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杰 郑嘉琦 齐丰妍
摘要:绍兴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浓厚的古越文化,绍兴地区的古台门建筑数量庞大,传承了古台门建筑形式以及精美的装饰艺术,其地域特色显著,体现了越族人民聚族而居的特点。在建筑装饰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寄托了人们对“中庸”思想的追求,并且风水文化深耕于绍兴民居的各方面,“风水”展现的是一种对称、居中的格局,通过三雕反映在建筑群体规划上以及建筑装饰细节中,并成为中国古建筑建造与设计的形态指南和寓意指向。
关键词:绍兴古台门;建筑装饰;装饰艺术
1前言
“台门”源自春秋战国并流行至西汉时期,是古越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并有天子诸侯台门,天子外阙两观,诸侯内阙一观的说法[1],绍兴台门建筑逐渐成为浙江水乡传统民居的典范。
“台门”最初是对士商之人住宅的称谓,是名门望族所建造的具有一定规模形态的院落入口,并通过对台门的装饰来彰显身份与地位,随后由于其特殊的象征性与装饰性,逐渐演变成绍兴传统民居形式的称呼。台门的装饰内涵是百姓祈求富贵平安、求神庇佑的内心需求,同时兼顾防潮功能。台门由天井、台门斗、侧厢、堂屋、座楼等元素组成,交替延伸。被誉为“台阶上的门户”。清代翟灏的《通俗编·居处》中记载,“凡高大之门,时俗漫呼之曰台门,虽未尝有筑土为基之实,而其名僭矣[2]。在周家台门区域内,多种台门形式聚居于此形成了台门街区,曾经街区内的传统建筑结构装饰以及细节所构成的地域建筑语言表达出了不同的建筑装饰艺术。”
2绍兴古台门概述
2.1地域特征
绍兴位于浙江省东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越国都城名会稽,属越族。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歼灭吴国后不断壮大,由此绍兴成为越族文化的诞生地。地域性建筑就是建筑于具体环境中,受到的地区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当地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绍兴建筑比较典型的建筑形式主要有临水建筑和台门建筑,临水建筑是临水而建的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台门民居建筑则体现了聚族而居的特点。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延续到古台门传统建筑中,从内部空间角度看,建筑形态以及装饰技艺更多的体现了人文风情和神学文化,而建筑外部则主要体现了自然适应性,都较好的保存了地域性建筑特色。
2.2文化特征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人类社会生活中诞生的产物。《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越文化是几千年来越族人民的信念所在,体现出各个村落之间的思想理念、社会习俗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在绍兴现存的多数老台门为明清遗留,该时期的台门建筑是官宦、士商阶层的主要住宅形式,某种意义上是中原南迁文化与聚族耕读传统相结合形成的建筑形式。在清朝的科举制盛行时,凡家户之中有中举之人即可树旗杆于门前,故称“旗杆台门”;越地居民有聚族而居的传统,因此不少古台门都以姓氏冠名,如著名的周家新老台门、寿家台门、杜家台门等;有些则以建筑特点称呼台门,如歪摆台门、竹丝台门、石库台门等。有的台门形式以官职或仕进为号,如尚书台门、翰林台门、状元台门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特定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载体,绍兴老台门的建筑装饰更多体现在室内木雕装饰中,它是几百年以来积淀的美学艺术结晶。
2.3風水特征
“风水”古时也称堪舆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古人避祸求福的心理诉求和审美取向,其存在的形式深入贯穿于古人的文化和生活,形成完整的学说体系并具有重要的地位。“风水”由各种哲学理论推导而来,体现了古代人民追求平安幸福、藏福纳祥的美好心理诉求。因此风水理论在古代人民生活的建筑装饰中得以体现。
绍兴古台门传统建筑常见曲线型纹饰正是风水学中“曲则有情,曲则生吉”的观念,如卷草纹、如意纹、万字纹以及S形纹样等。多数建筑纹样都含有固定的构造形式和不同的象征寓意,如牡丹代表富贵、龟鹤象征长寿、太极图象征阴阳相生、生生不息等。在建筑装饰中的各式图案是对风水理念的展现,既是渊源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传统建筑装饰中的鱼类等水系动物象征着“水灭火”的理念,祈求天灾人祸的远离,祝愿建筑不受侵蚀,这正是与风水观念相结合的产物。
绍兴台门建筑的房屋和墙壁上常有形态各异的砖石雕刻。常见的雕纹起初是为了建造房屋时保求平安所用,随后逐渐演变成装饰性物件,并且是百姓为辟邪驱妖所创作的纹样在风水上,建筑装饰要符合“吉气曲走,煞气直走”的理念,用带有辟邪、福到的图案挡住“煞气”防止直入宅院,并通过“曲则生吉”的雕纹将其转化成“吉气”。在历史的变迁中,风水理论作为古时人民的信仰,将其附之于建筑装饰中,对绍兴的古台门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台门建筑作为一个独立宅院,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整体布局以中轴线对称,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建筑外观典雅和谐、错落有致。装饰方面,清砖门罩,漏窗,石雕,木雕与建筑物融为一体。
2.4哲学思想
中国具有较早的哲学思想,有儒、释、道等多家思想。从古至今,中国传统建筑在形式上不同于其他国家建筑的文化及体系,哲学思想的融入是传统建筑文化的转变。从广义方面来讲,对中国传统建筑有较大影响的哲学思想是以“礼”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和崇尚自然思想、自我顿悟的禅宗思想,以及以易经为基础的风水学思想[3]。在于中国古代思想中,中庸是儒家思想过犹不及的态度形式,《论语》中记载“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4]。在台门建筑的布局形式中,整体居中对称的设计,以门厅作为中轴线正是体现了中庸的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并起到决定性作用。绍兴古台门建筑虽受制于地域、气候、民族等因素,但是利用各种形式的结构在建筑形式中表现。台门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作为最初的哲学概念之一,例如:天井将阳光照射进院落将人的视线转移向天空,是人与天之间的密切交流。屋檐瓦当中的装饰完成排水的同时,也是人与雨之间交融,人们将心中的期许绘制于瓦当之上,通过雨水的流动将内心的诉求传达给上天。将龙凤刻于瓦当中,是吉祥、权势、地位的象征,是幸运、成功的标志(图1)。这些正是“天人合一”的具体体现。古台门建筑空间中各结构之间,既具有一定的顺序关系,又相互穿插协调,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多种哲学思想中的融合,使得我国传统建筑蕴含独特的文化意蕴。
3绍兴古台门三雕装饰艺术
绍兴老台门建筑中的装饰艺术,是将民俗、审美与哲学思想结合,附加于建筑实体之上,形成形态各样的石雕、木雕、砖雕,多用于门头装饰,窗棂,隔扇、斜撑等结构中,例如周家老台门院落前后共四进:门斗、大厅、香火堂和座楼。中轴两侧为厢房,东厢十二间,西厢十一间加一弄,除前三间为平屋外,其余为楼屋[5]。建筑中大量传统的雕刻形式是民间工匠技艺的重要展示,纹样丰富、图案典雅,并且部分构件造型通过象征寓意手法,将更深层次的装饰艺术内涵发展与深化,代表了时代的记忆和民间文化的传承。(图2)绍兴台门建筑的漏窗构造,常见在外院墙、院内隔墙等辅助房间的气窗,主要起着采光通风,增加空间层次,减少空间的闭塞感。多数庭园建筑中的漏窗,多以石雕、砖雕为主,部分厢房内的漏窗装饰是以木雕为基础。
3.1石雕装饰艺术特色
石雕装饰常见于台门建筑的漏窗、围墙头、屋檐、屋脊等部位中,各种雕饰纹样丰富,含有多样的花、鸟、鱼、虫等造型,展现的是精湛雕刻技艺,这是几千年的传承积淀。房屋构建的檐部处理除利用斗拱以外,也采用挑檐枋、撑拱等结构对整体结构进行加固,并辅以适当的艺术装饰,常见的有云卷、灵芝、卷草等纹样。绍兴地区的石雕种类繁多,如周家台门的门头石雕造型古朴,富有装饰感。
“漏窗”最初是封建住宅等级制度下的产物,明清时期建造的深宅大院之中,空间的通透性以及空气流通难以得到保障,漏窗应运而生,随着人们对审美的追求,低调中产生的漏窗逐渐成为奢华的象征。《道德经》曾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6]。阐释的是“有无”虚实的辩证关系。漏窗,通过隐约的风景与现实的存在,实现了“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达到了视觉空间的延申,“虚”带来的是艺术意蕴。漏窗之中的各式各样的图案配合窗外的风景,实现了“一个漏窗一个景”的场景。漏窗之中的卷草纹、回型纹作为常见的建筑装饰,蕴含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3.2砖雕装饰艺术特色
台门建筑外墙形式能客观反映主人的身份、地位。如商贾台门形式规模宏大,外观森严,用材考究。外墙材料多用砖石砌筑,以青石板为基,身份高贵的家族,叠筑的青石板越多,外砖墙上常见石雕漏花窗。臺门建筑中砖雕常见于建筑大门以及门罩,“门”在旧时社会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门罩是入口的标志,同样是每户人家贫富的象征。在调查中的绍兴台门中,多数是简单的门罩造型,门罩即简单的门楼,在结构和造型上更简洁。门罩通常是门头墙上用青砖垒砌出的结构形式,并镶刻砖雕作为装饰。(图3)门楼中的建筑内容有着多种多样的生动形象,象征富贵平安的图案如 “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以及“牡丹”等。象征健康长寿的图案例如“蝙蝠”、“仙桃”等。砖雕装饰其内容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是寄托了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
3.3木雕装饰艺术特色
古台门建筑装饰中的传统木雕主要集中在厅堂以及各个结构部件上,如门窗、格栅、窗棂、牛腿装饰,题材也多趋向于吉祥富贵、求神祈福、多子多孙、镇宅避凶等,交错的运用雕刻技艺,利用浮雕、半圆雕、透雕等技法。绍兴老台门建筑中窗棂格的装饰应用广泛,厢房、大厅等门廊主要由木材质构成,多利用木雕构成繁多的装饰图案,隔窗上同样雕刻各种花纹。木雕装饰成为建筑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之一,图案中常含有方格眼、井口纹、铜钱纹、万字纹等,其花鸟鱼虫、奇珍异兽、神话传说等融入进建筑装饰中。例如木门中的“暗八仙”是常用来作为门板上的装饰,既代表神通广大的法术,也寓意吉祥如意、平安福祉、祝颂长寿,通过具体的形象将人们内心的含义寄托于木雕之上。
4结语
绍兴古台门建筑是古越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又是绍兴传统文化、文人情怀的延续。随着古越文化和绍兴的不断发展,古台门建筑的发展和保护日渐重视,吸引更多的学者对古越文化影响下绍兴古民居建筑进行研究,深入发掘绍兴古民居的建筑精华,传承浙东绍兴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将古建筑中的艺术古韵,延续到现代建筑之中。将现代装饰艺术扎根于传统文化之中,充分体现了绍兴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黄铭,曾亦.春秋公羊传[M].中华书局,2016.
[2] 翟灏.通俗编[M].东方出版社,2012.
[3] 宋志争.浅析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0).
[4] 孔子,朱庆.论语[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5] 屠剑虹.别具一格的民居绍兴台门[J].浙江档案,2016,(10).
[6] 老子.道德经[M].吉林出版社,2014,(10).
作者简介:杨俊杰(1998-),男,浙江湖州长兴人,研究方向:家具与室内空间设计。
通讯作者:齐丰妍(198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
基金项目: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3283014);2019年度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FX2019063)。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