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

2017-02-14 18:29于艳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儿童立场

于艳梅

[摘 要]课后习题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只有真正基于儿童立场,洞察编者设置习题的用意,从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入手,对课后习题进行适当地补充与变换,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对课后习题的设置,教师要拓展补充,使其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更迭形式,使其契合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融入教学,使其契合学生的生态感知方式。

[关键词]儿童立场;课后习题;拓展补充;更迭形式;融入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72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确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指明灯。由于教学状态的不同,我们对于课后习题的运用切不可一成不变,而要从具体的教学质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的补充与变换,从而更加契合课堂教学的需要。

一、拓展补充,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域

教材是学习的重要教学平台,其课后习题是编者用心设置的,对全方位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促进智力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就内容而言,有些离我们日常生活遥远,学生无法亲身感知,学习起来也比较吃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联系日常生活,合理对习题进行填补,让学生通过熟知的环境去体会未知的快乐。

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的练习:“读抄词语,选用这些词语描写一段雨景。”编者是用心良苦,一方面巩固新授知识,让学生体悟文本的词语意境;另一方面拓展学生思维,利用文本知识活学活用,锻炼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但仅依赖文本中的词语,学生很难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一味地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也只能硬着头皮完成任务。教师不妨在原有词语的基础上填补一些描写春雨的词语:如“绵绵细雨”“牛毛细雨”“细雨如烟”“雨帘悬挂”“和风细雨”等。面对这些熟悉的词语,学生受限的思维被打开,结合亲身经历选词、构思,自然顺畅、一气呵成,一场春雨仿佛就在他们眼前般,那么自然、那么真实。

教师在紧紧围绕习题的基础上,纵观学生所学和日常生活的点滴,对习题做适当的补充,不但能充分诠释习题的意义,解放学生的思想,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认知能力,最终达到训练价值的最大化。

二、更迭形式,契合学生真实思维状态

课后习题的类型是丰富、多样的,但由于其展现形式的限制,很多题目往往无法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题型的特点,进行方式的互换,以贴近学生思维的形式展开练习,从而激活学生的认知潜能。

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后的最后一题:“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这种平淡无奇的发问,不但不会引起学生重视,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安排一场“辩论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生品析完课文后,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以丰富爱因斯坦的人物形象。辩论开始时,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学生自然形成正反两派。正方说:“爱因斯坦当然是最伟大的,他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奖。”反方说:“他的日常生活真是太糟糕了,不配称‘最伟大的人。”正方辩论:“日常生活糟糕也是因为他太勤于钻研。再说,当别人提出他的不足时,他是那么努力地更正,是积极进步的,是伟大的。”……

正所谓“理越辩越明”。在这一案例中,学生围绕文本及教师补充的资料,在唇枪舌剑中对爱因斯坦有了全新、全面的认识。辩论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力、感知力和综合素养。

三、融入教学,契合学生生态感知方式

语文课后习题设置了背诵积累、复核思考等训练。一方面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文本的回顾,帮助学生完成经典语段的深入理解和积累。但教师在落实过程中往往大打折扣,有的在课堂教学时点到为止,有的干脆直接布置学生课外完成,让训练形同虚设。教师应从文本中提炼中心词语,编织学习的纽带,为学生铺设解析文本的台阶,以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灰椋鸟》一文的第四自然段,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课文习题设置了背诵的要求,因此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紧扣“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与熟悉的伙伴汇合”等语句,先引领学生提炼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一开始”“没过几分钟”“先回来”“后到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些词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知作者的表达思路,为学生正确背诵奠定基础。

背诵积累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内容,全方位、多视角地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方法,协同学生灵活完成背诵练习,使其形成知识积累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课后习题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只有真正基于儿童立场,洞察编者设置习题的用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儿童立场
走进文本的“后花园”
数学规定:儿童视角下数学文化的关照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走进“童画世界”:触摸美术教育的风景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
以“课后习题”为抓手,有效突破语文“文本解读”的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