平基础应用研究、培养优秀高级科研水平人才以及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是科技创新体系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5]。本研究表明,是否具备省级重点实验室是重点专科科研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专科科研教学能力高于其他重点专科。这一影响因素分析结论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设成效相符合[6]。因此,临床重点专科应积极筹划、高度重视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此类科研平台的建设,不仅要以高精尖科研设备配置为基础,结合电子病历、临床试验电子数据等多种大数据平台应用,同时还要配备足够的专职科研人员,保证高质量科研产出,多举措并行促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
分析结果显示,疑难病症好转/治愈率是影响专科科研教学能力的因素。疑难病症是当前医学领域的诊疗难点,同样也是医学科研工作人员的研究热点。“十三五”期间,国家推进实施“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要求围绕重大健康问题,打造高水平、开放的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发改办社会〔2017〕1513号)。因此,重点专科及其医院应基于三级医院服务功能定位,以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为重点,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疑难病症专项攻关,重点围绕重大疾病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同时强化多学科协同科研攻关[7],加大科技攻关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步伐,增强专科科研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