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慧
摘要:本文围绕现代企业管理工作,探究了激励的内涵以及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意义,分析了目前企业在激励方面实施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如何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激励理论;企业管理;现代化;内涵;措施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对组织发展最具有支撑力量的关键要素,加强企业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进而切实提升工作绩效。但是目前企业在激励机制建设以及激励模式运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也难以促进企业目标的达成。加强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意义深远。
一、激励理论的内涵及在企业中运用的意义分析
激励最早是从心理学中引发出来的,主要是从人的动机和行为激发的角度,鼓励人们朝着既定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努力,切实提升能动性和自觉性的理论体系。对于企业而言,人是最重要的基础资源,激励理论的运用可以通过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等对员工进行激发,进而切实提升内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帮助组织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切实提升组织可持续发展动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加强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意义深远,具体体现在:
(一)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和激励模式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员工和组织绩效
对于组织而言,想要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需要全面结合市场竞争形势加强技术、理念、方法等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可持续发展效能。如何更好地将最新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这就需要依靠广大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员工的绩效直接关系到组织战略目标的达成,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是每一名员工和管理者关注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员工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运用激励机制等不断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对员工自身的工作动机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全面提升他们的自主性,进而结合或对照组织的发展目标等进行科学研究探索,最终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和绩效的同时,组织也能创造相应的业绩,全面实现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和激励模式的运用,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科学配置成效
对于企业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员工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员工的需求又非常复杂,为此企业需要全面加强激励模式的创新,改变员工的消极、被动应付工作的心态,引导他们积极工作、努力作为。为此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运用,对做得好的员工及时提出激励和奖励,对于做得不好的员工给予负激励,惩处其行为,这样可以营造一个更加有序的竞争环境,进而让后进者不断努力,让努力工作者得到更大的鼓励,全面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员工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将得到更大的优化,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也将不断提升。
(三)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和激励模式的运用,有助于提升组织的凝聚力
伴随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运用和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新时期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对照企业的核心理念和发展需求等,将企业发展和员工的需求结合起来,共同构建良好的企业发展愿景,通过激励理论的科学运用等,进而为员工成长、工作等提供更好的氛围。这样组织的发展将更加平稳有序,组织的凝聚力和团队的向心力也将不断增强。
二、企业运用激励理论实践现状分析
当前企业在激励理论运用等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细致分析,企业在激励理论探究运用等方面依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体系不完善,落实不力
对于企业而言,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对员工进行激励意义重大,企业也为此不断进行科学探索,但是总体上企业目前在激励机制的构建完善方面探索深度不够,没有充分深入地研究激励机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激励制度体系,甚至很多企业管理者对激励工作持片面态度,将激励机制简单地定性为物质激励。另外在企业激励工作实施过程中往往是关注于和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相关的业绩,忽视了员工的真正需求,没有充分结合不同员工的实际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激励模式,从而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激励机制的运用和落实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從而难以提高激励的深层次性和整体效果,不利于提升员工的整体素养。
(二)激励机制照搬照抄,缺乏长期激励
一方面针对激励机制的建设问题,企业虽然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却没有从激励理论角度进行深度全面地分析,没有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现代化激励体系的构建,激励机制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之间以及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工作之间缺乏紧密衔接性和关联性,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激励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中还存在激励效能低的问题,企业的激励模式比较单一,偏重于物质激励。企业对激励机制认知不全面,偏重于短期激励,没有构建长期的激励机制。在员工培训、职业津贴以及长期期权等方面的激励措施比较少。此外企业没有形成针对激励机制的良好信息反馈机制,往往是突出激励的前奏,却忽视了激励信息的及时反馈以及激励结果的运用等,从而难以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和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水平。
三、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运用的对策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切实发挥激励机制应有的功能,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激励制度体系
企业应当深入研究激励理论,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在激励机制建设和应用等方面的经验,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家和行业相关的规范要求进一步学习研究相关的激励制度等内容,充分考虑市场变化、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员工的需求等,构建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体系。要重点突出激励的导向性,把握激励机制的运用原则和方式方法等,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企业无论是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或者什么样的目标前进,都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尤其是要建立员工的行为规范,明确各个员工的职责以及相应的权限等,还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关的考核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的导向性。为此要加强和员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以此形成员工认同的考核激励体系,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努力,提高岗位绩效。另一方面要不断进行激励机制的完善。组织不断发展,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目标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相关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员工的理念也会发生一些转变,为此应当结合新的市场形势进一步完善激励体系,强化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的关联应用,从而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二)注重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模式
激励既有物质方面的激励,同时也有精神方面的激励。激励按照不同的模式分类也不同,要从构建综合性激励机制角度来进行设计探索,从而真正满足员工的需求。一方面要从综合激励的角度进行充分的需求调研。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员工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为出发点,鼓励员工科学制定个人的成长计划和发展规划,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从而更好地形成层次化的激励方案,鼓励员工不断努力,实现个人的目标。另一方面要注重体现激励的公平合理性。要在激励奖惩等方面体现相对公平性,科学研究和确定相关的考核评价指标,从而稳定员工队伍。在物质和精神激励方面既需要考虑成本,又需要考虑员工为企业创造的绩效。在开展一定额度的物质激励的基础上,探索多元化的精神激励模式,企业员工的生活状态不同、社会环境不同,需求也不同,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加强员工激励,需要探索更多的精神激励模式,從而切实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在进行精神激励的同时要结合个体的差异实施差别激励,比如针对高层的员工,可以围绕他们的专业技能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或者给予他们更多的授权等,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主动作为意识。针对收入较低的员工,可以通过提高薪酬待遇等方式来不断引导他们正确地树立明确正面的工作导向,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进而获得更稳定的待遇,全面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三)注重激励工作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融合性探索
除了在激励理论建设和激励模式创新等方面不断进行科学探索和优化设计以外,企业还应当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整体的角度进行优化综合设计,这样更好地提高人力资源综合管理成效。对于组织而言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设和实施,需要建立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相互关联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含很多的内容,激励仅仅是一部分,为此要从系统的角度加强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绩效考核以及员工培训、劳动关系维护等方面的关联性,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进行资源数据等整合与深度分析,以此更好地优化组织人力资源结构,提升科学发展效能。
总之,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企业在市场竞争大环境下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多,如何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成为目前企业探究的重点。只有结合组织实际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强化模式创新和结果运用,才能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程诗旋.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1):21+23.
[2]毕大伟.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经贸,2018(12):141–142.
[3]王小平.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117.
[4]郭晓阳.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40+43.
[5]赵一鸣.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6):122–123.
[6]姚士忠.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