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创新实践

2020-08-14 10:13石芬芳
职教通讯 2020年5期
关键词:个性化培养个性化发展高职院校

摘 要:培养工匠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社会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将个性化培养与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是“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需要破解的现实问题。基于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匠型人才培养等内涵以及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理论研究,构建了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培养体系和实践模型,提出了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五种途径:实施“英才计划”,培育个性化发展的工匠型精英人才;实施“人人成才”计划,拓展工匠型人才个性化成长路径;赛教结合、以赛促学,搭建工匠型人才特长展示与竞技平台;推行“六共享·六互认”产教融合模式,关注产业文化育人;改革教学模式和学分管理制度,服务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培养;个性化发展;实践模型

“坚持全面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解决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重大问题的关键。在我国经济进入后工业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环境的要求下,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一批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型产业工人[1]。如何基于全面发展,将个性化培养融入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研究的基础性课题,也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以下简称“双高计划”)过程中完成“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任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前期优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创新,结合国家“双高计划”的启动实施,研究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实践模型及实施路径,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一、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关于人才培养过程质态的总体性表述。具体而言,是教育者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搭建人才培养理论框架,建立系列人才培养制度,以制度为保障,推进人才培养各项实践。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下位概念,其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发展学生的独特优势;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工匠型人才培养是将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实践体系与文化育人体系,为社会培养具有严谨精神、制造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服务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工匠型人才与个性化培养的结合,是将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融入到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活动之中,通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制度、路径等方面的设计与创新,增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独特性,使学生兴趣与爱好得以施展,使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成可能。

二、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理论研究

在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个性化培养方面,已有文献从多个视角展开了研究。例如,韩玉洁提出高职院校个性化教育要不断探索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的“个性化”建设,以及建立多元化、民主化、开放式的个性评价体系[2];杨德山提出以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为抓手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侯亚合等提出在三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同步设置“通识关键课程+个性化支撑项目”的定制化人才培养方案,从优化课程体系、树立“个性化培养”理念、设计“3+N”个性化培养方案、打造“分层覆盖+逐级递进”教育载体、构建多元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创新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4];张夏雨等提出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方式、推进学分制度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等途径进行高职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5]。

但是,如何将工匠精神植入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个性化培养体系之中,相关研究较少。在中国知网上,以“工匠型人才”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共检索出12篇;以“工匠人才”“个性化”为关键词没有检索出相关文献。因此,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研究能弥补该领域理论研究的空白,同时,能对实践层面的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培养提供指导。

三、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培养的实践创新——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理念设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将“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作为办学理念;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将现代工匠精神目标置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体系中;以实践为导向,将现代工匠精神培育落实到不同层次的产教融合之中;以价值为导向,将现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活动中。同时,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践行“订单式”“双证融通”“课证融通”“现代学徒制”等多種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校企“六共同”(即学校与企业共同设置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专业及课程,共同建设教学及专业团队,共同管理教学及学生,共同开展多元双向考评)育人机制和“四维五阶”(“四维”指物质性、制度性、文化性、行为性,“五阶”指观察模仿、学习探究、参与体验、鉴赏比较、创新实践)综合素质拓展体系,通过实施“英才计划”“人人成才计划”等系列方案,着力培养“品德高尚、技艺精湛,踏实肯干、敢为人先,家国情怀、走向世界”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

(二)培养体系设计

1.招生路径多元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普通高考、艺术高考、技能高考、专本衔接联合培养、中高职贯通、高职扩招、中外合作办学、招收留学生等多条招生路径,最大程度满足广大学生求学、求技、求职需求。学校在电子信息、机械设计、自动化、电子商务、工商管理、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实行专业大类招生,为学生入学后提供专业及方向二次分流选择机会,包括选择主修专业或方向以及第二专业选修、课程选修和特长选修,保障学生的个性化选择。

2.培养方案多样化。根据生源结构及培养方向的不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分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例如,电子商务专业针对统招统考、技能高考、“3+2”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国际留学生、武职新疆博州分校3+2、武职新疆博州分校1+2、五峰职教精准扶贫3+2等不同生源,分别制定了8种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根据不同生源分别制定了网络工程师(统招统考、技能高考)、网络安全与入侵防御技术主管、网站前端开发工程师(统招统考、技能高考)、弹性学制等6种人才培养方案,每种方案又根据学生基础、职业证书结构、校企合作模式不同,分别制订适应高职扩招、1+X证书、订单培养等个性化专业模板。

3.育人体系模块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将工匠型人才个性发展理念贯穿于紧密关联的两个课堂育人体系中,以第一课堂专业课程教学为主体,融通第二课堂,构建“共享+个性”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1)。第一课堂中的通识共享课程设置了11个课程模块;专业模块化课程中设置有英才计划、1+X证书、科研助理、技能大赛、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创新创业等多种形式的个性化培养模块,各专业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两个以上的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第一课堂中的通识共享课由全校统一管理、协调,专业基础课由各教学单位统筹安排,专业必修课程由各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构建。第二课堂为素质拓展课程,主要包括校内活动课堂、社会实践课堂、国际交流课堂、网络课堂、创新创业(双创)课堂等五种形式,各种课程形式又分成若干模块(见表1),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需求等自主选择7个模块,从第一学期到第五学期修满不低于12个学分,方达到毕业标准。

(三)实践创新

1.实施“英才计划”,培育个性化发展的工匠型精英人才。秉承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以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促进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发展为目标,2019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英才计划”实施方案(修订)》(以下简称“英才计划”)。“英才计划”方案的实施是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指导团队,选拔5名在某一领域有专长、有志趣的学生,通过导师团队的协同教学和差异化培养,使这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个性化发展。从2016至2019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共启动实施了181个“英才计划”项目,纳入“英才计划”培养的学生共905人,校企合作导师团队共210人。依托“英才计划”的项目活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技术技能强、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工匠型精英人才。目前,“英才计划”已成为学生磨砺精湛技艺的活动平台,成为优秀工匠脱颖而出的快速通道,成为助力高职学子登高逐梦的“撑杆”。

2.实施“人人成才”计划,拓展工匠型人才个性化成长路径。为拓展工匠型人才个性化成长路径,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学校制定《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人成才”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行)》(以下简称“人人成才”计划)。该计划以“思想道德培育、文化素质提升、社会工作体验、社会实践锤炼、创新创业实践、素质竞赛比拼、专长特长培养和公益劳动历练”等八个内容为切入点,启动实施人人笃学、人人有职、人人实践、人人双创、人人竞赛、人人特长、人人劳动的八项计划,让每个学生至少能从事一份兼职、培养一个特长、参加一项比赛、参与一个双创项目,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能力;依托学校已建成的92个学生社团,遴选读书、礼仪、英语、互联网技术、演讲等20个普适性社团以及无线电协会、未来管理者协会等30余个专业性的学生社团进行扶持,社团入会成员6 000余人,使学生“人人都有舞台,个个都能出彩”。

3.赛教结合、以赛促学,搭建工匠型人才特长展示与竞技平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校内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完善参赛覆盖面、赛项预期成果、奖励机制、赛项培育、赛项服务等方面的指标体系,规范专业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构建“校赛、省赛、国赛(世赛)”三级支撑系统,支持和激励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依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承办的省级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行业技能大赛的平台和项目,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专业课程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和技能竞技的平台。

4.推行“六共享·六互认”产教融合模式,关注产业文化育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兼顾劳模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质量观念、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契约精神、工作伦理、人本观念等方面的产业文化素质,以专业教学、实习实训以及第二课堂的个性化培养活动为载体,按照“六共享·六互认”产教融合模式(见图2),主动吸引有格局、有文化、有规模、有技术、有国际影响力的“五有”企业参与合作,以华为、长江存储、联想、中兴通信、华星光电、顺丰航空、京东、万豪等“典型企业”为主体,凝结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综合影响力,培育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

5.改革教学模式和学分管理制度,服务工匠型人才个性化发展。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以“三教”改革为契机,推广应用智慧课堂,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高课堂实效,促进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建设互动式、智能化、开放型、多样性的智慧教室、实训室,支持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实现教学空间与教学方法双向促进。建立学分转换沟通机制,制定“英才计划”、科研助理、技能大赛等有利于个性化发展的项目学分认定办法;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建立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机制,逐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为各类生源的自主选修、免修创造便利,提供个性化发展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石芬芳,刘晶璟.现代工匠精神内涵及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59-63.

[2]韩玉洁.高职院校个性化教育:基本诉求与路径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30-34.

[3]杨德山.个性化: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24-26.

[4]侯亚合,冷士良.“3+N”个性化精英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3):80-82.

[5]張夏雨,吴睿.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职教通讯,2016(2):11-12.

[责任编辑    刘素萍]

猜你喜欢
个性化培养个性化发展高职院校
浅析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改善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基于分层教学,促进高中生个性化培养
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培养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