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龙
(临沭县中医医院,山东临沂 276700)
白内障,为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40岁群体,该疾病发病和遗传、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等因素密切相关[1-2]。 在临床中,白内障患者主要的症状包括:视物模糊,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等。 近年来,相关数据调查显示,白内障患者的老龄化趋势明显,考虑到老年白内障患者视力的恢复,生活质量的改善,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3-4]。 值得注意的是,超声乳化术是治疗老年白内障疾病的常用方法,但所取切口的不同,对手术康复效果存在差异。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康复效果显著,其手术预后效果良好。 鉴于此,该课题将该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角膜透明切口与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康复效果,报道如下。
该次纳入研究的7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且均符合临床有关“白内障”疾病的诊断标准,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年龄均≥60岁;此外,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 严重精神障碍及存在相关手术禁忌证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5例中,男性20例、 女性15例;年龄跨度为61~78岁, 平均为(67.8±1.2)岁;核硬度级别:I 级18例、II 级6例、III 级11例。对照组35例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跨度为62~76岁,平均为(67.7±1.3)岁;核硬度级别:I 级19例、II 级6例、III 级10例。 在一般资料方面,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可比的意义。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角膜透明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使用滴眼液对患者眼部表面实施麻醉处理, 然后基于患者角膜板层位置,采取超声乳化刀作3 mm 的切口,进一步朝晶状体表面基于角膜缘内1 mm 作一内切口。其次,对水分分离之后,采取超声乳化术吸出晶状体,将核碎块、残留皮质吸出之后,注射粘弹剂,进一步置入人工晶状体。最后,对残留的粘弹剂进行清除处理,术毕。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取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基于手术之前,使用滴眼液对患者的眼部表面实施麻醉处理,然后对结膜将一个4 mm 的切口剪开, 采取超声乳化刀通过板层巩膜达至透明角膜层。 其次,再作一小切口,将切口活动控制为巩膜厚度的50%,持续在前方房位置注射适量的粘弹剂,基于角膜缘内作1 mm 的切口,然后进行环形撕囊处理,在水层分离之后,吸出患者的晶状体核。 再则,使用粘弹剂,分离皮质与核,使用超声乳化仪将白内障吸出,将手术超声时间控制在2 min。最后,清除好残留皮质及粘弹剂,将切口关闭之后,恢复前房,对主切口无需缝合,术毕。
(1)比较两组术后上皮修复时间和切口修复时间。
(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 周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
(3)计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例数,进一步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然后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上皮修复时间、切口修复时间方面,观察者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上皮修复时间和切口修复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上皮修复时间和切口修复时间比较[(±s),d]
组别上皮修复时间 切口修复时间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8.40±1.5612.56±1.616.283<0.0510.32±3.1115.68±3.127.356<0.05
在角膜散光度方面,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周,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比较[(±s),°]
?
观察组35例患者,术后发生视线短暂模糊1例,发生率为2.86%;对照组35例患者,术后发生视线短暂模糊1例、感染1例,总发生率为5.7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偏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3,P>0.05)。
白内障,为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视力,进一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易引发不良心理情绪,而且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所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5-6]。
超声乳化术,为治疗白内障并的常用方法,然而患者角膜曲率会对手术造成变化,进一步使患者的复明效果受到影响, 所以在超声乳化术治疗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切口非常关键。 相关研究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复明效果,和手术后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手术切口越小,距角膜屈光中心区越远,则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发生的程度越轻。 本次提到的角膜透明切口超声乳化术,虽然手术效果理想,但是切口恢复较慢,容易引发感染;而对于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 则是一种改良切口超声乳化术,手术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术后切口快速恢复,预防控制术后感染症状的发生,相比于角膜透明切口超声乳化术在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上更具优势[7-8]。 因此,初步建议择优选择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
在该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采取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则采取角膜透明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结果显示:在上皮修复时间、切口修复时间方面,观察者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术后,观察组角膜散光度的(0.520±0.138)°、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的(0.319±0.131)°均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角 膜 散 光 度 的(0.792±0.156)°、 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的 (0.537±0.142)°; 并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2.86%,对照组为5.71%,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偏低,说明手术安全性高,预后效果良好;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采取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可使患者角膜散光度、 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有效恢复,角膜散光度为(0.521±0.139)°、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的(0.536±0.141)°;结合该次研究结果及他人的研究数据可知,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方法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 此外,术后需加强患者眼部干预,指导患者注意睡眠休息,避免用眼过度,注重饮食的健康营养,多食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食物,忌辛辣、带刺激性食物等,并通过加强锻炼,促进术后眼部康复效果;并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2.86%,对照组为5.71%,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偏低,说明手术安全性高,预后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康复效果与角膜透明切口超声乳化术比较更为显著,上皮修复时间及切口修复时间均更短,术后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均更低;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采纳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