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经皮复位固定术后渐进性康复与护理

2020-08-18 01:05瑞,鑫,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13期
关键词:渐进性经皮发生率

李 瑞, 曲 鑫, 王 玲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手足踝显微外科, 辽宁 沈阳, 110000)

临床上跟骨骨折通常会采用经皮复位固定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剧烈疼痛,影响身心健康,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1]。本研究探讨渐进性康复护理对跟骨骨折经皮复位固定术后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例,研究组男15例,女12例;平均(34.0±12.8)岁;按照Sanders分型: Ⅱ型5例, Ⅲ型12例, Ⅳ型10例;左足11例,右足14例,双足2例;高处坠落伤20例,挤压伤5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0例;平均(33.0±14.1)岁;Sanders分型: Ⅱ型7例, Ⅲ型13例, Ⅳ型7例;左足11例,右足12例,双足4例;高处坠落伤18例,挤压伤7例,其他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干预。嘱咐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细致观察分析患者病情,根据各项体征指标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心理护理。

1.2.2 研究组: 采用渐进性康复护理干预。① 病情评估: 通过各项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状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健康方案[2]。② 术前准备: 向患者讲解跟骨骨折的病理知识以及本次治疗方法。采用经皮复位固定术,于跟骨结节水平、跟腱外侧缘处经距下关节面向跟骨前方打入1枚导针,另1枚导针于跟腱止点下方0.5 cm处经皮向跟骨前方打入, X线确认导针位置满意后,经皮拧入直径6.5 mm的全螺纹空心螺钉,实现跟骨轴向支撑固定[3]。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要将跟骨骨折预后、疼痛情况和注意事项等详细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于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医护人员要耐心、详细地解答,以消除患者及家属心中的疑惑。告知患者正确评估自身疾病,从而提高积极性,确保手术成功率。③ 术后创面护理: 保持创面干燥,做好定期清洁工作,观察并记录创面是否存在红肿、渗血等情况[4]。④ 术后康复护理: 术后1 d, 患者应卧床休息,用弹性绷带包裹足部后将患者患肢抬高,从而促进术后患肢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少液体在组织间隙的淤积,减轻患肢肿胀程度; 术后2 d拆除石膏,指导患者主动活动足趾及关节并渐次活动踝关节20 min/次, 2次/d, 避免切口开裂; 3周后指导患者进行持拐不负重行走锻炼,6周后进行持拐负重行走锻炼,8周后进行弃拐行走锻炼[5]。⑤ 心理干预: 由于大多数跟骨骨折患者由意外受伤所致,此类患者内心存在恐惧感,医护工作者应安抚、激励患者,放松患者情绪以转移注意力,减轻患者因恐惧而造成的焦虑和痛苦。同时,医护工作者和家属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⑥ 疼痛干预: 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较剧烈,需要采取疼痛护理措施干预。准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后,采取止疼药物进行治疗,嘱咐患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实时检查药物不良反应,若发现不良反应,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达到药物治疗效果。鼓励患者正视疼痛状况,指导患者采取音乐疗法、深呼吸及聊天、握拳等方式缓解消极情绪,掌握自我疼痛管理方法,从而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6]。⑦ 并发症预防护理: 为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渗出情况,记录患者患肢各项指标情况,尤其注意观察伴有基础类疾病患者情况。术后1~2 d, 对患者的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化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定期更换敷料。术后要防止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严密观察创面是否出现裂开,患肢肿胀情况,以及远端皮肤温度、颜色情况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7]。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术后应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类食物,提高体内蛋白含量,减轻水肿。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及软组织修复。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根据血常规及时调整抗生素用量[8]。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效果、护理满意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自制足部功能评分量表对足部功能进行评分,满分100分。优: >90分; 良: 80~90分; 中: 70~<80分; 差: <70分。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分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非常满意: >80分; 一般满意: 60~80分; 不满意: <6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疼痛程度评分参照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2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最低0分(无痛),最高10分最痛,评分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对2组疼痛缓解效果进行评价: 完全缓解,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且不影响睡眠; 部分缓解,疼痛症状显著缓解,对睡眠质量造成比较小的影响; 轻度缓解,疼痛症状有减轻趋势,但对睡眠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未缓解,疼痛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且对睡眠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疼痛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1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1%, 显著低于对照组37.04%,P<0.05, 见表1、2。

表1 足部功能恢复效果比较[n(%)]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2组护理前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2.3 2组疼痛缓解程度比较

研究组疼痛缓解率为96.2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56%,P<0.05, 见表4。

表4 疼痛缓解效果对比[n(%)]

2.4 2组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临床上,跟骨骨折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若骨折无明显移位,不累及关节面,跟骨各个角度大致正常,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打石膏固定,保护1~2个月,然后进行功能训练,逐渐进行下地行走康复训练[9]。如果跟骨骨折移位严重,影响跟骨关节面,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病情,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外侧扩大入路)接骨板固定、微创小切口接骨板固定和经皮复位固定技术[10]。本研究采用经皮复位固定技术,通过复位距下关节面,恢复跟骨长度、高度和宽度,纠正内外翻畸形,经皮轴向支撑和横向加压螺钉固定骨折。经皮复位固定术治疗根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1年跟骨形态和足踝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11]。

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复位固定术后,患肢会产生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不仅会产生焦虑、烦闷情绪,还会对疾病的治疗、预后造成不良后果,术后恢复期延长,并发症发生率高[12]。渐进性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缓解疼痛提供生理和心理护理措施[13]。大多数患者除了采取积极有效的药物干预止疼外,还可以通过心理干预。鼓励患者正视疼痛状况,指导患者采取音乐疗法、深呼吸、聊天、握拳等方式缓解消极情绪,从而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14-15]。本研究采用渐进性康复护理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优良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后疼痛程度低于常规护理,患者疼痛缓解率高于常规护理,说明渐进性康复护理对跟骨骨折经皮复位固定术后恢复的干预效果显著[16-18]。

综上所述,对经皮复位固定术后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渐进性康复干预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渐进性经皮发生率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职教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渐进性分析
英语深层阅读的渐进性教学策略
微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