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琳
【摘 要】 数形结合思想能把抽象的数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这种具象的呈现方式,突破传统低效的教学方式,理清教学思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形成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手段,培养过硬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数形结合;教学思路;思维能力;数学素养
要为小学数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就要接纳并应用一些新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出教学调整。数形结合思想在调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同时,为当前的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还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将数字与图形相互联系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积极的应用,让学生及早接触形的语言,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表征,使经验多样化,培养数形转化意识和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利用数形结合,理清教学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学生的课业表现与未来发展直接受到个人学习能力的影响,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做出教学调控,是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满足其基本发展需求的重要教学手段。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数学具有概念抽象、内容涵盖知识面广等特点,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做出教学改革,在开展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无意识地忽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采取推断、讨论等低效率的数学学习模式,导致小学数学教育向低效率、低质量发展。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数形结合强调引导学生做出學习转化——从主观到客观的转化,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化,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在接受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数形结合法将当前的教学难点展开,引导学生进行有重点和关注点的定向突破,培养其基本思维能力,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做出回应,学生处于“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被动地位,应用数形结合则为数学教育打开了新的大门,有利于学生根据教师已给出的教学思路前进。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简单方程》的相关教学为例,对于初次接触方程运算的学生来说,科目学习难度较大,知识点较为抽象复杂,教师可提出具体应用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形结合思想引入方程概念。以我国经典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为例:鸡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鸡、兔各有几只?此时学生会对鸡和兔的基本特征进行思考:鸡和兔都只有一个头,但鸡有两只脚,兔有四只脚。面对较为复杂的运算数据,学生会需求能够多角度、高效率展开运算的教学方法,此时教师可给出简单方程的相关运算法则,帮助学生适当拓展,并掌握简单方程的基本运算规律,将抽象的数字转化为具体概念,使学生获得更为明确的数学认知,从抽象到具体,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利用数形结合,提升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决定了其数学能力未来发展高度,但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受到教师授课方式、教育环境的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较慢。在相关教学活动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将“得高分、算对数”作为数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忽略了学生本身具有的数学潜能,导致数学教育沦为生产计算机器的工具。数学是发现世界基本规律,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的教育课程,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引导者,应积极与外界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形成互动,探索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
数形结合的出现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选择,在强调主观认知、客观展示的同时,学生能够依靠视觉带动思维,在掌握基本教学重点的同时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思考。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圆》的相关教学为例,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关注点在于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忽略了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可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控,依靠已学习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开展对比教学,在给出不同图形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归纳图形的相同点,找出图形的不同点,并对其进行教学整合。数形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利用数形结合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深挖学生自身所具有的数学潜能,在完成对比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大大提高——长方形与正方形有边,圆没有边;长方形与正方形有角,圆没有角;它们都是平面图形。在理清教学重点的同时,学生能够将当前学习的课程知识与实际图形结合起来,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增强知识点的联动性,使数学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三、利用数形结合,培养数学素养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个人创造力。要引导学生在接受数学、理解数学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就必须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为其培养过硬的数学素养,使其形成思考方式不同、表达手段各异、干预提出问题的新式学习观念。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存在较为明显的畏惧心理,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敢存疑只敢认同,导致个人思维发展受到限制,改进教育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提升当前教学水平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数形结合为学生创造了自我表达的机会,将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具体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自己的老师。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升与毫升》的相关教学为例,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两个计量单位存在认知障碍,教师可给出对应的换算数据“1升=1000毫升”,帮助学生形成“数”的认知。在学生掌握基本数量关系之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出各种容器,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升与毫升的实际应用,如“注射器的容量为10毫升”“一个人一天要喝8升水”。数形结合是根据教育要求发展而来的教学手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对其进行适当的拆分,帮助学生形成更为扎实的教学理解,在应用数形结合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提升个人的综合数学素养。
总之,数形结合的应用是对教师教学手法和学生学习思维的共同提升,在应用数形结合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做出灵活调整,探索最适合当前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伴荣.数形结合方法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9(29).
[2]蔡室恩.简论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19).
[3]卢根锁.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甘肃教育,2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