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罗娜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大学生忧乐精神的培育,对于大学生个人品德涵养与家国情怀构建具有重要价值。在概述新时代忧乐精神的内涵基础上,重点提出大学生忧乐精神的培育对策,希望能为“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这一宏大主题提供实操参考。
关键词:忧乐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130-001
一、新时代忧乐精神的内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其核心在于清醒谨慎的忧患意识和深厚绵长的家国情怀。忧与乐都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驱动力,“先忧”是居安思危,是对国家兴衰、民族兴亡、人民苦乐的忧患意识与深刻关怀。先忧后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是五千年历史文明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忧乐思想精髓;先忧后乐熔铸于中国革命文化,是对革命历史的传承,是助力新时代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精神力量;先忧后乐契合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国情社情民情的高度融合,是“我将无我”的担当精神。
二、忧乐精神培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千禧一代大学生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正值朝气蓬勃的二十年华;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已能在社会独当一面,成为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历程高度重合,由此可见,培养当代大学生忧乐情怀,是培育民族忧患意识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中国进入新时代,但面临的一系列来自内部的重大挑战和外部的危机依然严峻。2020年农历新春佳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一场“大考”。观外部局势,当今世界总体和平,但局部冲突、领土争端及经济、能源、科技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依旧严峻且复杂,必须“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主动从危机中创造机遇。
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有助于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杜绝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忧乐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鼓励将个人发展融入捍卫国家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想当中去,这对于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服务和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当代大学生的忧乐精神的科学培育,亟须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同梦同歌。
三、大学生忧乐精神培育的对策研究
对于大学生忧乐精神的培育,首先明确青年学生在哪里,教育场就在哪里;青年学生感兴趣的点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哪里的理念。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培育形式,让学生经历从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首先,探寻新型思想教育思路,多方渗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给青年学生留下枯燥无味的刻板影响,第一就是要转变传统填鸭式教育方法,积极与学生建立导学式师生关系,可以“问题链”“剧情链”形式加深理论思考和领悟。第二就是要建立互联网+平台,探寻自由合理的网络交流途径,除了利用传统的公众号、豆瓣社区等以文字传播为主的平台,还应着重建设在学生中易传播、影响大的短视频平台,如抖音、B站,形成从文字图片到影音视频全覆盖的互联网矩阵,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其次,拓宽新时代忧乐精神的内涵,多元结合。对于历史精华的学习,无论是教学者还是接收者,习惯于站在其历史背景下进行故事解读,没有立足于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何将忧乐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成为教与学探讨的重点。第一,将忧乐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第二,将忧乐精神与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用當下新事件让历史作品“活”起来。第三,将忧乐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要求教育者能够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这三个层面解读忧乐精神,并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凝聚各方力量综合施力,三全育人。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及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一是要发挥地域优势,搭建本土实践教育平台。建立一体化实践观察平台,针对不同年级开设差异化、多元化实践教学,大一大二年级,可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大三大四年级可结合本专业开展实践。二是倡导家校联动,鼓励利用假期时间、家乡资源,扩宽合作培养渠道,实现家校教育共同体。三是创新就业指导,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为基础,将忧乐精神贯穿于六个维度的职业倾向引导分析过程中;以每年春秋两季征兵宣传教育为契机,吹响高素质人才建功军营的集结号;以普及西部地区就业政策为方向,将学生个人职业发展与祖国繁荣昌盛有机统一。
中国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黄金时代,而千禧一代的大学生也将是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流砥柱、黄金人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忧乐精神倡导要以天下为己任,关爱人类、报效祖国,对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张倩.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光明日报,2018年9月8日11版
[2]童建军,林晓娴.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与行为倾向分析,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4月刊
[3]王泽应.屈贾忧乐精神的本质内涵与时代价值,云梦学刊, 2019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