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照分析

2020-08-13 07:15闫华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0期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闫华刚

【摘要】 目的 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行PFNA内固定治疗)和人工置换术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人工置换术组的手术时间(75.2±3.2)min长于PFNA组的(60.5±2.0)min, 术中出血量(302.5±26.0)ml多于PFNA组的(210.2±24.6)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置换术组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8±1.2)、(13.2±2.3)d, 均短于PFNA组的(12.8±2.0)、(20.0±2.0)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 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人工置换术组(62.6±3.5)分高于PFNA组的(52.4±3.2)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置换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2/49)明显低于PFNA组的18.37%(9/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 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0.040

近年来,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1]。目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式, 然而临床对于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情况持有较大的分歧[2, 3]。鉴于此, 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 对比两种方式的应用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FNA组和人工置换术组, 每组49例。PFNA组:男30例, 女19例;年龄65~78岁, 平均年龄(72.5±4.3)岁;Evans 分型:Ⅱa型30例、Ⅱb型15例、Ⅲ型4例;基础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5例。人工置换术组:男28例, 女21例;年龄64~78岁, 平均年龄(72.4±4.5)岁;Evans分型:Ⅱa型29例、Ⅱb型15例、Ⅲ型5例;基础疾病:高血压13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内容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年龄≥60岁;单侧闭合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且受伤时间<2周;伤前双髓关节活動功能正常;本次研究已告知患者知情。

1. 2. 2 排除标准 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病理性骨折;髂关节发育不良、跛行步态等伤前已存在髋功能障碍;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免疫功能障碍;有精神疾病史。

1. 3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PFNA组行PFNA内固定治疗, 人工置换术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

1. 3. 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患者取侧卧位, 患肢在上, 屈曲患髋45°。充分暴露出关节囊后, 以“I”型或“T”形切开关节囊, 向两侧翻开, 并将股骨颈基底处关节囊推开, 有效暴露出股骨头、基底部与颈部。之后探查股骨头并进行切除, 修正股骨颈, 置入生物型假体, 留置负压引流。

1. 3. 2 PFNA内固定 患者取仰卧位, 双脚放置在软垫足架上, 骨盆置于水平位, 患侧下肢与躯干内收并屈曲, 健侧下肢外展。对骨折处进行牵引复位, C臂X线下观察, 若骨折复位良好再行进一步操作。在患者皮肤斜行开放切口, 起点为股骨大转子尖近端, 向近侧与后侧延伸, 逐层切开皮下与阔筋膜张肌, 至股骨大转子外侧将导针旋入, 空心钻扩髓, 置入钛合金髓内钉(11 mm×22 mm), 对置入深度进行观察。采用近端瞄准器置入螺纹导钉, 调节前倾角度。钻孔后置入螺旋刀片(100 mm), 在远端各置入1枚30、35锁钉, 锁定刀片, 放置尾帽。通过C臂X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 若内固定位置满意则对创口进行冲洗, 再次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 最后以敷料包扎。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Harris评分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 总分100分, 评分越高说明髋关节功能越佳。术后并发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髓部疼痛等。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人工置换术组的手术时间(75.2±3.2)min长于PFNA组的(60.5±2.0)min, 术中出血量(302.5±26.0)ml多于PFNA组的(210.2±24.6)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置换术组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8±1.2)、(13.2±2.3)d, 均短于PFNA组的(12.8±2.0)、(20.0±2.0)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 人工置换术组治疗前Harris评分为(35.0±5.6)分, 治疗后2个月为(62.6±3.5)分;PFNA组治疗前Harris 评分为(35.2±5.4)分, 治疗后2个月为(52.4±3.2)分。治疗前, 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0, P=0.858>0.05);治疗后2个月, 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人工置换术组高于PFN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人工置换术组出现髋关节脱位1例、髓部疼痛1例;PFNA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肺部感染2例、髋关节脱位2例、髓部疼痛2例。人工置换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2/49)明显低于PFNA组的18.37%(9/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 P=0.025<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 多见于老年群体。由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形式多样, 加之特殊的发病部位, 若未及时诊治, 则易出现骨折愈合不良、髋关节功能障碍等问题, 甚至股骨头坏死,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4]。因此, 探寻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必要。

为了进一步完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对98例患者分别应用了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 人工置换术组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 术中出血量多于PFNA组(P<0.05)。PFNA内固定术属于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技术, 其通过单片螺旋刀片取代螺钉, 可以减少骨质丢失, 进一步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 强化旋转效果, 且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5]。然而, PFNA内固定术主要采用外源性材料进行连接与固定, 术后易出现骨折部位感染、松动、骨折愈合不良等问题, 加之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 卧床时间较长, 给其术后恢复埋下了安全隐患[6-8]。近年来, 随着人工股骨头设计与材料的不断改善,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也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以重建一个稳定性高、疼痛少、功能良好的髋关节, 不仅关节活动好, 且纠正了下肢不等长与髋关节畸形等问题。同时,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利于早期康复锻炼, 通常情况下患者术后第2~3天左右进行站立与行走锻炼, 术后2周恢复基本的行走能力, 进一步加快了康复进程, 避免相关并发症, 保障患者的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 人工置换术组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P<0.05), 且治疗后2个月人工置换术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P<0.0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NA组(P<0.05)。说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通过填充生物型假体, 可以提高人工关节的稳定性, 利于尽早下地, 继而保证了关节功能的康复质量, 减少并发症发生, 十分适用于骨质疏松且不易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

综上所述, 相较于PFNA内固定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聂治军, 常彦海.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 32(3):248-251.

[2] 徐风瑞, 何明武, 姚忠军, 等.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 31(2):130-133.

[3] 李朋, 宋群山, 楊广友, 等.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A1):92-93.

[4] 于振城, 宿海涛.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PINP水平的影响. 中国处方药, 2019, 17(12):166-167.

[5] 王家宁, 刘德美, 张科, 等.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8(4):53-54.

[6] 王刚, 刘宏建, 李振伟, 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渐进抗阻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54(4):615-618.

[7] 闫威.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临床研究, 2018, 26(11):105-106.

[8] 顾军, 冯晓军, 华荣, 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江苏医药, 2017, 43(11):797-799.

[收稿日期:2020-03-19]

猜你喜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23例疗效观察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