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阅读过程中有了个性化的阅读思想和想法。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文本选择、阅读内容的理解等都有了一定的选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构建个性化阅读环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一、 前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结合中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开展个性化阅读指导,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二、 注重阅读兴趣,培养阅读快乐情感
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快乐情感。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过程中,部分学生将阅读当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的实际效果和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缺乏阅读的积极性、阅读质量不高。因此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指导过程中应尊重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阅读体验,注重提供不同的阅读素材,让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将相和》为例,课文中融合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故事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教师在阅读指导过程中一般是先分段落、提取大意、讲解故事的方式进行指导,实现了快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目标。但从学生阅读角度来看,分段落、提取大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知识联系的认知,学生阅读过程是一种“大众化”的现象,而没有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内容,学生课堂阅读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并提取关键词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将相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了解《将相和》的故事内容,如教师可以提供三个关键词“骗”“逼”“避”三个关键词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将”与“相”的人物形象,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故事之间的前后联系和“将”与“相”的人物表现,以此来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总之,语文教学指导过程中阅读必须要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规律,以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形成学生个性化阅读,提升小学生阅读的能力。
三、 注重问题设置,激发学生阅读思考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设置,通过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思考。中高年级在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阅读素材中选择问题的角度,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思考阅读文本应用的场景、作者表达的情感等内容,以此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中蕴含了作文丰富的情感,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注意力通常只集中在文字和背诵方面,阅读效果不是很理想,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可以设置几个简单的小问题,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阅读的思考,如“课文中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众星拱月一次说明了什么内容(第二小节)”“圆明园是如何被毁灭的(第五小节)”,通过问题的设置实现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将阅读内容与教师的问题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课文知识结构,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和真实情感,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圆明园艺术瑰宝及其毁灭作者愤慨的心情。
四、 注重分组讨论,加深阅读内容理解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注重分组讨论。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选择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共同的话题或共同的素材进行分组,鼓励有同样阅读需求的学生在组内进行积极的讨论,学生基于同一阅读目标和同一阅读素材的选择,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更容易融入阅读的情景当中,激发学生共同的话题兴趣,同时同一小组成员在阅读选择和对文本内容的讨论过程中,对于内容知识的分析理解更加透彻,符合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以《长相思》为例,古诗词一直是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的薄弱点,也是学生阅读学习的重点。传统教学模式中,《长相思》课文一般是以背诵为主,学生背诵并应付考试即可很少会考虑到学生阅读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普遍存在抵触心理。个性化阅读指导下,教师应积极转变阅读的指导思路,在閱读过程中尊重小学生阅读的习惯,帮助学生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根据课文注释、教材中的插图、多媒体课件中的背景故事等内容对长相思的课文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了解长相思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真正融入长相思构成的情境当中,让学生主动思考作者在写诗时所在的地方,而其心理活动又有哪些,给予学生一个开放性的讨论空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五、 注重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眼界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外阅读素材的补充,拓展学生阅读眼界,提升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能力。课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有益补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从课堂课外阅读素材补充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写作、口语交际课等进行课外阅读资料的补充,要注重不同阅读需要对学生提供不同的阅读素材,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需求。
以《慈母情深》为例,这一课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母爱,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以及母亲对孩子的爱。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从课程内容入手,做好课外阅读拓展工作,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更多关于母爱方面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导学设计阶段,教师可以引入一些音乐和古诗词的素材进行拓展,音乐可以选择《世上只有妈妈好》也可以选择《游子吟》一类的古诗词进行拓展,古诗词的拓展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教学中拓展课外阅读素材,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具体段落和内容情感的认知,如“我穿过一排排……头和缝纫机挨的很近”一段话中蕴含了作者饱满的情绪,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在情感方面有了一定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这句话进行适当的拓展,可以选择朱自清背影课文中的内容进一步地阐述,让学生通过内容对比的方式感受到作者饱含的深情。此外课后课文阅读也是教师阅读指导的重点内容,在课外阅读环境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母爱、秦腔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课外阅读,积累相关的阅读素材,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水平,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情感,让学生真正融入语文阅读当中,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六、 注重读写结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生个性化閱读指导过程中,阅读并不是简单的朗读或默读,而是要注重阅读素材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读写结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应用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将个性化阅读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同时在写作中发现自身存在素材积累不足的问题时应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课外阅读或与同伴阅读交流的方式,进一步拓展自身阅读的资源和眼界。
以《我想对您说》习作为例,习作课是第六单元学习的延续,是学生学习《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内容以后的情感延续,因此在阅读教学完成以后很多学生都有兴趣将自身对父亲、母亲之情写出来,在写作过程中将阅读的情感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习作,一方面鼓励学生重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课文,同时将课文阅读的素材补充进来,实现情感的丰富进而写出真情实感,提升学生习作的质量;另一方面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包括语言组织问题和思路问题,突出表现为学生情感丰富但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文字想要华丽一些但不知道如何编写,这说明学生在文字组织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点,因此教师鼓励学生从阅读中寻找素材,在第一次写作时可以仿写,模仿阅读中的某一段落进行仿写,通过仿写了解文字和情感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习作的能力,而后重新设计思路,从思路到文字组织进行重新的应用,通过仿写到个性化写作的方式真正让学生将阅读中的情感与内容用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表达出真情实感,提升学生习作的质量。总之读写结合是学生个性化阅读指导的必然选择,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读写结合创造必要条件,鼓励学生开展习作,写出阅读中的真情实感。
七、 总结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加强教师的引导力,积极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必要的环境和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阅读素材,同时要注重于个性化阅读的实施方法和策略,注重分组讨论阅读的方式,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整合。
参考文献:
[1]邓利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题概括探讨:以部编版四年级课文为例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5):63.
[2]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6):45-46.
[3]李斌.基于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J].学周刊,2020(16):69-70.
[4]黄珊珊.基于“游戏体验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5):219.
[5]李倩.在阅读中感悟积累: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14):129-130.
作者简介:
郭艺芬,福建省龙海市,福建省龙海市浮宫镇丘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