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2020-08-09 08:46安红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安红燕

摘;要:核心素养视角下新课改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标准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改良,要求教师要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当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引导人生观的建立。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小学教育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认知能力弱,因此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将学生的三观培培养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在走出校门之后成为栋梁之才。而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十分重要,而基于核心素养前提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

一、现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现实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受到了影响,而且并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比如,许多教师仍然缺乏对于核心素养的认知和概念,很多人甚至连这个名词都没有听说过,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新的课程改革无异于天方夜谭。还有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变,“死记硬背”“填鸭式”的传统方式仍然是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们并没有感受到课堂出现“以人为本”的变化,课程还是一如既往的枯燥乏味,学生也很难进行学以致用甚至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想像力、创造力等各项能力发育学习的最好阶段,如果教师并没有在这一阶段给予学生较好的核心素养培养和教育,有时会对学生未来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1.课堂教学需紧密联系实际

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将实际生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让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更深的领悟,才能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理念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例如在道德与法治的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吃饭有讲究”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中吃饭的例子。当家中有客人来访时,客人以及饭桌上的座位安排情况?家庭成员中各个人员的坐位都在哪里?吃饭以及上菜时有没有什么顺序?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对学生进行具体讲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学生们在饭桌上多进行观察并进行总结,饭桌上的礼仪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需要学生进行学习和传承。创设与课堂相关的情景也是教师丰富课堂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课堂上可以将课桌摆成餐桌的形式,然后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并注意其中的事项和礼仪。这一过程可以分组进行,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并指出问题,也可让学生进行讨论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学生参与的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锻炼,包括信心,勇气,口才等。而这也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之一。

2.让习惯变成品德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如果这一阶段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将会使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受益。所以,教师的道德与治治教学应该将学生思维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当成重点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做出示范和榜样的作用,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出积极的任务和计划并且每天用行动来实现,然后让学生们知道这样的习惯对于自己有哪些帮助,最后帮助学生形成类似的习惯,使其能够自我控制,同时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例如,学生在学习“早睡早起”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自己的作息时间来引出学生的话题,并对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收集相关的数据,然后再根据数据与家长进行沟通,然后再对课堂上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关注和指导。使其尽量克服恶习,而是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此外,学生除作息习惯外的其他生活和学习习惯,教师也应当有所了解,知道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时间,在学习时有哪些特点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作出不同的针对性的方案制订,分别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应当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不相同,而不像之前的传统教学方式,一刀切。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各个学生的不同习惯和独特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制定出与学生个性化相符的教学方案,这也是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和教育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教师对于学生有更多的关注,在关心中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不断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补足学生身上不足的短板。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关键部分,只有学会了自主自动地去学习,才适应日益进步的时代要求,才能不断更新自我。这些需要学生能够对自身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出相应的改进计划,按照自身的计划不断进步。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体现在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课堂的教学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还体现在学生可以自主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甚至学习课外知识。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一要让学生对于学科充满兴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变化自身的教学形式,应用现代化技术来使教学方法更丰富,比如应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可以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让课堂更加生动,增加学生的感观体验可以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學,需要教师在传统教育中进行诸多改良和思考。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使得课堂更有吸引力,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去,使得课堂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还是人品思想塑造的圣地,让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得整体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佚名.德润心灵法护成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8,62(25):67-68.

[2]佚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2018(31):70-71.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