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燕妮 ZHOU Yan-ni 杨旻斐 YANG Mi-fei 陈碧雅 CHEN Bi-ya 吴超群 WU Chao-qun 黄青青 HUANG Qing-qing周红娣 ZHOU Hong-di
护理交接班是护理工作信息传递、护理工作延续性维护的重要护理活动[1]。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数病情复杂、变化速度快、检查、处置种类多,需要关注的细节亦多[2],任何细微的疏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结局[3]。故急诊科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警觉性[4],对患者信息进行全面而又重点的交接[5],可为患者得到及时、连续护理打下基础[6-7]。SBAR沟通指将个体化现况(Situation,S)—背景(Background,B)—评估(Assessment,A)—建议(Recommendation,R)结合的标准化沟通模式,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沟通模式[8]。我们依据患者病情严重性,结合降阶梯思维模式,对SBAR沟通模式进行改进,按照BARS顺序进行交接班,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护理问题放在交接内容的首位,取得了较好效果。
1.研究对象。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共有抢救床位14张,急诊量约500人次/月,危重症患者抢救量120人次/月左右;护士22人,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5±7.0岁;急诊专科工作年限5年以下5人(23%),5~10年9人(41%),10年以上8人(36%);具有副主任护师职称3人,主管护士11人,护师5人,护士3人。
本研究将2019年1月-3月入住急诊科抢救室的300例危重病例作为实施急诊BARS沟通交班模式前病例组(对照组),2019年4月-6月入住的300例危重病例作为实施后病例组(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系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
2.实施方法。实施急诊BARS沟通交班模式前后,护士均实施三班轮岗护理制,白班工作时间为8∶00~17∶00,前夜班工作时间为 17∶00~ 1∶00,后夜班工作时间为 1∶00~8∶00,每日后夜班结束行晨间医护同步大交接班。实施前,护士按常规床旁口头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简要病史、特殊用药与检查、护理措施执行情况、各类管路使用与留置情况及皮肤情况等。实施后,护士按急诊BARS沟通交班模式进行交接,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2.1 制定BARS沟通交班表。以个体化现况(Situation,S)—背景(Background,B)—评估(Assessment,A)—建议(Recommendation,R)沟通模板为基础,结合急诊科工作特点与医护人员行为准则,设计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情交接专用表-BARS沟通交接表,对患者的背景、评估、建议、个体化现况项目进行细化,确保内容清晰达意、内容全面无遗漏、易于使用。BARS沟通交接表的设计突出急诊危重症患者交接特点,(1)危及患者生命或可能形成生命安全威胁的病情、给药急救处置等放在首要交接;(2)交接患者呼吸与意识、循环与气道等评估内容和存在的风险项;(3)针对风险项给出合理化护理建议;(4)对患者当前一般状况等信息进行交接。
2.2 BARS沟通交接模式的实施。交班前,后夜班值班护士将患者各类信息以打钩的方式记录在BARS沟通交接表上,每日早晨交接班时,按下述流程进行:(1)汇报病情。按BARS沟通交接表所记录的内容进行汇报并给出合理化护理建议。(2)护理查体。交接双方在患者床旁共同进行专科情况检查,核实交接内容是否符合及是否有新的病情变化。同时,对仪器运行、报警范围设置情况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3)问题咨询。接班护士对未明确的问题进行沟通,听取交班护士的解释,如双方对交接的情况均无问题及异议,由接班护士在BARS沟通交接表上签名并随护理记录存档备查。
3.评价方法
3.1 护士交接班合作度。以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ursing Assessment Shift Report,NASR)(中文版)[9]为工具进行评价,该量表共有五个维度,17个条目:交班效力及效率维度(2个条目),患者安全保证维度(2个条目),患者参与促进维度(6个条目),护士交接班合作维度(5个条目),提供患者所需信息维度(2个条目)。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0,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855~0.975[10]。按本研究目的,取该量表中护士交接班合作维度进行评价,共5个条目,分别为交班可于合理时间内完成、交接班中团队协作良好、帮助定位责任、交班相对无压力、增加监督机会。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各条目计1~5分,该维度得分范围为5~25分,分值越高说明交接班护士的合作度越好。
3.2 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自行设计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评定问卷,共有5个维度,9个项目,包括:患者病情现状维度(3个条目)、检查结果维度(2个条目)、当前治疗情况维度(2个条目)、潜在护理风险维度(1个条目)、重点关注护理项维度(1个条目)。采用Likert3级评分法,完全知晓计2分、部分知晓计1分、不知晓计0分。得分范围0~18分。由护理组长每周随机抽取5位患者,对当班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进行检查与评价,得分越高说明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愈高。
3.3 与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包括: 液体渗漏、针头脱出、管路滑脱、给药延迟、压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护士交接班合作度得分比较。实施后,护士交接班合作度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士交接班合作度得分(分,±s)
表2 护士交接班合作度得分(分,±s)
注:t=19.615,p<0.05
类别 例数 得分实施后 22 23.36±1.09实施前 22 15.82±1.44
2.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得分比较。实施前后,分别评价护士对60例患者的病情知晓度。实施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得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得分(分,±s)
表3 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得分(分,±s)
类别 例数 病情现状 检查结果 当前治疗情况 潜在护理风险 重点关注护理项实施后 60 5.43±0.42 3.56±0.49 3.64±0.35 1.80±0.40 1.82±0.39实施前 60 3.48±0.74 2.47±0.65 2.14±0.93 1.17±0.69 1.22±0.61 t 17.752 10.372 11.814 6.118 6.395 p<0.05 <0.05 <0.05 <0.05 <0.05
3.及与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实施后,护士交接班合作度得分高于实施前,与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与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1.急诊BARS沟通交班模式可显著提升护士交接班合作度。采用急诊BARS沟通交班模式交班时,以突出患者病情的危重与紧迫性为基本要求,对交班流程步骤进行合理调序,并设计急诊危重症患者专用交接表-BARS沟通交接表。护士在表单上进行交接班信息的勾选,按照调整后的BARS流程进行交接。首先,交接最为重要与紧迫的护理内容,让接班护士重点进行关注,对患者的相关指标持续监测,以便及时控制风险因素,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急诊BARS沟通交班模式促进了交接班护士之间的真诚有效协作,使护士交接班合作度得以显著提升。
2.急诊BARS沟通交班模式可显著提升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急诊科工作的特点,要求护士不能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而应该主动地开展工作,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急诊BARS沟通交班模式实施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分析其原因:该交班模式的应用,打破了急诊科护士临床工作中长期存在的思维禁锢,对交接班护士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交班护士全面、及时地掌握患者病情,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分析与评估,并给出合理化建议,提醒接班护士给予重点关注。同时,要求接班护士完成交接后,及时就交班护士提出的重点患者进行重点观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以降低风险等级,保证患者安全。
3.急诊BARS沟通交班模式可显著降低与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准确、完整地进行患者病情交接是优质护理工作重要体现之一[11]。口头交接班存在随意性大、容易遗漏交班内容、交班顺序混乱、难以突出重点、信息无法再回顾及查看等缺陷,难以适应急诊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交接的要求,易对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2-13]。同时,交接班护士之间难以形成默契的合作关系,接班护士较难从交班护士的交班内容中获得重点突出、系统全面的信息,使得护理措施的连续性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因交接不清而产生争议。急诊BARS沟通交班模式促进了护理服务的连续性,交接信息真实可靠,护理建议合理且实用,护理风险防范重点突出,有助于降低与交接班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急诊BARS沟通交班模式可促使交接班护士双方以高度的主动护理意识,灵活而科学的护理思维方式,对每个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及护理问题进行快速分析及综合判断,理清护理工作的轻重缓急,将关注重点集中在最可能致命的护理问题上,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确保对护理风险因素的有效防范,在出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早发现、快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