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联学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653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的纤维环退变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引起的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1]。西医常采用手术、西药治疗该病,效果并不显著,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临床应用中医推拿疗法及温针灸疗法治疗本病,易被患者接受与认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研究分析推拿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及提升临床疗效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玉溪市峨山县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5~65岁,平均(58.53±3.44)岁;病程1~3年,平均(1.56±0.44)年;疼痛部位:单纯腰痛10例,单纯腿痛15例,单侧下肢疼痛10例,双下肢及腰部疼痛10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3~65岁,平均(59.05±3.50)岁;病程1~3年,平均(1.58±0.46)年;疼痛部位:单纯腰痛10例,单纯腿痛15例,单侧下肢疼痛10例,双下肢及腰部疼痛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疼痛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考《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2]: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改变;脊柱姿态变化;X线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②中医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下腰部、下肢疼痛,伴腹股沟附近疼痛;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心脑血管或肾脏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X线片显示有骨质疏松、骨结核等;不适合进行推拿治疗者;马尾神经损伤、胫前肌瘫痪者。
2.1 对照组 采取中医推拿疗法治疗。采取三位七部法进行大推拿治疗。三位指仰卧位、侧卧位及俯卧位。七部如下:①牵抖法:指导患者侧卧、手卧床头边缘,术者立于患者足侧,双手握患者踝部,提起患者并在空中进行抖动动作,反复4次。②扳腿法:指导患者侧卧位,术者一手按住患者腰椎旁,另一手托膝,使腿伸并外展30°,双手同时反方向用力提拔,反复3次。③俯卧运腰法:术者一只手托起患者双下肢,另一只手放置在患者腰部。顺逆时针摇动双下肢3圈并用力按压腰部。④侧扳法:指导患者侧卧,术者一手放于髂嵴,另一手放至肩前,双手同时突然用力轻巧扳动腰椎,左右重复3次。⑤盆腰矫正手法:指导患者端坐在复位椅上,术者坐于患者身后,使用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将拇指定位于患椎棘突旁,患者双手交叉抱头,术者将另一手沿上举的腋下绕至胸前,抱住对侧肩部。引导患者躯干前倾,前倾期间保持小角度旋转,当旋转至极限时,继续靠惯性扭转,此时可以感受到腰椎关节突关节弹响。⑥直腿抬高法:患者取仰卧位,将一侧下肢作直腿抬升,于高位时用力向下按压足部,促使足背伸,重复该动作3次,有效牵拉下肢肌肉,以松解神经根粘连。⑦仰卧伸腿法:术者双手握紧患者踝部,先屈膝屈髋,接着猛然用力拉直下肢,反复3次。每日治疗1次,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温针灸疗法:指导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使腰与患肢呈150°角左右。主穴:取突出椎间盘处与上节段、下节段的夹脊穴、委中;辅助穴位:下肢选环跳、承山、秩边、昆仑、殷门、承扶、悬钟、阳陵泉、风市等穴位,阿是穴取下肢腰痛明显部位、骶骨边缘和患侧椎旁等穴位。取穴后常规消毒,针刺夹脊穴时选择合适的毫针垂直缓慢进针,毫针顺着椎板外侧缘向横突间韧带缓慢刺入,使针尖抵至椎弓板,患者感觉酸胀、麻木,以感觉较强的触电感为准;阿是穴进针时,深度一般以向下放射为佳。得气后,点燃艾条,插在各穴毫针柄上,温针灸30 min。每日1次,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
3.1 观察指标 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评估疼痛程度[4],McGill疼痛评分表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总分、现时疼痛强度(PP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PRI总分包含11个感觉性词、4个情绪性词,按无、轻、中、重,分别以0、1、2、3分表示,其中情绪分0~9分,感觉分0~36分;PPI包括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痛苦6个等级,分别以0、1、2、3、4、5分表示;VAS评分评定时使用一条长10 cm的直线,两端分别以无痛、剧痛表示,满分10分,分数越低表明疼痛程度越低。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各项体征消失且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显效:临床症状、各项体征有效缓解,日常生活未受影响;有效:临床症状、各项体征基本缓解;无效:临床症状、各项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RI总分、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PI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疾病,临床症状包括腰痛、行走困难或坐骨神经痛等,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5]。近年来,临床采用推拿和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痹证”“腰痛”等范畴,治疗应以祛外邪、补肾气及调气血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推拿疗法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疼痛。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体组织毛细血管绝大部分处于关闭状态,推拿可促使机体毛细血管开放,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为病变组织修复提供良好条件[6]。此外,推拿还可促进关节腔内液体的吸收,缓解神经根和突出物的相互关系,松解粘连神经,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6]。研究表明,采用三位七部法大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使神经根相对位移,从而缓解和消除病痛[7-9]。温针灸联合针刺和艾灸,可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是治疗风寒湿痹的常用方法。研究表明,温针灸可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缓解疼痛[10-11]。艾条燃烧时可生成抗氧化物,该类物质可缓解肌肉痉挛症状,消除炎症,减轻疼痛,提升临床疗效[11]。推拿疗法与温针灸联合应用,优势互补,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于宝川[12]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与推拿,可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释放,促进肌肉弹性恢复,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PRI总分、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PI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s)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PRI总分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PI评分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27.79±2.63 11.65±1.16△▲ 19.82±2.61 9.67±1.02△▲ 8.38±1.18 3.52±0.07△▲ 3.38±0.44 1.23±0.22△▲ 7.53±0.89 3.33±0.42△▲对照组 45 27.86±2.71 15.02±1.18△ 19.98±2.54 11.07±1.23△ 8.43±1.20 4.43±0.56△ 3.53±0.43 2.43±0.28△ 7.52±0.93 4.43±0.50△
综上所述,推拿疗法联合温针灸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