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价值

2020-08-18 01:05许永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13期
关键词:坏疽球囊外周血

许永城, 汪 佳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08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引起下肢(足部)麻木、感染、溃疡、疼痛和深部组织损伤,严重时可发生坏疽,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足发生溃疡、坏疽的高危因素,一旦合并坏疽,患者治疗更为棘手,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往往需要截肢治疗[2]。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逐渐成熟,其可有效改善肢体血运,具有创伤小、可重复的优点[3]。本研究探讨了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标准[4], 均接受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32例中男18例,女14例; 年龄52~74岁,平均( 66.17±6.58) 岁; 糖尿病病程4~24年,平均(14.14±4.28) 年;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者26例,间歇性跛行症状者21例,静息痛者16例。排除合并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严重急性并发症者以及合并雷诺氏病、大动脉炎等血管病变者。

1.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进行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明确血管病变情况并定位穿刺点,局部麻醉后置入6F血管鞘至栓塞处,注射肝素钠3 000 U抗凝。置入超滑导丝,经导丝置入多功能溶栓导管,注入20~60万U尿激酶溶栓,时间为10 min左右。经动脉鞘注入造影剂进行造影,对血管通畅、狭窄情况进行观察。定位狭窄处置入球囊进行扩张,并置入外周血管支架,之后再次进行造影,术毕对穿刺点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股浅动脉和髂动脉的内径、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ABI)。其中ABI的正常值为1.0~1.4, 下肢动脉轻度缺血是指ABI为0.7~0.9, 中度缺血是指ABI为0.5~<0.7, 重度缺血是指ABI<0.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血管情况比较

治疗后,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管情况比较

2.2 治疗前后ABI比较

治疗后,患者ABI为(0.85±0.32), 高于治疗前的(0.56±0.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慢性高血糖以及蛋白质非酶糖化状态[5], 易合并脂代谢紊乱、高血液黏滞状态,在下肢神经病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患者容易发生下肢动脉病变[6-7]。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肢体远端动脉最容易受累,患者典型症状包括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本病早期呈规律性“行走-疼痛-休息-缓解”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静息痛,肢体肤色变黑,且会出现麻木、疼痛等表现,晚期在骨凸易磨损部位容易出现缺血性溃疡、感染,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进一步合并坏疽。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治疗极为困难,依靠控制血糖、扩张血管以及改善循环等内科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患者甚至需要截肢[8],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介入技术是腔内治疗血管狭窄、闭塞病变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目前该技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9-11]。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年龄较大且合并多种疾病,对外科手术耐受力较差,由于介入技术只需局部麻醉且创伤范围较小,减少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更适合基础疾病为糖尿病的老年患者[12]。

本研究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应用介入治疗,在外周病变血管中置入支架,使闭塞的血管再次开通,缺血肢体的血供得到恢复[13-14]。ABI是目前临床上最有效、最准确和最可行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检查方法,且具有无创、快速及简便的特点,也是反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程度的常用临床指标[15-16]。血管超声可以直观了解下肢血管硬化狭窄程度、血流速度等情况,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观察下肢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和血管硬化情况。目前,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与血管造影的“金标准”接近[17-18], 因此本研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管超声指标包括髂动脉、股浅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等进行了观察,能够反映介入术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大于治疗前, ABI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血管病变情况往往较为复杂,介入术前最好完善CTA等检查,预先了解血管病变部位、程度、范围以及侧支循环、流入动脉和流出动脉的具体情况,从而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介入术开始时应合理选择穿刺点,注意避开有动脉瘤形成的位置,防止出现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此外,术中DSA检查范围应扩大至足部,以进一步仔细分析血管病变情况,从而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球囊。球囊直径与病变部位远端直径比为1∶1, 以避免术中球囊扩张引发的动脉破裂。术中球囊扩张时也不宜过度,以减少血栓形成、血管破裂或快速再狭窄。

综上所述,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具有显著的血管再通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肢血供及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坏疽球囊外周血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路艺主任医师糖尿病足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合并下肢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