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岳敏 王晓琼 付玲 吴瑛瑛 夏欣
【关键词】无痛胃镜;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036-02
对于上消化道息肉来说,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在该疾病的不断发展下会使患者出现癌变可能,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选取80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观察组经过采用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收治了80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采用随机划分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40例。在观察组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8.6)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9.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方法,使患者取左侧卧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进行麻醉,然后,插入胃镜,在术中应用高频电发生器、电刀、套圈器,将电凝指数调整为24档,将电切指数调整为2.5-4.0档,利用胃镜查看息肉,若息肉≤0.5 cm,用刀尖电灼切割,若息肉>0.5 cm,用圈套器切割。在手术之后,对患者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制酸剂,使用2-4周,术后以流食为主,一周后恢复正常饮食。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得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严重,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感染、上腹隐痛、息肉出血、息肉残留。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组间数据的统计处理均运用SPSS 20.0软件,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在计数资料方面,用(%)表示,n表示例数,通过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比较患者的手术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详情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n(%)]
上消化道息肉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之一,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的上消化道的粘膜存在息肉。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使患者出现消化道穿孔、出血等症状。在黏膜上,之所以出现息肉,主要是受了相应条件的约束,细胞数目不断增多,进而形成了肿物。在病理上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另一種是内细胞数目增多性。在病情的不断发展下,息肉会存在癌变的可能。在临床中,该疾病治疗主要以切除术为主,经过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现阶段来看,普通胃镜技术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式,不过,这种手术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手术的过程中未能对患者进行麻醉,不少患者会疼痛难忍,进而不得不停止治疗,影响了治疗效果。在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应运而生,与普通胃镜检查方式相比,这种新型治疗方式可以发现病变的具体位置,治疗成功率比较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另外,在无痛胃镜的应用下,还能够减少患者胃镜探测的刺激,进而减少消化道的分泌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对上消化道息肉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中,经过应用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减少手术时间,还可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这种治疗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董治华.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4):82-83.
朱应丽.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9):1611-1612.
刘文芳.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4):39-40.
狄萌.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评估[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24):103+159.
王波.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