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
【摘 要】 在初中阶段,教师们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对学生整个思想价值,理想目标和综合素质也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教学中道德和法制教育非常重要,教师们应该以这个为课堂学习要点,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为主要教学观念展开,研究分析出一套最实用的培养方案和策略。
【关键词】 道德与法制 理想教育 创新意识
引言
在初中的道德和法制课程中,应该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开展实际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观念,教师应该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们在校园这个地方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依据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主要引导、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和身边的人相处,学会积极地面对生活困难,形成自身健康的生活观和学习观、价值观。教师把课堂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将课堂理念和价值运用到学生自己所树立的思想目标和奋斗目标中来,最终将空想变为现实。另外,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上要“以学生学习体验为核心”形成一种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主的新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情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初中的整个道德和法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多渠道搜集学习资料吸引学生自觉参与,边创新,边思考,将思考和创新相结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让学生自己积累法制知识,推动学生全面学习进步和发展。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一)创新课堂教学观念,引进德育和法育新教学方法
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课堂教学观念的引导和指示,想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提高学生道德和法制意识和品质,就必须致力于引进新的德育和法育的教学方法。首先,需要教师树立课程的学习目标,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在课堂上要做到主题深刻,让学生学习脉络清晰,主动深化和总结学习成果,和学生一起分享。学校的教学环境在学生道德和法治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和教师要创新和打造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明确教学理念,引领学生的思想,学校、教师和学生要一起合作,互相协作,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教育体系。学校和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秩序和时间,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条件来改变,避免僵化。
(二)组织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道德教育
初中的道德和法制教学中,课本和教师的教学重点多是围绕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而展开的,教会学生从小要牢记爱国主义思想,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样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更能深入理解和吸收。教师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积极借助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革命英雄,播放他们的图片,讲解他们的英雄事迹,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领悟和感受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树立自身的爱国思想。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学到了丰富的历史人物知识,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巨变,从而倍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拉近了学生和革命先驱共同的理想目标,树立了鲜明的理想道德目标和观念。另外,教师要以自身为榜样,带领学生养成吃苦耐勞,勤奋好学,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传统的革命精神品质。
(三)优化教学工作,增强德育和法制教学的趣味性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落实,现代教育工作也逐渐跟上了时代的教育步伐,但是现代社会关系的复杂多变,传统的教学工作已经不适合现在学生群体,所以急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工作,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应对。因此,在初中道德和法制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们要转变教学方式,不断地去引导学生们大胆地想象创新,让学生们身在课堂,但心可以无限释放,不被拘束,释放自己内心的想法,丰富课堂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这里成长。老师应多关注那些内心自卑的学生,多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让他们通过发掘自己的这些长处来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和家庭,尽量和他们互动,避免消极的批评,让他们快乐起来,从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和生活中的美好。只有一个学生有了健康的身心和思想,他才有足够的能力去学习,去提升自己,让自己不断变得强大。
三、结语
初中的道德和法制教学是严谨和有态度的一门教学,教师们和学生们都应该立足于新时代的教育领域,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摆脱传统的教育束缚,既要抓住重点,也不要放弃其他方面,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出发,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想。教师们要及时转换以前落后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关注每一节课的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率,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逐渐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制水平,将教学理念融入学生的思想和身心,从而实现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仲米霞.探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2] 李桃.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