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学习情境下城乡网课学习差异的现状调查

2020-08-08 06:13肖巧玲林于丹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镇区城乡作业

肖巧玲 林于丹 陈 婧

(1.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2.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一、背景

鉴于新冠肺炎发疫情展形势,2020 年2 月12 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首次提出“停课不停学”,要求中小学依据居家网上学习的特点,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学习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制定居家学习计划,特别提出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和关爱。对此,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提出分层分类抓好线上教育教学,关注特殊群体学习的措施。如,2020 年3 月2 日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有序推进当前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做好参加一线救治医务人员子女、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好无网络、无电视等终端设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保障问题。

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纷纷组织师生开展在线教学工作,提供了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为学生这段时期的网络学习提供保障。但是与城区和镇区比较,乡村地区的网络学习和居家学习支持条件存在较大差距。中学生居家网上学习过程基本可以划分为线上授课和线下自学两个基本环节,衔接这2 个基本环节的媒介是“作业”。教师通过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回收作业、批改作业、反馈作业等行为实现对学生的指导、学习结果评价和线下学习的管理。因此,本研究主要开展网课作业设计和管理情况调查,以福建省中学生物教师、中学生两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就不同地区网络授课的效果、作业布置类型、学生学习态度与习惯进行深入调查。希冀通过客观比较网络授课形式下城乡教育的差异。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得调查工具为自编问卷,其编制经过文献参考、框架拟定、问题编写、问卷合成四个阶段。问卷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出发,进行对教师开展网课得实施效果和作业设计管理的自我评价、学生对网课及作业的感受和评价的调查,通过师生信息互证,分析当前网络授课形式下城乡教育的差异。本研究设计调查的核心要素分析表如表1。

表1 网络授课下城乡差异要素分析表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为了避免学科的差异性对本调查的干扰,选择调查生物学科教师和学生对生物网络及作业的情况。通过发布问卷对福建省各设区市一级达标高中、二级达标高中、三级达标高中、非达标校以及初中校、完中校初中年级或九年一贯制初中部部分生物教师和学生展开调查,共调查学生1715 人,其中城区学生1092 人,镇区学生483 人,乡村学生140人;共调查生物教师593 人,其中城区教师344 人、镇区教师159 人,乡村教师90 人(见表2)。

表2 不同地区师生人数统计表

三、调查结果

(一)网络授课的实施效果反馈总体不佳,乡村学校师生评价更低

图1 城乡教师对生物网络授课效果的评价

网络授课效果调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展开,同时收集数据。结果发现:不同地区的师生总体认为网络授课的效果有待提高。

从教师调查上看,62%教师评价一段时间的实践反映出网络授课的效果不理想,尤其在知识学习上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调查发现,62.7%的城区教师不能适应网络授课的形式,57.8%的镇区教师认为网络授课的效果不明显,而66.7%的乡村教师认为网络授课效果不理想。基于教师的调查表明,相比于城镇教师,乡村教师不适应网络授课的比例更高。

图2 城乡学生对生物学科网络授课认可度的评价

学生对生物学科网络授课认可度的调查显示,回答“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学生比例为49.4%,总体未达到半数。进一步城乡比较,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学生比例为9.1%、8.9%和10.7%,差异不明显。但是,超过一半的城区学生回答“喜欢”和“比较喜欢”网络授课形式的生物课堂,镇区学生占比为48.2%,而乡村学生占比为40%。乡村学生认可度更低。

(二)不同地区教师的网络教学软件操作能力存在差异

图3 城乡教师生物网络授课软件操作熟练度

基于教师问卷的调查发现,43%的教师对于网络授课的软件可以熟练操作,但是21%的教师操作不熟练,甚至3%的教师不会操作。可见,总体上生物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为进一步了解不同教师群体在网络操作水平上的差异,调查以不同区域为自变量,以网络授课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区域的教师网络操作水平差异较显著,具体而言,来自乡村、镇区、城区的教师网络操作水平不熟悉分别占28.9%、26.4%、22.1%,城乡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

图4 城乡教师生物网络授课方面的迫切需求

有效开展网络授课需要具备教学设计和信息技术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调查发现,无论城乡教师总体上认为在迫切需要提高的是网络授课的技术理论、网络技术知识和课件制作的能力。其中,提高课件制作水平方面乡村教师有更迫切的需要。

(三)城乡教师布置作业均以基础作业和书面配套练习为主,乡村学生认可度较低

表3 城乡教师作业类型

基于教师问卷的调查发现,城乡教师布置作业类型不仅有基础抄写背诵知识点的作业、与课本配套的书面练习和其他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和趣味性作业。但无论城乡教师大部分是以各种形式的书面配套练习、基础练习为主。

图5 城乡学生对网课生物作业类型认可度

以学生回答“喜欢”“比较喜欢”代表认可的态度,调查发现,城区学生有58.3%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类型表示认可,镇区学生59.8%表示认可,而乡村学生仅有45.0%表示认可。回答对教师布置的作业表示为“一般”的乡村学生比例达47.1%,也较高。

(四)城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有差异

图6 城乡学生生物网课作业完成率

将学生学习结果分为“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作业对学习的帮助、作业的难度、自行检查作业的情况、遇到难题的解决方法”这五个维度来比较。基于学生问卷的结果发现,五个维度中,城乡学生在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方面差异最显著。有51.4%的城区学生每次都能完成作业,而每次都能完成作业的乡村学生占比仅有35.7%。

从作业对学习的帮助上来看,乡村地区约70%学生反应作业对学习有帮助,而城镇地区超过75%学生认为作业效果较好。从作业的难度上看,城乡差距并不显著。从检查作业的情况来看,超过50%的城区学生完成作业后会检查,而乡村地区有检查作业习惯的学生仅占40%。从解决难题的方法上看,乡村学校学生在遇到作业困难时,与同学讨论的可能性更低。

四、研究结论

(一)基于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表明,实施网络授课总体反映效果不理想,但针对不同地区来说,网络授课的效果存在差异,乡村地区反应教学效果偏差。

(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总体情况中等偏下,但市区、城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于乡村教师。

(三)在布置作业类型上,地区呈现差异不明显,多以书面练习为主。

(四)城乡学生的居家学习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乡村学校的学生对网络教学的不适应比例远远高于城区和镇区学校的学生,调查发现乡村学校学生作业完成率整体低于城区和镇区学校的学生以及乡村学校学生在遇到作业困难时,与同学讨论的可能性更低。

五、讨论与建议

(一)信息素养是影响城乡教师网课效果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城乡教师在对居家网络授课的实施能力和教学效果体现出三种情况。首先,在总体上,从网课实施和作业管理的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视角上看,无论城乡教师均有较高的可提升空间;其次,相比于城镇教师,乡村教师不适应网络授课的比例更高,其中,课件制作水平和差距较大;第三,城区教师也并没有如预期出现与乡村、镇区教师的显著的差异性。网络授课的实施能力和教学效果除了与师生硬件、软件、教师教学态度、学生学习态度多种因素有关系,与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也有很大的关联性。例如,网络操作的能力上,来自乡村、镇区、城区的教师网络操作不熟悉程度分别占该群体人数28.9%、26.4%、22.1%,同时,教师总体上也表示最迫切需要对网络授课技术理论方面的知识加强指导。但是,虽然通过调查数据看到教师网络操作的熟练程度,但无法看到其教学的态度、执行质量,譬如网络授课这种开放性教学空间和资源,打破了实体空间的阻隔。现如今,网络上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教师是否具有检索有效资源的能力,面对繁多的资源,教师是否具有选择适切的资源的能力,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加以探查。

本次疫情突如其来带来的全国中小学、大学的在线学习的潮流,绝大多数学校匆匆上线,缺乏专门学习平台的支持和网课实施前充分的教师、学生的有效培训。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影响着网络授课的教学质量,当前教师能够熟练操作授课软件的仅占43%,而且这并不意味这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达到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准。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覆盖面更广,更新速率快,信息技术在这种信息化环境下对于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教师应该学会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提高有效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促使个人全面发展。[1]因此,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仅要转变对教育信息化的观念,更需从多条路径入手确实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首先,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2.0 时代,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信息技术看作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辅助工具,而是要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变革作用的高度来认识。[2]《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使之成为激励教师们学习的源动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性、交互性、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等特性,建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教师“亲身感受”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通过观念更新改变其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从而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其次,需要加强实践性培训为提升教师特别是对乡村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创造条件,反思在居家在线教育期间的经验教训,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将在线学习方式引入教师教育中,在实践中体验和提高,以解决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化教师信息技术。

最后,建立相应的学校评估机制,以保证国家政策及制度彻底地得以贯彻实施。学校也应实事求是地制定激励性的制度和科学的考评制度[3],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技术的在教育教学的运用。促进网络化教学常态化,利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手段,通过综合运用真实的教学全过程数据和表现结果数据刻画教师信息素养画像,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以促进教师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4]

(二)学习期待与学习效果的城乡差异特别值得关注

调查发现,无论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作业效果、遇到难题的解决办法等反映出乡村的学生网课学习效果差异与城乡学生对网课的期待和喜欢的作业的类型的相似性之间的矛盾值得特别关注。说明无论城市、乡镇还是乡村学生均对学习充满期待。但是,不仅乡村学校的学生对网络教学的不适应比例远远高于城区和镇区学校的学生,乡村学校学生作业完成率整体也低于城区和镇区学校的学生。当乡村学校学生在遇到作业困难时,与同学讨论的可能性更低。对于这一结果,一方面,与我国城市化的进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有条件的家庭的学生随家庭进入市区或城镇学校就读,乡村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网课学习支持条件较差有关系。另一方面与乡村的师资水平低于城市有关。本次调查还发现,教龄1-5 年的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新兴群体,普遍思维活泼,更喜欢挑战和接触新事物,一般情况下在信息素以及学习新事物等方面会比老教师更胜一筹,然而在调查中网课实施和作业布置类型上并没有体现出创新性。这一结果出乎研究预期。这可能可以说明,网课与传统教学学习相似,学习效果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态度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包括丰富的网络资源的有效筛选和应用也是在实际教学能力基础上才可以实现。这点可以从调查显示的代表教师教学能力的作业设计的简单化现象得到一定印证。

这说明,关注城乡差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给予农村学生在特殊形态下的有效的学习帮助。如鼓励师生、生生之间加强学习沟通,给予学困生特别帮助。需要从本次居家在线学习阶段显露出来的乡村学生的学习期待和实际学习困难,确实设计适合乡村学生的教学内容和作业层次。如调查显示,教师在网络授课形式下,布置的作业主要以各种配套练习书面练习和基础练习为主,相对较少比例的教师布置趣味探究型作业,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期待教师布置此类作业。从乡村地区学生对探究型和趣味性作业的期待现象启发教师应将学科知识融入相应的乡土情境。[5]另一方面,增添趣味,丰富作业形式,如设计探究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可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对其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和培养,实现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巩固,达到了课堂作业设计的目的。[6]有效唤起乡村学生的相关经验,促进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产生事物关系的积极联系,使学生将真实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融合。[7]促进乡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乡村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镇区城乡作业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关于化工产业发展型乡镇镇区规划编制思考
——以东至县香隅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城乡涌动创业潮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作业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