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

2016-07-26 23:39刘新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7期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刘新春

【摘要】 目的 对比动力髋螺钉 (DH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56例。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58.5±8.2)min、(6.4±1.2)cm、(236.5±38.6)ml、

(11.5±2.5)d、(12.4±2.5)周、7.1%]均优于对照组 [(83.4±11.2)min、(12.6±2.4)cm、(445.6±54.1)ml、(15.5±1.5)d、(14.3±1.5)周、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优良率 (92.9%)高于对照组 (8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07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是临床常采用的治疗方式[1]。本研究选取 1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治疗, 对比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年 6月~2015年 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均经临床及 X线检查确诊, 且为闭合性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56例。对照组中, 男 32例, 女 24例, 年龄 61~80岁, 平均年龄 (69.5±5.2)岁;车祸致伤 28例, 跌倒致伤 23例, 高处坠落致伤 5例;Evans-Jensen分型:24例Ⅰ型, 32例Ⅱ型。观察组中, 男 30例, 女 26例, 年龄 60~82岁, 平均年龄 (68.9±6.4)岁;车祸致伤27例, 跌倒致伤 25例, 高处坠落致伤 4例;Evans-Jensen分型:Ⅱ型10例, Ⅲ型16例, Ⅳ型22例, Ⅴ型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两组均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大粗隆顶点下2.5~3.0 cm处作纵向切口, 长约10 cm, 从后缘适当剥离股外侧肌使股骨粗隆显露, 骨折复位、牵引保持。选择股骨外侧中部大粗隆下约 2.5 cm处为进针部位, 借助 135°定位器定位, 保持前倾角约 10°将导针插入, 深度应达到股骨头关节面下 10 mm。C臂 X线机透视定位并测量深度, 将绞刀头部调整到合理长度钻入股骨颈, 丝锥攻丝拧入股骨颈螺钉。安置钢板, 将股骨干螺钉拧入, 拧紧连接部的加压螺丝钉。冲洗并逐层关闭伤口, 留置引流管。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取仰卧位, 健肢外展, 行骨折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顶端上方作纵型切口, 长约 6 cm, 将臀中、小肌分离, 触及大粗隆顶点或稍偏前外侧在 C臂 X线机透视下将导针置入, 沿导针方向用扩髓器扩髓, 将 PFNA主钉置入股骨近端髓腔内, 主钉插入深度应根据螺旋刀片的位置进行合理调整, 经套筒插入股骨颈内导针至关节面下 5~10 mm, 导针应平行于股骨颈中轴线或稍偏下方, 进行螺旋刀片长度测量, 股骨外侧皮质扩孔后将螺旋刀片捶击至股骨头内, 远端锁定螺钉加以固定, 拧入主钉尾帽, 冲洗切口并关闭。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2] 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 12个月根据 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优良率 =(优 +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指标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83.4±11.2)、(58.5±8.2)min;切口长度为

(12.6±2.4)、(6.4±1.2)cm;术中出血量为(445.6±54.1)、(236.5±

38.6)ml;住院时间为(15.5±1.5)、(11.5±2.5)d;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4.3±1.5)、(12.4±2.5)周, 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Harris评分, 对照组优24例, 良 22例, 可 7例, 差 3例;观察组优 36例, 良 16例, 可 4例, 差 0例;观察组优良率 (92.9%)高于对照组 (8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 3例髋内翻,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骨折不愈合各 2例, 1例内固定物断裂;观察组 2例大腿中上部疼痛, 髋内翻和远端股骨干骨折各 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7.1%)低于对照组 (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于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 老年人群多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其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 临床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内固定配合功能锻炼。DHS采用高强度套筒钢板、加压螺钉的三联钢性连接结构, 属髓外钉板系统, 临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广泛, 其独特的动态轴向加压机制可对骨折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 促进断端愈合。同时其抗弯强度大, 采用动力加压和静力加压方式, 使固定更加牢靠。但这种方式防旋能力差, 易出现骨折移位、钢板折断等并发症, 且手术切口大、术中出血量多。其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较好的疗效, 但不适用于粉碎严重的不稳定性骨折[3]。PENA属髓内固定装置, 加压和抗旋转作用显著[4]。其6°外展角设计有利于主钉顺利进入髓腔, 螺旋刀片的设计使其对股骨头颈的把持力增加, 穿出股骨头颈的几率大大降低, 刀片周围的松质骨的骨密度得以提高。外侧臼锁加压设计对刀片及股骨头旋转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可促使骨折间隙进一步复位, 支撑、固定效果更佳。同时主钉为空心设计, 手术切口小[5]。另外此方法无需剥离骨折端, 无需扩髓, 手术损伤小, 并发症发生率低。本组研究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58.5±8.2)min、

(6.4±1.2)cm、(236.5±38.6)ml、(11.5±2.5)d、(12.4±2.5)周、

7.1%]均优于对照组 [(83.4±11.2)min、(12.6±2.4)cm、(445.6±

54.1)ml、(15.5±1.5)d、(14.3±1.5)周、1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优良率 (92.9%)高于对照组 (8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体现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 与相关文献相似[6]。

综上所述,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光华.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20):54.

[2] 徐志文, 陈有芬, 朱家骏, 等. DHS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97-98.

[3] 毛琦, 龚志锋, 蓝子江, 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1):44-46.

[4] 朱敬珍, 王美霞, 张梅, 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1):70-71.

[4] 邹宏, 弋石泉, 沈建平, 等. PFNA 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2):153-154.

[5] 徐志文, 陈有芬, 朱家骏, 等. DHS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97-98.

[6] 胡元斌. 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24):131.

[收稿日期:2016-03-15]

猜你喜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体会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S与PFNA治疗探讨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23例疗效观察
PFNA与倒置LISS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微创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