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然靓
摘 要:初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时期,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中一方面要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英语综合实践技能的提高,全面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等技能,从而增强英语综合素质。老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合理衔接,在此,本文试图从“结合考试分析,进行针对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进行综合实践”“鼓励学生晨读,加强知识积累”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和写作技能。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写作教学;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重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英语多样化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还要注重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和学习态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英语听说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懂得不断总结和反思,结合教学目标来为学生制定出适当的教学策略,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进行英语听说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衔接,实现学生的英语高效学习。
一、结合考试分析,进行针对教学
老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深入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观察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问题,然后结合教学目标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可以更有效直接的保证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英语教学效果。对此,老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考试中的结果来总结和反思,发现学生在考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从而制定适当的英语教学策略。保证学生英语听说技能和写作技能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上次的英语听力考试中就反应了学生的一些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学生在英语听力考试中的短文理解部分得分相对较低,平均分只有4.3分,另外,长对话问答部分也是学生的英语听力弱项,由此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英语短文的短时理解能力还是比较弱,为了保证学生快速及时的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可以结合英语写作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要结合实际的英语语境来进行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听力和写作词汇,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写作水平。
二、创设教学情境,进行综合实践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强英语听说方面的练习,不能将英语写作教学看做一个独立的教学部分,要整合英语听说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衔接,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老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然后加强学生英语听说和写作实践练习。保证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例如,老师在平时的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英语短文理解部分的内容,让学生掌握和理解英语听力短文中的句式和单词,鼓励学生要结合英语语境来分析和理解,逐渐打开思路,进行英语头脑风暴练习,在短时间内想象出和话题相关的各种英语词汇和句式,还可以鼓励学生仿照英语短文中的句子进行续写练习,这样就可以将英语听力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的进行衔接,促进学生的英语全面学习。在平时的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写作话题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话题内容不断想象和思考,然后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会有效开拓学生的英语写作思路,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素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技能。
三、鼓励学生晨读,加强知识积累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和写作技能,老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英语思维训练,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减少母语思维的影响和阻碍,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坚持英语晨读,融入到适当的英语语境中去学习。
例如,老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醒学生要认真分析和理解英语听力材料,尤其是英语听力中的英语对话部分和短文理解部分,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其中的重点英语词汇和句式,鼓励学生在晨读中大声的进行朗读和背诵,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鼓励学生积累到更多的英语单词和句子,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晨读中朗读和背诵一些比较不錯的英语写作范文,这样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能力,真正增强学生的英语思维。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真正的实现英语听说和写作教学的结合和衔接,老师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学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英语教学。老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听说和写作教学的实践练习,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坚持英语晨读,融入到英语环境中去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
参考文献
[1] 黄毅文. 初中英语听说读促写作教学方法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
[2] 施文赐.聚焦核心素养,提高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质量[J].中学课程资源,2018(04):34-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