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症的康复
——穴位埋线疗法

2020-07-27 05:56贾天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俞穴增生症胶原蛋白

贾天鹏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人民医院针灸科,甘肃定西 748200)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以及结缔组织的进行性生长,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1]。 乳腺增生症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为腺垂体卵巢的激素分泌紊乱有关。 临床调查[2]发现乳腺增生普遍发生在高龄未孕或初产年龄>30岁、产后不哺乳、性生活不和谐以及性功能低下的女性人群中。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的病机主要在于肝气不舒,平素对自己压力过大、抑郁的女性自然会表现出上述临床调查中的内容,这种抑郁与压力则会使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发生乳腺增生[3]。 对于乳腺增生症,西医以药物治疗和手术为主,尚无良好的解决方案。 中医对于乳腺增生则有中药内服、针灸等多种疗法,但对于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与疗效尚缺乏临床数据。 该院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症,效果良好,特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76例,其中38例应用穴位埋线,另38例应用中西医药内服,对比两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有乳腺胀痛的临床表现,触诊有触痛、肿块、结节感、界限不清,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乳腺MRI 影像提示乳腺增生;(2)年满18 周岁。 排除标准:(1)乳房合并有肿瘤、乳腺炎等其他乳腺疾病的患者;(2)患有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的患者;(3)明确诊断为重度抑郁症的患者。 经上述标准纳入76例患者,患者年龄19~47岁,平均(33.7±5.3)岁,病程3 个月~5年,平均(1.22±0.54)年。 所有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并同意,上报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研究。

1.2 分组

该研究开始前预期纳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根据就诊顺序与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标准,每组顺序纳入病例,满38例为止。 对照组患者年龄19~47岁,平均(32.9±6.2)岁;病程4 个月~5年,平均(1.17±0.60)年。 研究组患者年龄20~47岁,平均(34.4±6.3)岁;病程3 个月~5年,平均(1.27±0.6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中成药逍遥丸 ( 国药准字:Z32020016)口服,9 g/次,2 次/d;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国药准字:H20041512)口服,50 mg/次,1~2 次/d。 研究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选取双侧心俞穴、双侧厥阴俞穴、双侧肝俞穴、双侧脾俞穴、双侧胃俞穴、患侧屋翳穴以及患侧乳根穴。 每次治疗选取屋翳穴、乳根穴以及一对背俞穴,若屋翳穴处有乳腺增生则仅选取乳根穴和一对背俞穴, 背俞穴应用1 cm 长的胶原蛋白线,屋翳穴与乳根穴应用2 cm 长的胶原蛋白线。 胶原蛋白线截取适宜长度后泡在75%医用酒精中备用,取一次性穴位埋线针9 号针,将针芯拔出适宜长度使用无菌外科镊将0 号胶原蛋白线纳入针管中,持针快速刺入穴位。 刺屋翳穴与乳根穴时均将针尖朝向乳腺增生的方向,刺入深度为1~1.5 寸,如不足1 寸距离内有增生组织存在,则以不刺到增生组织为度。 刺入后使用捻转泻法,得气后将针芯前推,拔出针管,使胶原蛋白线埋入穴位中,不可露出皮肤。 刺背俞穴时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其中心俞、肝俞、厥阴俞向下斜刺,使用捻转泻法;脾俞、胃俞向上斜刺,使用捻转补法;针刺深度0.5~0.8 寸,方法同上。 出针后使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 医药胶布粘贴覆盖1~2 d, 每14 天埋线1次为1 个疗程,3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 疗效评定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乳腺疼痛消失,触诊无触痛、无肿块结节,乳腺MRI 影像未见增生;②显效:乳腺疼痛消失,无触痛,仍有肿块结节存在,乳腺MRI 与治疗前对比明显缩小;③有效:乳腺疼痛仍存在,但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轻微触痛,肿块结节存在,乳腺MRI 未见明显缩小;④无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B 超检查,对比检查的结果。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愈情况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16,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B 超检查结果

两组乳腺增生病患者B 超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6,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 超检查结果比较[n(%)]

3 讨论

乳腺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为肝胃二经所主,传统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于痰凝、气滞、血瘀导致的肝气不疏、痰凝血瘀而形成乳中结块的疾病[4]。 随着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逐渐认识到内分泌失调是造成乳腺增生的主要病理机制,而这一机制属中医冲任失调的范畴,故乳腺增生的中医病机可归纳为以肝气不疏所致的冲任失调为本,以痰凝血瘀而形成的结块为标。 患有乳腺增生的女性平素肝气不疏而心情抑郁、易怒,从而与配偶关系冷淡,性生活不和谐,也不愿生育,这些因病理导致的异常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研究乳腺增生的患者中普遍存在子宫肌瘤等盆腔内疾病,与上述理论不谋而合。

乳腺增生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大影响,经久不愈有转为恶性的可能, 因此临床还需及时治疗。该研究采取穴位埋线的疗法对乳腺增生进行治疗,穴位埋线操作简单,与针灸、中药内服等方法比较,患者无需频繁往来医院,也无需忍受中药味道的痛苦。 该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愈7例(18.4%),总有效28例(73.7%);研究组治愈31例(81.6%),总有效37例(97.4%),治愈率比较(P<0.05),总有效率比较(P<0.05),研究组B 超检查乳腺增生的患者23例,乳腺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15例, 而对照组B 超检查乳腺增生的患者33例,乳腺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5例,两组乳腺增生病患者B 超检查比较(P<0.05)。 证明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较逍遥丸内服效果更佳。 杨瑞雪[5]应用疏肝解郁散结合针刺的方法对乳腺增生进行治疗,治愈率32.6%,总有效率78.3%,低于该研究。思考穴位埋线的方法之所以优于中药内服与针刺,可能是由于穴位埋线所使用的胶原蛋白线对患者病灶周围的穴位具有持续性刺激的作用。

该研究穴位埋线仅在乳房部选取屋翳穴与乳根穴两个穴位,屋翳有“房顶”的含义,乳根为乳之根,若把乳房看作一个房子, 屋翳与乳根一为最上一为最下,统摄乳房。 乳房不宜过多取穴,此二穴相辅相成,在穴位埋线的持续刺激下,对乳房的生理功能具有促进恢复的作用,促进其自身对增生组织进行吸收。 选取心、肝、厥阴、脾、胃五对背俞穴,心俞调整心情,肝气不疏病机的根源在于心;肝俞疏肝理气;厥阴为肝所主,同起疏肝理气的作用,此三穴取泻法,清心火而疏肝气;脾俞、胃俞则调理脾胃,既可化痰浊,又可通过脾升胃降的气机枢纽调整整体气机, 此二穴取补法,健运脾胃。 胶原蛋白线作为异体蛋白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这些过程均会对穴位产生生理上的刺激,不仅会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作用于各个穴位中,还会激发各穴位的生理功能,达到扶助正气、活血化瘀祛痰的效果。 对乳腺增生症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对雌激素、孕激素及其受体进行有效调节,降低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从而将雌激素在靶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而发挥治疗作用;②对神经内分泌进行调节;③影响免疫系统;④针刺治疗可以将乳腺增生腺体的血流阻力指数进行降低,将乳腺组织的X 线征象进行改善;⑤将增生细胞DNA 的复制过程加以抑制, 将细胞增殖速度减慢,以此来恢复增生的乳腺组织。

综上所述,在应用穴位埋线对穴位持续刺激的机制基础上精密选穴,对于乳腺增生起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俞穴增生症胶原蛋白
拔罐治疗脂肪肝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胶原蛋白
美国肉参胶原蛋白肽对H2O2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胶原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分析
胶原蛋白/棉混纺纱性能的研究
自拟乳癖立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症100例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