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规培生科研能力调查与分析

2020-08-20 08:07宣淼王未胡予黄蕾杨军张静靳令经程黎明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规培科研工作科研项目

宣淼,王未,胡予,黄蕾,杨军,张静,靳令经,程黎明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科研处,上海200065

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育处,上海20006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院校教育后再接受以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为目的的严格的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2010年起,上海市在全市层面统一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制度,明确把规培合格证书作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岗位聘任和晋升临床专业技术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1]。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规培工作。现阶段,规培已成为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生前的必经之路[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主要针对医师的专业技术及临床决策能力两方面的训练。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未来的医生是一群理论知识扎实、临床技术娴熟、科研能力拔尖的卓越医师。科研不是孤立的,科研与临床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医学人才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以及今后发展的竞争能力,离不开科研能力的培养[3]。临床医生的科研能力将影响到未来职业生命力,继而影响到社会医学事业的长期发展。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同济医院规培基地规培生科研能力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上海市同济医院规培生科研状况,面临的困境,挖掘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可能的原因并提供建议,探索进一步提高规培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以期为医疗机构优化管理、医学院校修订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共有68例同济医院规培基地规培生参与电子问卷调查,回收问卷68份,有效问卷68份,有效率100%。研究对象中,女性44例,占64.71%,男性24例,占35.29%。年龄25岁以下18例(26.47%),26~30岁40例(58.82%),其余10例(14.71%)为30岁以上。本科毕业后规培者45例,占66.17%;硕士毕业后规培者16例,占23.53%;博士毕业后规培者7例,占10.29%。四证合一专业型硕士45例占总人数占66.17%,普通规培医生占总例数33.83%。内科占38.24%,外科30.88%,全科14.71%,妇儿11.76%,其他科4.41%。以上基本符合本院规培生大致分布情况。

1.2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根据本次调查目的及同济大学和上海市相关政策要求设计了包含基本情况、科研现状、对科研需求几个方面的自命题问卷,通过问卷星软件对本基地规培生进行网上问卷填写。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由问卷星后台导出,随后根据问卷中其他相关问题进行纠错校对,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规培生科研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64.70%规培生每周参加临床工作时间大于55 h,已取得硕博学历的规培生每周参加临床工作时间集中在40~70 h之间。与此相对,97.06%的被调查规培生每周参加科研工作时间在40 h以下。调查发现仅有16.18%的规培生承担过科研项目,55.88%的规培生参与过科研项目,仅有38.24%的规培生有科研产出。为探寻该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我们对规培生既往是否接受过系统的科研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16.18%的规培医生接受过系统的基础研究方面的培训,仅14.7%的规培医生接受过系统的临床研究方面的培训。以上数据见表1。

表1规培生科研现状Tab.1 Research status of residents with standardized residency training

2.2 不同学历背景规培生承担、参与科研状况

在对规培医生按照学历不同进行科研经历与产出的分析发现,分别有88.89%的本科学历规培医生、75%的硕士学历规培医生和71.43%的博士学历规培医生并未承担过科研项目。本科学历及硕士学历规培生承担过最高级别科研项目主要为本单位科研项目,占12.5%,博士学历规培生承担过最高级别科研项目主要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占28.57%。参加过科研项目的规培生明显增多,未参加过科研项目的人数明显减少,分别有55.56%的本科学历规培生、18.75%的硕士学历规培生和28.57%的博士学历规培生未参加过科研项目。参加过最高级别科研项目人数最多的均为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产出方面,86.67%的本科学历规培生并无任何科研产出,仅4.44%发表过SCI/SCIE文章,而在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规培生中,无科研产出的例数仅占18.75%和14.29%,最高级别科研产出是SCI/SCIE文章,分别有43.75%的硕士学历规培生和71.43%的博士学历规培生发表过,见表2。

2.3 规培生的科研需求

绝大多数(66.18%)被调查规培生理想的科研工作时间比例为10%~30%。希望得到培训的类型基本覆盖了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最为迫切的是课题设计和统计方法(80.88%),其次是科研选题和实验方法(73.53%)。

在希望得到的帮助方面,有80.88%的被调查者希望增加专门用于科研工作的时间,同时希望得到实验方法的指导(76.47%)、实验设备及场所(63.24%)、启动资金(55.88%)、导师的全程指导(51.47%)。60%的接受调查的人员对从事科研工作有兴趣,63.24%表示规培结束愿意继续进行科研工作。以上数据见表3。

3 讨论

数据分析发现我院规培生仅有16.18%的规培生承担过科研课题,并且是以本单位的课题为主;参与科研课题的规培生比例有提高,但仅仅超过半数,省部级及国家级项目占比较高;同时61.76%的规培生无科研产出,最高学历越高的规培生,其科研产出质量及比例越高。主要原因可能是:首先患者群基数巨大,相应的医务工作者普遍工作量超负荷。规培生边工作边学习,承受了工作强度高、学业压力大的双重负荷,每周投入大量时间参加临床工作,而参与科研工作的时间明显不足,缺少大块的时间思考及进行科学研究;其次大多数规培生缺少系统的科研培训,还没有建立良好的科研思维习惯以及也没有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再次科研课题承担与参与的情况明显与学历背景有关,学历高的规培生医学院校教育过程比较长,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扎实,科研培训相对较多;最后步入临床工作不久,尚未做好职业规划,没有平衡好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被调查规培生有兴趣从事科研工作,并愿意在规培结束后继续进行科研工作。但是希望能在科研工作中得到包括科研选题、统计方法、课题设计、实验方法、文章及项目书撰写等等多方面的培训。不论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学历的规培生,虽然在院校教育过程中都经历了各种形式的科研培训,但半数以上的人均希望接受各方面的科研培训。

表2不同学历背景规培生承担、参与科研状况Tab.2 Undertaking of and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of residents with standardized residency training

表3规培医生科研需求及意愿Tab.3 Scientific research needs and willingness of residents with standardized residency training

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出台的相关文件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从规培基地、管理、招收、实施、考核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要求,明确了规培重点提高临床规范诊疗能力的同时,也应适当兼顾临床教学和科研素养。“以科研带临床,以临床促科研”,科研与临床二者对规培生的长期发展缺一不可。自2013年开始全国推广“双轨合一”这一培养模式,并且该模式在2017年被明确为未来医学人才培养和改革的方向后,规培期间的科研训练显得更为重要[4]。

各地医学院校都对这一模式下的培养思路进行思考,结合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及本院实际情况,对提高规培生科研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规培生应当自觉主动地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一过程提高自身科研能力[5]。(2)规培生应当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利用工作日晚上、周末等休息时间主动进行科研方面的训练和学习。(3)医疗机构应积极组织教师优化科研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根据培养计划及学生要求推出网络授课、短期集中授课等多种授课方式。培训内容涵盖科研工作全过程,文献检索、科研选题、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科研论文撰写、专利申请以及基本科研技能等多个方面。(4)医疗机构需要以科研与临床并重为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能力培养机制,通过临床+科研双导师指导制加强导师的指导作用;通过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各临床科室带教教师的科研带教意识[6-7],通过提高规培阶段的科研要求促进规培生学习的主动性。(5)医院医疗机构与大学的教学团队相互沟通,共同为规培生的科研活动开放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给予方法指导、技术平台等全方位支持。

综上所述,虽然规培期间主要强调临床能力的培养,但科研能力的培养是规培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医疗进步必不可少部分,调查发现本院规培医生规培期间科研状况不容乐观,建议规培医生注意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同时学校、医院等相关单位建立健全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加强对规培生的科研培训、为日常科研工作提供场地、设备、技术平台支持,共同提高规培生科研能力,为培养未来卓越医学人才输送合格的生源,为提高我国医疗卫生质量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规培科研工作科研项目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就业指导课提高麻醉规培医师就业质量的实践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规培医生为主讲的小讲课在规培教育中的应用
科研项目需求变更与风险管理
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知及其影响的探究
开放大学背景下基层电大科研工作困境与策略——以浙江省示范性基层电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