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梅,张翠娣,邸英莲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3.上海第七人民医院,上海 200137)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尤其是老年病、慢性病等方面的护理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多,服务领域也逐渐由医院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根据2014年颁布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基于对本市、长三角地区、国内外护理人才需求及护理职业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国内外护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遵循护理技术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规律,2015年率先在上海市开展中职—应用本科贯通(以下简称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构建了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护理教育体系,现报告如下。
中本贯通是一种将中职、本科教育有效贯通起来的新的办学模式,是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流趋势。学生经过7年学习获得本科学历证书和相关技能证书,前3年按中职生学籍管理,通过考核后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后4年按本科生学籍管理[1]。贯通培养的内涵是对具有相同专业方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应用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师资管理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从而加快培养适应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
2.2.1 培养对象 符合上海市高中阶段招生报名条件的应届初三毕业生,招生人数每年40名,列入当年高中阶段招生提前批中本贯通教育录取批次。
2.2.2 培养要求与专业设置 护理专业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总学制七年,中职教育学制三年,本科教育学制四年。学籍管理分两个阶段,前3年实施中职学生学籍管理,后4年实施本科学生学籍管理。中职教育阶段加强人文素质、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培养,应用本科教育阶段强化护理理论与实践,补充中医知识,培养科研能力,引进国外课程,加强国际交流[3]。
2.2.3 培养目标(1)护理专业中本贯通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即培养能够系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医学科学和中西医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护理人才;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认同感,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具备较强护理实践能力,面向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方向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护理人才。
(2)学生通过中职阶段的专业学习,熟悉基础护理技术,形成正确的专业认知。通过本科阶段深入的中医药知识、护理知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进一步掌握与护理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科学方法,可以运用现代护理理论、护理伦理、循证护理与护理研究的基本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阅读相关英文文献。
(3)按照上海市应用型示范本科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围绕培养卓越护理人才的要求,加强对患者病情、用药反应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人才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强化康复护理、慢病护理、中医护理、专科护理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从事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的基本能力。
(4)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加强关爱生命以及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教育,强化护理人才科学精神和慎独修养培养,使学生初步具备质疑精神和评判反思精神。强化护理伦理、医患沟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形成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
2.3.1 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分为两大类,即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包括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含中医基础课程)、专业课、小学期实践、通科实习、专科护理实践课(含康复护理模块和老年护理模块),选修课包括通识选修课、限选专业基础课、限选专业课。
2.3.2 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 依据七年一贯制进行中本贯通护理专业课程设计,第一、二、三学年为中职阶段课程学习,本科阶段课程学习从第四学年开始,第五学年结束后参加通科临床实习,实习结束后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七学年进行专科护理模块化学习,参加毕业考核和毕业设计考核。
2.3.3 课程体系结构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完善基本知识体系建设,建立集现代科学基本知识、护理学基础及临床护理基本知识、老年及康复护理基本知识、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外语计算机基本工具类知识、学生人文及身心素养教育等于一体的现代护理教育课程体系。
2.3.4 培养流程 护理专业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注重中职和应用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实施等多方面的衔接[4](见图1)。
图1 中本贯通培养流程
2.3.5 课程设置特点(1)贯通式临床实践模式:①阶段性课程临床见习——在临床护理理论课程学习阶段,采取床边教学、案例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患者,直接观察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获得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初步培养护理专业实践能力。
②递进式临床技能训练——依托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小学期实践,开设急救护理技能实训、护理综合技能实训等实践课,规范训练学生护理技能,培养科研思维,为进入临床实习奠定专业基础。
③贯穿式通科临床实习——包括岗前培训、临床科室轮转等,通过各模块的学习,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临床研究能力,同时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④特色性专科护理模块学习——包括老年护理模块和康复护理模块,通过床边学习,进一步提升老年专科护理能力和康复护理技能。
(2)外语、计算机等教学环节:大学英语教学将全面开展以中医药专业英语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应用试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中医药元素的有机融入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实现文化自信与国际交流能力的同步提升。同时,实施全过程个性化分层教学,入学第一年末达到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还可申请直接进行拓展类及专业类外语课程修读,具体方案将按学年予以公布。计算机教学应注意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2.4.1 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理论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各门课程均在规定时间进行考核。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提问、练习、实践、见习等阶段考核,可举行定期测验。根据不同课程特点设定技能考核及理论考核分值,如护理学基础操作考核成绩占比不低于50%,外科护理学操作考核成绩占比不低于40%。
通科实习期间,各科实习结束时必须进行出科考核,重点考查学生护理操作技能、临床综合能力、职业态度及理论水平。通科实习模块护理综合理论考试内容涵盖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和护理学基础等课程。
专科护理模块学习结束后必须进行出科考核,重点考查学生专科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能力、职业态度及理论水平。专科护理模块学习期间进行毕业考核,学生需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确定选题后进行开题、中期汇报和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2.4.2 转段考核与发证 为期3年的中职阶段学习和考核完成后,学生达到中职学校的毕业条件,颁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中职毕业证书。之后,学生参加本科学习阶段的转段考试,通过考试后继续完成为期4年的本科阶段学习,符合本科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2.4.3 学位授予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达到规定学分者准予毕业。同时达到规定的绩点要求及各类综合考试成绩合格,外语达到学校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合格分数线(其他语种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例》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合作开展护理专业中本贯通培养,消除了课程重复设置的弊端[5],既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又突出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凸显中医特色和国际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与护理人才培养过慢之间的矛盾,目前已经培养在校生80名。
通过中医药和护理专业科研工具类课程及实验类课程体系改革、科学创新基本能力训练互动系统及相关资源库建设、课外科研创新能力拓展训练3种方式,拓展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并与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KAB创业基础课程、科学商店、“神农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共同构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依托资格证书实现了职教与普教之间的衔接[6],实现了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顺利过渡,也建立起教育体系内部的“立交桥”[7]。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引进外教课程,拓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强化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培养。与国外学校联系,扩大课程学习学分互认范围,拓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制订优秀学生境外医学院校考察和交流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强化国际交流能力提供更多机会。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8]。澳大利亚实行应用技术大学制度模式,依托培训包构建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其不同层次的职业能力标准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层次[9]。护理专业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按照国家护理职业标准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整体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既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又突出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训练。本次改革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加速了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希望更多护理教育者参与探索,共同促进护理教育水平的提升,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