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龙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核心素养渐渐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注重课堂教育的构建,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就必须结合教学制度积极导入新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教学转化为技能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构建高效物理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必须解決的问题,本文从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出发,论述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方法。
一、结合教材知识,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活动来说更是如此,为了帮助学生积极全面的掌握教学知识,依靠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环节,学生已经能够从现有的教学资源、生活情境中发现相应的物理知识,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提出疑问的环境,则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上升。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声音的特征》的相关学习为例,教师可从教学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逐渐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完成课程导入任务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提出探究问题,在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原因之后,学生会根据实际生活经历提出对应的思考问题: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具有怎样的特点?该如何形容声音的特点?此时,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比较片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材料向学生展出不同的声音,帮助其理解声音之间的差异——尖细的声音、浑厚的声音、低沉的声音等,在客观事实的协助下,学生能够将展示材料与个人所提出的教学问题结合起来,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高低也不同。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完成自问自答的学习目标,但其所得出的理论并不标准,教师可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根据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提出音调、频率等概念,逐步丰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理论。教育学家之所以将“问题意识”划分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正是因为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调动多种资源与经验,从而进行尝试性回答,满足自身的求知欲望。一些学生可能会提出“天马行空”的问题,如在不同的环境下固定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否会变化,音乐是否会变成噪音等。面对这些“异想天开”的问题,教师不应急于否定学生,而是应将其作为探究任务布置下去,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机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对答案的追求,更是个人智慧的展现,当教师因学生的问题而产生“恍然大悟”的顿悟感时,证明学生的思维意识已经超过了教师,发现了学习环节存在的盲点。
二、提升学习兴趣,导入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环节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验器材操作水平。在外界教育条件与个人成长需求的同步约束下,教师应适当提升物理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占比,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接触客观物理事实的机会,培养其实验技能及核心素养。
物理是一门包含着丰富的客观知识的学科,教师应积极导入物理实验,将抽象定义转化为具体知识,使学生从客观角度理解问题。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教材《透镜》的相关学习为例,部分学生对于透镜的认知比较片面,局限于具体事物的层次,如放大镜、显微镜等,但在抽离了具体的事物之后,学生并不能明确理解透镜的特点。教师可利用放大镜与眼镜开展教学实验,帮助学生积极掌握教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要求学生独立准备放大镜与眼镜,在阳光下开展对焦实验。在同等强度光线的照射下,放大镜下呈现的是一个明亮的光点,而眼镜下呈现的是一个巨大的光圈。随着实验操作流程的逐步规范化,学生开始发现实验中存在的客观知识:放大镜将光线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固定的光点,眼镜则将光线发散出去,二者同为透镜,但其本质是不同的。在学生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可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验结果对应起来,导入“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相关概念。在理解了对应知识之后,学生会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物理知识:凸透镜聚集光,代表作品放大镜,凹透镜发散光,代表作品眼镜。通过物理实验,学生能够明确掌握不同透镜之间的应用特点,在生活中积累相应的物理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发展目标。
三、积极导入互动,开展物理探究
如果教师总是采取“浅尝辄止”的教学态度,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定义之后便停止相关教学工作,学生的能力与意识并不会获得长足发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帮助学生发现潜藏在教学知识之下的科学理论,使学生重新定义物理教育。
科学合理的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物理知识。依靠教学互动与教学探究,学生能够掌握教师未曾教授的教学知识,并根据个人的学习欲望制定相应的探究计划。以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就教材《杠杆》的相关学习为例,当教师提出“力臂越长越省力”的概念时,学生可能无法切实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教师此时可开展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利用工具进行探究。学生会选择直尺作为杠杆,利用橡皮作为支点,开展“撬动书本”的探究活动,并通过改变力臂长度来改变用力大小。在多次试验之后,学生开始逐渐理解“力臂越长越省力”的概念。当学生接受了教学知识之后,教师可趁热打铁给出教材中的力臂公式,帮助学生发现实验现象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偏爱物理课程的学生可能会表现出更强的探究欲望,教师可要求学生开展相应的探究工作,如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接收了探究任务后,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千斤顶、跷跷板等应用杠杆知识的现代产物,并对阿基米德所提出的“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整个地球”产生更全面的理解。
四、合理利用资源,培养科学态度
在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应积极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使其形成不盲从、不应付的科学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教师可利用物理教学视频或生活视频导入相关课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能够依靠个人能力掌握对应的科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科学本质。以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教材《内能和机械能的互相转化》的相关学习为例,教师可利用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定义。在教学环节,教师向学生展出汽车启动图片,要求学生归纳其中的能量变化过程。此时,学生会根据已学知识提出燃料燃烧之后为发动机提供了能量,发动机运转为设备运转提供了能量。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但由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比较片面,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燃料燃烧后提供化学能,但发动机运转为汽车提供了机械能,燃料燃烧为何能带动汽车前进?为何能够为发动机提供能量?当学生关注到“燃料与发动机之间并没有连接零件”时,固有的知识体系已经无法帮助其解决问题,教师可给出教学答案:内能和机械能的互相转化,并引导学生参与到相关学习当中。在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学生能够理解能量在生活中流动交换的本质,逐步接受物理知识。
五、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教师应积极利用物理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交流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探究意识,改变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允许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展现物理教学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温钰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执行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2019(05)
[2]陈晨.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17)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中心中学 江苏 徐州 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