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蕾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课后习题中编排了许多小练笔,这些小练笔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后练笔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结合语文要素,设定精准的练笔要求,要依托文本教材,丰富学生的表达过程,注重学生练笔过程的交流与分享,以提升课后小练笔的教学实效,真正发挥出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三年级;课后习题;小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5-0072-02
统编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的课后习题中安排了不少书面表达类的习题,且多以小练笔的形式出现。这些小练笔不仅为单元习作训练搭建了支架,而且对于学生迁移运用文本中的语言表达形式,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出发,引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一、依据年段目标,设定精准要求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风向标,在练笔训练中,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结合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制定精准的训练目标,为学生的书面表达奠基。
(一)观照学段目标,梯度设定教学
在小学阶段,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写话和写篇的过渡时期,教师要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为学生的练笔指明方向。
如在《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富饶的西沙群岛》《大自然的声音》等课文的课后练笔中都要求学生能够写上几句话,并逐步组句成段。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对段的认识以及组句成段的能力逐步得到了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对三年级刚开始写作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要求不要过高,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写得是否清楚明了方面,而不要对学生写得是否生动具体等做过多的要求。这样谨遵学段目标,才能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观照语文要素,发挥教材价值
统编教材既有人文主题,又有语文要素。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的导语中都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这就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提出了具体的细化要求,是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的有效凭借。
如《花的学校》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这一课的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样的练笔训练:“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从这个习题来看,“放假”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作者把花儿当成了人来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当时的情景。在这个课后小练笔的训练中,教师要懂得观照语文要素,把重点放在学生在写话时是否用上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是否加上了自己的想象上。当学生能够在句子中融入自己的想象时,所写的内容也就自然具有新鲜感了。
二、依托文本教材,丰富表达过程
(一)回顾课文,读写结合
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许多表达很有特点的课文,在这些课文后面安排了不少书面表达类的练习,对于学生学习言语表达,积淀言语经验,丰富言语图式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回顾,为学生的模仿表达创造条件。
如在《秋天的雨》一课中,课后小练笔提出:“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练笔任务,习题中还特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例句。在学生写话之前,教师可以让他们先交流一下自己想象中的秋色,再引领学生对课文中的表达进行回顾,最后再仿照着课文中的样子把秋天的颜色写下来。再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课后习题要求学生任选一幅图,写上几句话。在这个小练笔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一下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对动物进行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图,鼓励他们从动物的颜色、样子、神态、动作等方面来描写,也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如“……像……,有的……有的……”等句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写话显得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二)资源整合,丰富练笔
在书面表达类课后习题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文本教材出发,注重文本资源的整合运用,以帮助学生积累资源,更好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
如在《大自然的聲音》一课中,课后小练笔中“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和同学交流,比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在这一课的练笔训练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这个练笔要求,把“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语文要素与描写声音的词语以及这篇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有机地统整起来进行学习。这样教学,丰富了表达样式,为促进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搭建支架,降低难度
在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方面,教师如能根据训练内容与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支架,那么,有了支架的帮助,学生的表达也会顺畅许多。
如在《秋天的雨》一课中,在让学生写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秋天的图片。在《大自然的声音》一课的教学中,在让学生写“大自然其他美妙的声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件为学生播放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丰富学生头脑中关于声音信息的储备,为学生的写话奠基。
三、注重分享交流,提升表达兴趣
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多次出现了“读给同学听”“与同学交流”的小贴士,这充分凸显了习作的交际功能。在课后书面表达类习题的训练中,教师可充分运用这一功能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使他们感受到练笔的乐趣。
(一)丰富交流形式,感受表达乐趣
课后小练笔的交流形式多种多样,二人一组,四人一组,全班交流等均可。如第一单元习作中“也可以把全班同学的习作贴在墙报上”这一要求充分表明了统编教材对学生习作要求的宽泛性,旨在让学生在分享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更多其他同学的作品,听到更多的反馈意见。因此,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这个小练笔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在班级内组织“最美家乡评比大赛”,让学生自主报名,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张贴在评比栏里,所有同学是评委,选出“最美家乡”。这样一来,学生练笔的兴趣会更浓。
(二)重视交流指导,提升表达实效
表达是为了交流,交流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表达。因此,交流不仅要重形式,更要重品质。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交流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基。
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课后小练笔中要求学生能够把自己在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写下来,教材中安排这个小练笔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发现更多生活中的平凡之美,为单元习作“写日记”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在这个课后小练笔的交流活动中,教师就要把学生关注的焦点放在“观察生活,并发现生活中的美”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观察,才能提升学生的写话品质。
综上所述,在三年级上册课后小练笔的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练笔内容,精准确定“写什么”的教学目标,并要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注重教材中练笔信息的整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练笔交流活动,以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提升课堂小练笔的实效性。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