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马金
崔峦老师说: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二是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教学实施。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教师要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一文中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可见文本解读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准确解读文本是有效实施语文教学的关键之一。如何准确解读文本?“课后习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编者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语文课程目标,以课文为依托,创设了多种形式的“课后思考练习题”,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现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教材为例,谈谈理解。
一、显性题目,直指要害
这一类习题位于一篇课文之后,非常显眼。所以我们暂称其为显性题目。从教科书第一册到第十二册,每一学段都有一定的呈现范式。
(一)低段直观形象
第一学段课后思考练习题直观形象,符合低段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每一个题目都由一个可爱的小孩引领,小孩图像下方配以文字“我会×”、“读读演演”、“读读说说”等直观的词语说明。
1.冠以“我会×”的题目:这是告诉我们这些是这篇课文重点难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比如一年级上册学完拼音后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课后有一个“我会写”的习题。编者的意图是:中国数字“一、二、三”是我们这课必须掌握的。这些字简单好记,编者选取这些字作为这节课要写的字是有意降低孩子们初学写字的门槛,意在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积极引导学生喜欢上写字。从这第一篇课文开始,到二年级下册,只要是讲读课文,都有这一类题目。这类题目所涵盖的生字比较少,体现了“多识少写”特点。同时也提示教者这些字要达到会读、会写、会用,必须特别留心。当你理解了此处编者的用意,下一步设计教学进程就会目标明确。
“我会读”的题目有比较多的呈现。比如第二册《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课后有一个“我会读”的题目。内容是这样的:
“美丽的小路不见了。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
这样的题目编者的意图是提示这篇文章教学的重难点:认识疑问句,读好疑问句;认识感叹句,读好感叹句。
还有“我会说”,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有“我会认”等。编者通过这些,提示我们在细读文本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留心这些内容。
2.其他如“读读想想”、“说一说”……揭示了文章学习的难点。
如:一上《小松鼠找花生》课后有一个题目:
“朗读课文。想一想,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
让我们在细读文本的时候一下子就懂得,这对于成人来说是简单的常识,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学生的理解难点。
(二)中段形象清楚
第二学段课后思考练习题比较直观,符合中段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思维特点。课后思考题以三个学习小伙伴正在讨论学习为图像引领,下面配以一本书或一个话筒或一支钢笔或一个放大镜的形象。
1.以一本书的图像引领的思考练习题强调的是对课文读方面的要求及对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些提示。比如三上第一篇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第一个思考题就是书本图像引导的,内容是:课文写得很美,我要好好读一读,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我们在细读文本的时候,看到此等题目,对编者的读这方面的意图就了然于胸。
2.一个话筒图像引领的思考练习题提示的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难点,让孩子们说一说,交流交流。比如三上《风筝》这课的第二个思考题:课文写出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让我们读读有关语句,体会体会。这样的题目提醒我们在细读文本的时候要好好体会描写不同心情的语句,体会含义。
3.以一支钢笔的图像引领的练习题大多是抄写本课中的好词好句,这些都是这课的精彩语段。
4.其他图像引领的习题。比如放大镜提示的。三下《燕子》有一习题:“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这类题目提示了我们要重点细读文本用词的准确性。
(三)高段简明概括
第三学段课后思考练习题简明概括。课后思考题以三个学习小伙伴正在讨论学习为图像引领,从学习方法上引导合作探究。直接标出1、2、3、4,按照由读到写逻辑排列。
提示朗读要求和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是第一个题目。提示研究品味的重点。
比如五上《窃读记》课后习题是这样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2.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文中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这种心理活动,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的好处。4.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综合性学习:我们自由组成小组展开活动,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
面对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它们指的是什么,让我们干什么;二是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思考与练习,即弄清其训练的目的;三是思考练习与目标体系的关系。五上《窃读记》课后习题,为教师展示了三大板块的教学重点:(1)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要求:好好读一读;抄写句子与写感受。(2)体会文中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及含义很深的句子。如“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样的句子在文章中是教学的重点。(3)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如果在解读文本时作了具体的分析和研讨,就可以得心应手,不会失之偏颇。
二、隐性题目,暗藏玄机
除了这些在文章后面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了的习题外,在课本里还有一种隐性题目。它们常常以读书小伙伴的话或泡泡的形式在课文里出现,这些题目直指所提示的句段的重难点。
比如三上《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段有一个泡泡“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文本细读到这里,教师要想想编者为什么要在这里做这个提示,这个提示的目标是什么?我想他不外乎是想提醒这个句子很美,孩子们读课文的时候要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句子的美,体会句子所描写的那种画面的美。而有些则提示重点或难点,每一个这样的记号后面都暗藏编者的用意,教师一定要仔细揣摩。
又如:四上《爬山虎的脚》在第四段旁边有一个泡泡:“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在文章结尾处又有一个泡泡:“我从文章看出作者观察了很长时间。你发现了吗?”这里告诉我们这是文章写得具体形象的原因所在,是一个暗藏的难点。
只要我们认真深入地研读文本,以课后思考习题为抓手,体会编者的意图,就一定能为后一步的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铺下最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