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菊香
摘 要:昆山,一个连续14年在中国县域经济独占鳌头的第一经济强县,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奋力前行的中国的缩影。许多人惊艳于其发展的飞快速度,往往将其飞速发展归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的正确道路,却忽视了这背后上百万进城务工人员的努力。如此庞大的务工人数衍生出一系列城市资源问题,大到住房问题,小到出行问题,而这其中首要的便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聚焦新昆山子女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意图探索出一条专属于他们的教育之路。
关键词:随迁子女教育;家长教育观念;家校合作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成为一个突出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走访观察以及平时教育资源的收集,我们发现问题主要聚焦于外来务工人员经济收入水平偏低、家长自身文化素养缺乏等问题。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平日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疲于应付工作生活上的事情,再加上本身文化知识的相对匮乏和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不足,让他们相对缺少精力来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相当多的家长把以学校为主导的教育方式作为孩子唯一的学习途径,认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较前者更为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没有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带给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作用,不知道脱离家庭教育的孩子难以在生活上有良好成熟的认知,更无法在自己的学业上重视起来。而且在当前务工人员时间紧、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的背景下,许多学校也没能肩负起对随迁子女的教育督促作用,对孩子的发展听之任之,缺乏与他们沟通的有效机制。
二、加强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
1.学校帮助指导家庭教育,用好“沟通”良药
为解决因务工家长工作繁忙导致孩子教育的忽视问题,我们主张建立老师参与的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桥梁,可以成立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专项小组,在制度层面加强家校合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组内每个教师分配对应学生,平时观察记录孩子们在学校学习中的问题,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传达学校教学进度和学生学习的改进措施,让家长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合作者。对于那些家庭条件较差产生的通讯联系难的问题,我们提倡教师可以采取家访的形式,了解学生校外家庭生活的情况,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困难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2.多种方式齐下,改变家长观念
为了老师与家长交换信息良好作用的发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或是利用家长会的举行进行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必要时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榜样带头作用,鼓励其他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孩子,让家长自身重视起这个问题,从而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内部的整体素养,让孩子能在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快乐成长,不仅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还可以改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长的教育思维,相信学校的能力,让他们积极响应学校的建议和举措,也更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家长从学校教育旁观者的角度走到合作者角度,从弱化沟通重要性的幕后走到台前,逐渐成为拥有适当正确的教育理念、能够推动孩子向前发展、具有科学教育方法的家长。在优化的家校合作关系中,学校与家长相互学习,共同参与,增强互相的信任程度,让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逐渐丰富起来,促使家校合作不断以孩子为中心深度融合,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3.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树立孩子自信心
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心理辅导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主动倾听他们的倾诉,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尊重与关怀,对于那些难以接受不断变动生活的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土壤,学校在帮助学生的同时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健康心理发育的建设活动,家长通过学校教学拓宽自己的视野,最大可能地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们也能在这一过程打开生活变动不居的心结,达到青春心智的良好发育,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有孩子的内心强大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起学习的潜能,尊重和接纳来自学校家庭的教育,发自内心地认可和接纳父母、老师的教育建议。
三、遗留的问题
城乡教育的差距客观上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想要进入城市公办学校读书,出现了教育资源的局部缺乏问题,并且隨着这些儿童年龄的增长,还存在着今后孩子们如何升入高中、如何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报名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城市不具备收纳数量如此庞大的学生的能力,导致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后教育的意愿难以实现。要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应高度重视区域内的公办学校资源很难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需要的问题,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弱势学生群体加以更多的关注。
综上所述,对于随迁子女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家校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策略之一,有了家校合作,随迁子女的良好发展才会得到保障,无论从知识的学习还是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应该呼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孩子们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均衡,上学难的问题,要充分正视随迁子女数量急剧增加这一客观现实,积极支持开展相应教育活动。我们坚信会有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学习春风的吹拂,会有更多的国家未来栋梁从这一新型的育才摇篮中诞生。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吴霓,张宁娟,等.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8(4):13-21.
[2]湛卫清.融合教育: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新策略[J].人民教育,2009(11):6-8.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