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智
摘 要: 农村中学,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教育教学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改变现状,是农村中学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几个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为相关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中学 教育发展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一、影响我校教育发展的因素
我校(康县二中),是一所农村中学,教育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改变现状,是全体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影响我校发展的因素有多种,本文从环境因素、家庭因素、管理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一)环境因素
我校位于康县长坝镇,青龙山与平套梁环抱的狭长河谷地带,略武公路是通往外界的唯一干线。封闭的自然环境与落后的经济,使人们的社会思维习惯深处有着较为顽固的惰性,具体表现之一是尊师重教意识的缺乏和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与上进心。
因为本地工业基础匮乏,一些青年迫于生计,辍学外出打工,打工潮对学生及家长思想方面的冲击不容忽视。加之,农村山区培养出的大学生非常少,学生与家长很少看到依靠读书改变命运的鲜活例子,对“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产生怀疑。而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升入高中、进入大学等,所需费用约六七万元,大学毕业后不包分配,需要应聘招考工作,普遍认为大学毕业后还是“打工”,前途未卜。中学生与打工人员交往比较多,打工人员谈论的大多是对打工成功者的肯定,对打工发财者的羡慕,对外界精彩世界的描述,足以吸引中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急于外出挣钱。
恶劣的交通状况,成为学校和学生家长沟通的障碍。我校初中部服务区域主要为长坝镇各村社,高中部学生的分布范围为云台、平洛、大堡等乡镇,根据对学生基本信息的调查发现,87%以上的学生分布十分零散,居住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不仅使教师“普访”成为不可能,还成为学生家长不能及时配合学校管理的重要原因。
(二)家庭因素
家长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教育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分析,62%的学生家长均为“小学毕业或以下学历”,其中32%的家长有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的倾向,他们认为自己没有文化,没有能力和时间教育孩子,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觉得学校是学生念书的地方,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与家长的文化水平有一定关系,父母能够重视家庭教育,孩子往往能专心投入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
一些家长缺乏实施有效教育的正确方法和先进理念,忽略青春期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赏罚褒贬;对学生世界观、信仰、思想、作风、接物待人的态度,起着性格上的奠基作用。在问卷调查“你与父母的关系如何”一题中,选择“一般或紧张”的学生,在回答“当你在学校犯错误后父母的处理方式”一题时,大都选择“训斥打骂”。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缺乏独立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学生有可能成为让老师尴尬、让班主任头疼的“问题”学生。
完整家庭教育缺失的孤儿﹑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是学校教育的又一难题。抚养中监护人监护管理不到位,缺乏教育养成,形成管理的盲区,出现问题:如厌学、逃课、外出逛街、上网等,容易产生自卑、封闭、过于敏感等心理问题。
(三)管理因素
生源质量不佳,学风的转变困难,教育、教学难度大。我校是包含高中部与初中部的完全中学,初中部学生文化课程基础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小学开设英语不专业,影响我校英语教学成绩。高中部生源质量不高不仅表现在学生的文化基础不扎实,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学习主动性与思想道德修养不高,这一类学生占很大比例。影响了我校校风与学风的整体转变。我县的教育发展状况,决定了这一问题不是通过学校努力能够在短期内解决的。
班级规模大,课堂教学管理难度大。我校班级人数大都为五六十人,比教育最大关照度多出了一倍多。研究证明,在人数较少的班级,课堂气氛更加友好愉快,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和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内外学习活动。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当然,从我校目前师资力量与硬件设施来看,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状况。
班主任工作繁杂,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机制不够健全。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发展是错综复杂的。一些学生追求成人感,喜欢玩“深沉”、裝“老成”;追求独立,喜欢“唯我独尊”等。此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萌动期,容易出现早恋问题。由于他们的个性心理发展和认识能力还很不成熟,早恋的学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有的紧张、恐惧、羞涩;有的苦闷、自卑、惆怅、失望、孤独、悔恨、愤怒。此类问题的处理,只能依赖班主任,而班主任除了处理教育教学事务外,还要照管班级学生的在校生活,工作非常繁杂。这就决定了班主任不可能注意到班级中每个学生心理方面的变化,需要学生管理部门多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如:可以通过团委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并针对不同问题学生设计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方案,这就需要从事这些工作的老师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必要的心理偏差行为矫正方法。及时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如:厌学症、学校恐惧症、考前焦虑、自闭、狂躁、早恋等进行矫正。
二、促进我校教育发展的应对措施
上述因素影响我校教育长远发展。因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容易改变,人文环境的改变将是未来很长历史时期内完成的任务,我们要更加密切地联系家长,积极争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强有力结合及不断自我完善。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在家访中,和学生家长交流学生在校情况时要下意识地教给他们一些较好的教育方法,让他们认识到重视孩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第二,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让家长积极与学校联系,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动态,实施配合教育;第三,取得政府部门的配合,在行政村中建立家长学校,让村主任或村中有名望的人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以方便宣传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等,还可以对一些单亲家庭、孤儿及留守学生的代理监护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自身管理方面,如何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更加完善和严格执行学生管理制度。通过教师的有效努力,学校正确的制度导向,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对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
1.根据学校实际,提高教学改革的总体认识。通过多年艰难发展,初中教学质量无大幅度提高,高中升学率虽然近年来提高很快,但通过与未来几年高考趋势信息的对照,不难发现我校高中教育教学想要长远地发展提升,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新课改势在必行,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然会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各个方面的协作配合,尤其是学校各部门,全校教职工要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全校一盘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教育教学中心,才能更高效地开展课改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对目前教育教学管理重新进行梳理和适当调整。
2.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制定全面的课堂教学行动指南,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学校制定课堂教学改革的各种要求作为全校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学校要意识到,光有要求而没有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是徒劳的。另外,学校要意识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之前思考最多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阻力。简单说,就是学校制定的各项管理、考核、奖罚制度。科学、全面、公平、稳定、人性化的管理、考核、奖罚制度才是一线教师行动的最重要指南。真正解放教师的思想,放下心理包袱,扫清教师思想上的后顾之忧是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工作之一。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学校深入教师中,从各个方面了解教师的思想、工作等,只有从心理上做好教师的坚强后盾,工作上全面支持和及时保障,才能让教师安心工作、乐于奉献、不断进取,把课改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干。要确立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下制定阶段性目标及具体内容,使全校课改工作有目的、有序深入开展。
3.建设一支敬业、团结、向上、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最终要靠一线教师来实施,拥有一支稳定、敬业、团结、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基础保证。近十年来,我校教师流动性很强,教师队伍的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学历、文凭不断增高,这是可喜的,但是教师队伍素质、业务能力的参差不齐也是我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硬伤。尤其是一大批年轻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学校的培养和培训机制不足,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不足,不能迅速转化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通过理论培训、老教师带领、技能强化等多方面措施培养年轻教师快速成长,迅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基础保证。
4.对学生制定一套有力、统一的引导措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中学生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具有独特的年龄、生理、个性、认知特点,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存在盲目性、随意性,需要学校制定大的引导方向和教育策略,通过大力研究和引导,找出目前学生身心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针对性地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找到自信。目前虽然有部分文体活动和兴趣小组等,也在学生思想教育上进行了一些尝试,但还不够,多数学生对课外活动不积极、不丰富、不活跃。学校在现有学生课外活动安排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组织、参加大量有益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困生、厌学生、不稳定学生创造展示平台,展现他们的特长、发现闪光点,帮助他们寻找自信、体验快乐,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转变整体学生的学风,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二)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建议
1.深化课改认识,积极投入课改实践。中学教育是为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学生长远发展打基础。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不是单纯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点,而是从深层次变革教师的教学理念。这也是未来中学教育教学的必然之路,教师要深刻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然性和紧迫性。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教师也要自觉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积极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坚定支持者、执行者和探索者。
2.系统学习和掌握课改理论、方法、模式、策略,增强教学技能。由于一些教师的课改理论和方法比较欠缺,课改实施状况参差不齐。在已经形成的教学习惯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新课堂不自觉走上“新形式走老路”的状况。诸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体验,重形式、轻效率等问题依然存在且较为普遍,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充电”,通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理论、技能培训,比如学校组织的“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听评课活动、“国培计划”培训等,提高课改理论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策略,增强教学技能,力争成为学科骨干、教学能手,为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打好扎实基础。
3.深入、全面、理性了解学生及特点,因材施教。目前,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协作、自主学习、展示表达等跟不上新课堂模式的需要,导致教学生硬、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研究不够,课前准备和教学设计不完善,课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是研究学生心理,通过深入了解,不断观察并鼓励学生点滴成长和进步,逐渐转换教师、角色,从课堂主宰者到引导者、组织者,把教师放到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静下心来面对学生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尤其避免“实在管不了就放弃”或“我认真教,你一定要优秀”的错误心理,不顾学生感受。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切忌急功近利,出现困难和问题是必然的,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4.创立独特的教学风格,追求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教育工作关系着学生的人生导向。教师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教育是良心工程,不管社会、家长是否肯定,我们的工作首先要脚踏实地。家庭教育中“虎父无犬子”,教师良好的个人修养也会起到同样直接的映射效应,独特的教学风格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无形正能量。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洁身自好、正直善良、崇尚科学、勇于拼搏等品质首先要在自己身上“落地生根”,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遍地开花”。提高业务技能,追求高尚的个人品质应该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
课堂教学改革是关系我校未来发展的大事,不是几个人能完成的,更不是短期就能見效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学校的良性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队伍的全面培养方面,认真思考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多学习、多思考、多探索,多完善,真抓实干,长期努力,使课堂教学走上高效之路,使学校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黄俊武.康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
[2]李广仁.康县教育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
[3]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刘五元.浅谈打工潮对农村初中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
[5]陈立功.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2(56).
[6]陈春红.影响城乡结合部中学教学质量的家庭教育因素探析与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2).
[7]王磊.浅谈制约农村教育质量发展的因素[J].新一代(下半月),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