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2016-12-26 08:19刘海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内固定

刘海民

【摘要】 目的 探讨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 根据手方式分为内固定组和联合固定组, 每组40例。内固定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联合固定组采用内固定术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固定组的优良率(92.5%)明显高于内固定组(70.0%)(P<0.05)。结论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 利于术后骨盆稳定性恢复, 促进骨折愈合,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内固定;外固定: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077

目前, 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较为困难, 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主要包括前环外固定支架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1]。本研究收集8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 采用内外固定技术联合治疗,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80例, 其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17~64岁, 平均年龄(51.7±5.2)岁;合并四肢骨折25例, 合并脊柱骨折8例;Tile骨盆骨折分类:B型47例, C型33例;骨折原因:交通伤47例, 高处坠落伤18例, 重物砸伤15例;开放性骨盆骨折1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内固定组和联合固定组, 每组40例。

1. 2 手术方法 手术在伤后5 h~60 d内进行。内固定组患者中, 22例耻骨联合上方切口、髂后棘弧形切口复位, 以松质骨螺丝钉固定骶髂关节, 弧形骨盆钢板固定耻骨联合;18例采用耻骨联合上横切口, 直视下复位后以弧形骨盆钢板在耻骨联合上方固定。联合固定组采用内、外联合固定。利用牵引使移位骨折复位, 修复骨盆解剖, 纠正畸形枢纽处。耻骨支骨折以重建钢板固定, 骶髂关节脱位以单枚拉力加压螺钉或前路钢板固定。内固定术结束后用外固定架整复骨盆残余移位。在髂前上棘后缘1.5 cm处打入克氏针, 髂嵴正中行一小切口, 用钻头钻开骨皮质, 用半螺纹钉拧入髂骨, 拧入方向与矢状面成l5~20°, 深度为4~6 cm, 髂前下棘区绕开髋臼向骶髂关节穿针。两侧髂嵴分别进针2~3枚并安装外固定器, 牵引下肢, 观察效果满意后拧紧外支架。手术结束后卧床40~60 d, 90 d后取外固定架, 逐渐负重行走。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术后X线片骨折移位最大距离[2]评定。优为骨折移位<5 mm, 良为骨折移位在5~10 mm, 可为骨折移位在10~20 mm为尚, 差为骨折移位>20 mm。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内固定组优13例, 良15例, 可8例, 差4例, 优良率为70.0%;联合固定组优27例, 良10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2.5%, 联合组的骨折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正常生理情况, 外力作用于骨盆不会产生移位, 此即为骨盆的稳定性。按照骨盆稳定性可将骨盆骨折分为三种类型:稳定型骨折、旋转不稳定型骨折、旋转及垂直不稳定型骨折[3]。通过分类能较好的评估骨盆骨折的不稳定程度, 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稳定型骨折无需手术治疗, 旋转不稳定型骨折、旋转及垂直不稳定型骨折需手术治疗。有研究者把骨盆分为前、中、后三柱结构, 耻骨联合和耻骨支为前柱;髂骨后方、骶髂关节、骶骨体、骶髂前韧带和骨间韧带为中柱;骶髂后韧带为后柱。旋转及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累及上述三柱结构[4]。

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通常在牵引后仍有明显骨折移位, 通过复位该部位可修复整体骨盆解剖, 纠正枢纽部位进行有限切开有限内固定。一般采用前环行重建钢板固定, 使用经骶髂关节拉力螺钉闭合穿针内固定。根据骨折情况行切开固定主要目的是恢复骨盆完整性。骶髂关节部位的骨折脱位通过固定垂直不稳定移位, 恢复骨盆的解剖连续性。内固定在抵抗剪切力上效果较差, 故仅为有限的固定效果。而外固定支架配合有限内固定, 在固定垂直不稳定同时增强整体结构稳定, 对骨及软组织修复有帮助。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能发挥以下优势[5]:①应力遮挡少。通过有限内固定能明显减少应力遮挡, 外固定架为应力遮挡不会产生应力遮挡。②操作方便, 简化了治疗方案;③外固定架可在骨愈合后期(手术后3个月)可及时取出, 利于正常应力刺激骨组织产生适应性骨再造。

本次研究, 内固定组优良率为70.0%;联合固定组优良率为92.5%, 联合组的骨折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 利于术后骨盆稳定性恢复, 促进骨折愈合,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吉湘.不同固定方式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 .医学临床研究, 2015, 15(8):78-79.

[2] Tometta P, Matta JM. Outcome of operatively treated unstable posteriorpolvie ring disruptions. Clin Orthop Belat Res, 1996, 32(9): 186-193.

[3] 高伟强, 王光林, 刘华渝. 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评价.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8, 31(3): 321-323.

[4] 马超.经皮骶髂螺钉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效果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6(6):51-52.

[5] 叶小林. 复合固定技术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应用意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1):33-34.

[收稿日期:2016-03-16]

猜你喜欢
内固定
三踝骨折复位内固定顺序的选择比较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分析
可吸收螺钉与空心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加长型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23例疗效观察
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比较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远期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