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策略探讨

2020-07-23 07:30张伟琴
教育界·A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策略

张伟琴

【摘要】文章基于深度学习视域,提出了对大班幼儿结构游戏“建设适宜的结构游戏环境,使深度学习成为可能”“建立回应性游戏互动方式,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等优化策略,从而将结构游戏不断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策略

结构游戏是指幼儿园教育中,旨在利用形式多样的建筑与结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多样化建筑与构造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反映现实生活。然而,在幼儿园结构游戏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缺乏系统性设计,游戏随意性较大,形式单一化,幼儿主体性不突出,外部环境建设相对滞后。鉴于幼儿园结构游戏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深度学习视域,对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策略进行优化,从而将结构游戏不断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一、建设适宜的结构游戏环境,使深度学习成为可能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深入推进,离不开结构游戏环境支持。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建设适宜的结构游戏环境,通过创设结构游戏情境,营构适宜的游戏空间,提供多维游戏材料,使深度学习成为可能。

1.创设适宜的游戏情境

大班幼儿尽管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幼儿抽象思维薄弱、形象思维丰富的特定决定了结构游戏中游戏情境创设的必要性。结构游戏情境创设要立足于幼儿实际生活,用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场景等,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幼儿深度学习情绪。例如“我爱我家”结构游戏,游戏的目的是以小区为原型,搭建小区停车场与其他建筑设施。在导入游戏时,笔者模仿小汽车样子进入游戏区域,并发出“嘀嘀嘀”的声音,“开”到小朋友们的面前,然后问:“下班了,我要停到哪里呢?”“停车场。”孩子们纷纷答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帮我搭建一个停车场呢?”

这个环节,将问题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以情境引发幼儿关注,再借助问题的驱动作用,将幼儿注意力集中到本课结构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积极性。

2.营构适宜的游戏空间

目前,幼儿园大多数根据本园的特点,建立起形式多样的结构游戏区。不少教师在实施结构游戏时,基于教师游戏指导的方便,一般直接将幼儿导入某一个结构游戏区,没有对既有的游戏区域进行优化,从而导致结构游戏处于浅层状态,不能深入。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结构游戏内容,创设适宜的游戏空间,并打破传统结构游戏单一化区域空间划分思维,打破区域空间的界限。

例如“房屋建构”游戏活动,笔者先对游戏空间进行优化,将周围“种植”上一些花草树木,安排一些假山、流水,然后将幼儿引入结构游戏区:“孩子们,这里环境怎么样?想不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啊?”“想!”“那我们一起动手,建构一座漂亮的房子吧!”

由于优化了结构游戏空间,幼儿在结构游戏空间中不仅获得了审美感受,而且在适宜空间支持下,积极参与结构游戏,空间创设也有利于激发幼儿建构创意。

3.提供多维的建构材料

结构游戏的实施需要游戏材料作为支持。目前,教师在结构游戏中,材料的提供方式简单,常以幼儿园既有的游戏资源为主。大班幼儿由于有了小班、中班学习经历,对于幼儿园游戏材料比较熟悉,这样就难以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材料提供方式,丰富结构游戏材料,并且发挥幼儿在材料准备中的积极性。

例如车辆模型结构游戏,除了幼儿园既有的游戏材料,笔者放手让幼儿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材料,或者自己制作材料。由于让幼儿参与结构游戏材收集,幼儿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提供的材料五花八门,有的利用自己的积木,有的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加工。在结构游戏中,由于材料是幼儿自己准备的,材料的亲和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也减少了幼儿对材料熟悉的时间,使幼儿创造力也在深度学习中得到发展。

二、建立回应性游戏互动方式,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在游戏主体之间建立起积极的回应关系,才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幼儿和幼儿、幼儿与结构对象等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发挥教师在结构游戏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将结构游戏不断推向深入。

1.观察模仿,让幼儿和结构对象积极回应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结构游戏过程中,注重引导幼儿对结构对象进行细致、有序的观察,从而全面了解结构对象。在了解结构对象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开展模仿活动,从而使幼儿结构游戏获得有力的支持,在幼儿和结构游戏对象之间建立起积极的回应关系。

例如积竹游戏,游戏的任务是利用竹子为主要材料,建构一座小公园。在结构游戏之前,笔者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小公园,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观察这座小公园,细致地观察,注意公园里有哪些建筑、哪些植物,它们的空间分布是怎样的,可以用家长的手机或者相机等将小公园里的景物拍下来,细细观察。

这个环节的设计,基于多元回应,首先促进了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回应,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进小公园进行细致的观察,家长的参与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而且确保了观察活动的安全。在观察过程中,家长的参与也能够为幼儿提供有力的支持。家长参与时,教师可以和家长进行积极的回应,包括教师对家长进行科学的指导,家长及时将相关的信息与教师分享。最后,利用拍照的方式,既培养了幼儿对摄影的兴趣,也便于进一步推进幼儿和结构游戏对象之间的回应。

2.操作练习,讓幼儿之间及教师积极回应

操作练习是结构游戏实施的关键,通过操作练习,幼儿观察得以内化。在操作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推进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积极回应,从而使结构游戏能够反映生活。

“小公园”结构游戏,我们可以利用幼儿观察经验,先将小公园的样貌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引导幼儿从宏观上对小公园进行建构;微观层面,教师可以借助幼儿拍摄的照片进行建构。建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建构创造力,鼓励幼儿对“小公园”以及园中建筑、景观等进行创造性建构。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结构游戏和绘画的有机回应,让幼儿借助绘画经验提高结构游戏中的空间想象能力,降低建构难度;微观层面借助照片的形式,又调动了幼儿观察经验,让幼儿建构游戏实施得以实现。最后,赋予幼儿自主建构的机遇,让幼儿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建构游戏走出简单模仿的现状,从而引发幼儿深度创造。

三、建立开放性结构游戏体系,使深度学习走向纵深

幼儿园大班结构游戏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存在思维定式,导致结构游戏缺乏深度。我们要善于建立开放性结构游戏体系,对结构游戏进行延展建构,并将结构游戏向纵深推进,让深度学习指向创造。

1.功能延展

设计结构游戏时,不少教师思维比较狭隘,往往局限于建构对象常规意义,忽视对建构对象意义挖掘,导致常规思维影响了结构游戏效应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维,改变结构游戏单一化功能定位,对建构对象的功能进行延展,让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发现建构对象新的功能,从而激发幼儿建构创造力。

如拼图游戏,游戏所使用的材料是七巧板,尽管材料比较单一,但是七巧板能够通过多种组合方式形成不同功能的图形。我们可以在结构游戏的过程中开展比赛活动,让幼儿借助七巧板尽可能多地建构出多种功能的建构对象。通过功能延展,幼儿能够借助七巧板释放想象力,建构出多种功能的对象,从而使创造力得到有效的释放,也打破了幼儿常规“求一”的思维,形成开放性思维模式。

此外,我们也可以尝试围绕建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延展。例如,一个旧塑料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以旧塑料瓶为主要材料进行建构,比一比谁能够建构出更多的事物。有的幼儿将瓶子口剪掉,制成一个笔筒;有的将剪下的瓶口和瓶身进行二次组合,形成一个精致的花瓶;还有的剪成一个茶杯……

2.细节延展

细节延展是对深度学习的纵向推进,它聚焦细节,引导幼儿进行结构游戏,使建构的触角更加细腻,它引导幼儿捕捉日常建构过程中忽视的细节,引导幼儿关注建构对象的细部,从而深化幼儿对建构对象了解,不仅指向建构对象的外形特征,而且指向建构对象的内在特征和功能属性等。

例如建构避雷针,属于科普类的建构游戏。在传统建构思维下,我们往往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避雷针的外形特征,从而根据建构对象的外形特征进行建构。我们可以对传统建构游戏进行优化。首先,引导幼儿仔细观看避雷针是什么样子的,聚焦它的外形特征;其次,要求幼儿对避雷针放置的位置进行观察,了解避雷针和所在建构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再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建构游戏,了解避雷针建构的材料,收集避雷针避雷的原理,最后进行建构。

通过对传统游戏进行优化,不仅使幼儿对避雷针的外形特征有了清晰的了解,而且指向避雷针的内在功能和原理,让幼儿了解避雷针能够避雷的原因,并对避雷针和建构群之间的关系获得新的认知。家长的参与又大大提升了建构游戏的亲和力,让建构游戏引导幼儿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建构对象避雷针。

总之,大班幼儿结构游戏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采取有效设计策略,营构适宜的结构游戏空间,丰富游戏材料,建构积极的游戏回应方式,使幼儿在觀察、交流和建构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互动,建立起开放性的结构游戏体系,解放幼儿思想,打破传统思维束缚,使结构游戏走向深入,引发幼儿深度创造。

【参考文献】

陈宁.中班幼儿结构游戏年龄特点及指导策略 [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2):99-100.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策略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