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写作:高三作文备考的抓手

2020-08-08 06:13侯完肖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报国拟题真题

侯完肖

(南安市侨光中学,福建 南安 362314)

受2020 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高三复学延期。时间紧,任务重,高三作文备考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顺其自然”,必须有科学复习方法,掌握作文备考的抓手——思辨写作,帮助他们有效应对高考写作。

何谓思辨?简言之,即思考辨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把思辨读写置于18 个学习任务群之中,力图通过丰富而有效的读写实践,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高考改革越是走向深入,防宿构、防套作的功能就越强,学生平时所学与考场所用,远不是生搬硬套的简单嫁接,而是对具体的情境任务有独立的思考和辨析,并运用恰切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讲,增强“四个自信”,把握“四个正确认识”,等等,也不是机械的数字叠加,而是学生思想认识的提升,思维品质的提升。温儒敏先生指出:“语文能力低下,很大程度上就是思维能力低下。”[1]顾明远先生也说:“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发展人的思维”。[2]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就是通过考生语言文字的呈现考查他们思维发展的水平。思辨写作,考生需有读者意识,能文明交流;有质疑精神,能小心求证;看情境任务,能理性表达……凡此种种,涉及聚合思维、因果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但是,综观近年来各地高三备考作文,审题不清、偏离题意有之;偷换概念、前后不一有之;缺乏思辨、文体不明有之。敢于正视是一线教师应有的态度,科学训练是备考过程中应有的作为。训练就要找关键,一味地强调“多写”,并非可取之举。教师应关注学情,研究学情,从审题、拟题、布局、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有效训练,把专题突破和定时完篇有机结合起来,精准备考,力求实效。

一、审题思辨

谈到写作,第一关就是审题。在备考复习中,教师加强历年高考作文真题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审题的方法,提高审题立意的水平。

首先,以漫画作文为例,纵向看看高考真题(如表1)。

表1

2016 年全国Ⅰ卷漫画作文出来后,全国各地一片哗然,觉得“题”出意外。其实,纵览十几年的高考真题就会发现,全国卷的命题稳中有变。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辨:一是漫画作文共同的审题思路是什么;二是不同文题的漫画作文差异在哪里;三是选择其中一道题来写将怎样审题立意。不单是漫画作文,材料作文也需要思辨,有具体的情境任务,有广阔的思辨空间,需要考生选取适合的角度进行论述或叙写。教师研究高考真题,既要有纵向的跨度,也要有横向的广度,把同一年度全国卷三套试题与几个省(市)的自主命题进行比较和梳理,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去思辨与突破。

其次,2020 年1 月泉州市单科质检作文题分析(以下论述大都以此为例)。(见表2)

表2

在引导学生审题过程中,运用聚合思维提炼两则材料的关联点,运用因果思维探究“烽火家书”的赤诚,运用批判性思维思考当下青年的修身……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同时,归纳成抓住材料关键的一句话:以学校一员的身份,以“青春·修身”为主题,紧扣两则材料的关联点,写一篇给本校学生阅读的读后感。

二、拟题思辨

作文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吸引阅卷人的眼球,诱导阅卷人加分。作文拟题若能具备一定的思辨色彩,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如以上述作文题,拟题为《读“烽火家书”有感》的,一看就知失之片面;拟题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则有偷换概念之嫌(把“修身”换为“担当”);拟题为《以修身彰显青春本色》《于芳华时修身,以大我报国》,能紧扣关键词,体现一定的思辨色彩。那么如何拟题才具有思辨色彩?“所谓思辨写作,就是针对复杂甚至矛盾的事物或事件,能采取一种周全的态度阐释和应对。”[3]扣紧主题、选好角度、适当关联,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如《于芳华时修身,以大我报国》这个标题,“芳华”“修身”扣紧主题,“以大我报国”则体现“小我”修身融入“大我”报国的赤子之心。

三、谋篇思辨

低分作文的一个表现是下笔之前没有整体构思,写一段是一段,脚踩西瓜皮。这样的作文气脉没有贯通,层次不够鲜明,有的只是在一个平面上滑行。阅卷时间有限,没能让阅卷人读懂作文思辨性的谋篇布局,那是不容易得高分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给高考真题中论述类文本列个提纲,弄清论证思路,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如2018 年全国Ⅰ卷“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是总分的结构,在末段阐述了应追求“照着讲”和“接着讲”的统一,充满着辩证法的思想。这个做法,益处多多:写作提纲,利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读写融合,积累、建构语言,利于借鉴和运用。

语言是思辨写作的工具,思辨性作文是语言运用的成果。“一篇议论文,不是思维单向度的演绎,不是选择性失明的审思,一定要揣摩读者的心理。”[4]如以上泉州市质检题,学生在作文后半部分写道:

那么,如何“筑青春之国家”?或许有些青年认为国家离我太远,一人之力渺若沧海一粟。实则不然……(某考生《以青春之我,筑青春之国家》)

以上几句论述,用“或许有些青年认为”,彰显读者意识、辩驳意识,符合事物复杂、观点多元的客观事实,避免自说自话;用“实则不然”一句,转入自己的说理分析。思辨写作,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思辨色彩浓的语言。如,“当然”一词,是对某些行为的确认,也是对自己论述的补充;如“诚然”,表示尊重对方,在承认某种事实的基础上引起下文的转折;又如,“在狭义上”“在广义上”,是对概念界定的思辨;再如,“从逻辑上说”“从现实的过程看”等句式,从不同层面论述问题,体现思维的严谨和深刻,都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思辨性表达。像这样的词语、短语、句式,课内外文本很多,教师可以定期推送给学生。

无论是基于阅卷人的阅读期待,还是帮助考生快速成文的现实需求,教师都有必要提醒考生下笔之前须有一个思辨性的谋篇布局,即使是简要的写作提纲,也要有个整体构思的腹稿。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教材里《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君子言义也言利》等文章,结构图式很清晰,语言运用也值得借鉴,无须赘言。

四、局部思辨

上文谈到谋篇思辨,谋篇的第一步就是写好文章的开头。写作中,早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可见,文章各个部分的打磨有普遍认同的审美标准。写好开头、中间的主体段、结尾的收束也是高三作文备考的一个重要内容。还是以上述文题为例,谈谈如何把开头部分的思辨色彩写出来。

[例1]我们常常说,知识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在家庭,父母对我们寄予厚望;在学校,老师对我们寄予厚望,在社会,社会对我们寄予厚望。孔子先生在《论语》中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由此可见,人是不可以不学习的。(某考生《读<论语·学而>有感》)

简析:这个开头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偏离了两则材料核心关联点——青年应重修身。这背后有两大原因:一是《论语》的常见章节没有读懂,基础不扎实;二是思维训练不够,思维浅表化,表达有偏差。

[例2]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时间的长河激荡不止。唯一不变的是,总有殷殷志士,为国鞠躬尽瘁,拳拳青年替民族负重前行。读《论语》及邹绍孟“烽火家书”有感,于芳华时修身,以大我报国。(某考生《于芳华时修身,以大我报国》)

简析:这个开头,相对好多了。一是“历史”“时间”“变幻”“不变”等关键词把两则材料有机关联起来,颇具思辨色彩;二是紧扣“青春·修身”这一写作主题,提出鲜明的观点(即标题),通过“芳华”“修身”来实现“大我报国”。至于语言表达方面,还有修改与升格的空间。

当然,作文备考,避免硬伤是基本功。所谓“硬伤”,遗漏标题、字数不足、书写马虎、卷面不洁、文体不明等都要尽量避免。不过,这些硬伤,也可以通过科学训练与思辨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笔者的做法是每天(或隔一天)晚上统一用文格纸练字5 分钟,内容为高考必背古诗文、名言警句、经典篇章等,即时提交,及时展评。默写、抄读的过程,是分类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的过程。思辨写作,既是高三作文备考的有力抓手,也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报国拟题真题
李迪川:矢志不渝,逐梦报国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坚守初心 治水报国
报国何时尽此心
擦亮文章的“眼睛”
擦亮文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