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业彩,李敏燕,黎映红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0000
急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患者病情危重,有着极高的病死率,且其抢救效果具有很强时间依赖性。临床实践表明,AMI血管再通治疗越早,患者获益越大。有研究[1]发现,患者到医院就诊至其采取球囊扩张治疗时间的延长与患者病死率呈明显正相关。而目前多数医院因抢救设备、技术条件有限,对胸痛疾病快速救治能力存在明显不足。如AMI患者能在黄金时间段内得到有效救治或者基础处理,将为患者赢得早期溶栓再通时机,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而胸痛中心的标准化流程可为急诊AMI患者救治全程提供无缝护理,其中,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实施可有效缩短诊治的时间,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观察组对急诊AMI患者采取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探讨了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的护理方式对于急诊AMI患者救治的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将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120例急诊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急诊AMI诊断标准;(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3)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发病时间超过24 h;(2)合并严重肝肾器官、心脑血管疾病;③既往有溶栓再通史。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60例。当中观察组男45例,女15例,45~76岁,平均(58.24±2.90)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5例,急性下侧壁心肌梗死有10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有10例,急性后壁心肌梗死有10例。对照组男44例,女16例,45~75岁,平均(58.89±2.21)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4例,急性下侧壁心肌梗死有10例,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有10例,急性后壁心肌梗死有11例。两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对于急诊AMI患者采用常规流程的护理工作方式:入院后首诊护士负责制,对刚接入院的患者30 s内边看、边问、边分诊,快速评估患者病情,疑诊为AMI患者立即送人抢救室。先抢救、后登记挂号,开放绿色通道,分诊护士通知医师抢救并配合医师抢救。而观察组对急诊AMI患者采取的护理模式是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1)以胸痛护士作为主导,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强调分秒必争和规范护理流程,胸痛护士入选标准:急诊科病区护士及5年以上工作经验。(2)胸痛护士实施白夜三班的模式,并接受急救护理等相关培训,熟悉胸痛患者的全程抢救护理技能。采用临床急救能力测评问卷调查表,由病区护士长对护士逐一培训后,评价其急救能力。(3)预检分诊,胸痛患者进入急诊室,即刻开通绿色通道,由预检分诊护士根据分诊流程图予以快速分诊,将胸痛疾病高危患者立即安置到抢救室,为患者办好病历、登记,同时通知急诊医师;在接诊胸痛患者后,胸痛护士先连接心电监护仪,测量患者右上肢血压情况,医师则对患者进行问诊。另一护士站立在患者左侧,给予患者左上肢进行安全型留置针,并遵医嘱给予采血进行肌钙蛋白(CTnT)监测。(4)给予100 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滴注并维持患者静脉通路通畅。确诊后,对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在签署同意书之后,胸痛护士遵医嘱给予患者口服用药,包括波立维0.6 g、阿司匹林0.3 g,并遵医嘱给予静脉用药。或者做好准备将患者送至导管室。工作流程见图1。
比较两组急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成功率;第1份心电图的时间、静脉通路建立的时间、患者肌钙蛋白CTnT监测结果出来的时间、药物服用的时间、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时间、ICU停留的时间;护理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并发症发生率。
图1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Fig.1 Standardized workflow of chest pain for nurses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急诊AMI救治成功率更高,观察组的急诊AMI救治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的急诊急性AMI救治成功率为83.33%(5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9,P=0.001)。
护理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观察组第一份心电图的时间、静脉通路建立的时间、患者肌钙蛋白cTnT监测结果出来的时间、药物服用的时间、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时间、ICU停留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护理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分析(xˉ±s)Tab.1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NYHA grade of cardiac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xˉ±s)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两组各时间点所用时间分析(xˉ±s,min)Tab.2 Time analysis of two groups(xˉ±s,min)
表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Tab.3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n(%)]
胸痛中心是针对AMI以及其他可能引起胸痛的疾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实施:(1)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以“胸痛护士”为主导,开设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前,对照组患者在进入到急诊室后,需完成挂号、检查以及缴费等手续才能实施下一步诊治,上述就诊环节都会使患者救治时间延长,延误AMI抢救时机。观察组患者到院就立即由预检分诊护士快速分诊,开设绿色通道,担架员的参与,患者可先入院再缴费,缩短了患者入急诊科室至救治时间[3-4]。(2)医护紧密配合抢救模式。胸痛护士标准化能使医护工作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和分工,医护紧密配合对AMI的救治,医师负责查体、诊断、确诊、签字谈话等工作,胸痛急诊护士负责做心电图监护、采集血标本、指导患者用药、观察病情等工作,提高医护默契度。减少了抢救等待时间,进而提高了抢救效率。(3)胸痛护士流程,要求医师和护士定人定岗、定时。选取工作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扎实的护士,担任胸痛专职护士,白夜三班的模式,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和排班模式。定时,即培养胸痛护士时间意识,争分夺秒出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等。定位即设立专门胸痛抢救单元,对采血、静脉输液用品、除颤仪及心电监护仪等一律定点放置,抢救时胸痛护士及医师分别立于患者左、右侧同时开展抢救工作可大大缩短患者入院后的救治时间。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并结合以往急诊AMI患者的救治过程,持续改进救治流程,实现救治流程标准化,从而有效缩短急诊AMI患者急诊停留的时间,促使急诊急性AMI患者救治成功率提高,改善急诊AMI患者的预后[5-6]。
本研究中对照组对于急诊AMI患者予以常规流程的护理工作方式,而观察组采取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结果显示,观察组急诊AMI救治成功率、第一份心电图的时间、静脉通路建立的时间、患者肌钙蛋白CTnT监测结果出来的时间、药物服用的时间、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时间、ICU停留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脏泵血功能出现损害主要以射血分数降低、心功能NYHA分级下降,彩超检测能准确评估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泵血情况。急诊救治AMI患者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尽最大努力改善患者心脏泵血功能,而理想的护理模式能辅助急诊抢救来实现AMI的急诊救治目标[7-8]。本研究,观察组实施胸痛护士标准流程后,急诊AMI患者救治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NYHA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胸痛护士标准化流程体现了急救的时效性,急救中做到了快、稳、准,有助于控制心肌细胞损伤、改善AMI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急诊AMI患者实施胸痛护士标准化工作流程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缩短护理和救治工作开展的时间,为患者抢救赢得珍贵的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