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莹 刘琨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向更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中职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占重要位置,肩负着培养更多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为社会高质量发展储备技术技能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在中职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现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对中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中职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
职业教育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素养高、实操能力强的计算机人才。校企合作的方式,为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本文首先阐述了校企合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意义,之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进行了描述,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对中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有所帮助。
一、校企合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意义
(一)提升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
将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从较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到融入校企合作项目的实践操作,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中职学生,学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而是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相对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效果会更有意义,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
校企合作下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能极大程度上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企业的加入,使原有教学内容融入企业真实案例项目,将企业对计算机岗位的需求等加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使实践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得以创新。
(三)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互惠共赢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企业会给学校带来真实的项目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充足的人力资源营造企业氛围,填补计算机网路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空缺。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对专业人才进行定向培养,为企业扩招人员。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即能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检验自身能力,又能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抓住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校企合作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的滞后性
部分学校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时,其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轨现象。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发展极快的当下,知识的不断更新,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有些只是形式上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实习阶段,在进入企业实习时,学生面对实际工作环境时,会发现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的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就不能适应实际岗位的要求,这样会削减学生对专业前景的信心,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企业也会觉得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需求,相应的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这样的校企合作不仅不利于学生和学校,更不利于企业,从而不能为社会最大程度的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就达不到校企合作的初衷。
(二)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信息化时代,对于学校的老教师而言,了解最新的知识技能时便叫困难的,更何况去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虽然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具备学习新知的能力,但在教学上,可能无法很好的结合新知与教学。这种情况导致学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对于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不能及时吸收和传递给学生,也就不能对学生进行深度引导,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限。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自主探索、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前提是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否则在制定教学计划或教学内容环节会有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校企合作力度不高
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热度的不断提高,很多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始互相寻求合作,但根据中职任教老师反映,目前大部分校企合作的力度较浅,只是进行形式上所谓的合作,或者在部分阶段合作,例如,学生实习期间进入合作的企业,进行定期实习,实习期结束后学生的择业和企业对学生的选择都具有不确定性,不利于实现校企合作的目标,合作的成效也只是形式上走过场。无法真正为学校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先进的技术知识,也不能使学生产生实质性的发展,致使合作的方案落实不具体。
(四)校企双方分工不明确
由于现在我国在职业教育也处于不断探索的状态,还不是很成熟,校企双方在对政策的落实上也不是很到位。在对合作的方式、校企的参与度、双方职责分工等都没有一个很好的界定,导致合作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三、基于校企合作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进措施
(一)强化师资团队,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应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通过能激发兴趣、合理的引导方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及时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专业教师,还应当积极同企业技术人员展开对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组织,适当加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为学生提供优质有效的教育。同时,校企双方要对本专业教师进行考核,检验其是否能结合校企合作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并对改进内容进行吸收,从而更好地应用到教学育人中。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应更好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管理能力。校企双方应定期举办讲座活动,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使学生不断明晰并坚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动力。
(二)加强深度合作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性政策的出台,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在我国还是处于不斷探索的过程,力争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在校企合作上,学校和企业一定要落实好政策,使校企合作不断深入。以北京市大兴区一所职业院校为例,学校新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此专业分为Ameco订单班和东航订单班,结合大兴区当地特色,与大兴机场建立合作,还承接了开发区首席技师培训、京东集团物联网及人工智能培训等高端培训项目。校企合作的深度不仅体现在学校和企业在课程和教学上的合作,而更应是全方位的合作。
(三)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学生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地方,是进行校企合作必须的场地。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对平时书本知识学习进行实践检验,以适应“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需要。实训基地的建设也能满足课程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以便在校企合作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建设“产、学、教”一体化的校内实训基地。
(四)校企分工明确,组建校企合作相关团队
校企双方应当成立一个完善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其中工作要涉及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考评方式的确定、教学过程的监督、教学结果的评价等,真正将校企合作落实到实际教学育人和全方位发展中去。此外,学校和企业应达成协议,根据双方实际情况,双方定期开展专业诊断活动。企业人员根据企业标准,与教师积极交流,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合理组织与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等,为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实践反馈机制
学生完成实践学习后,校企双方负责人开展座谈会,将学生代表作为座谈会的一部分,共同回顾并分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三种不同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便对后续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安排做出调整。这样不仅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收获中思考问题,也能更好地实现三方的收获最大化。
(六)创新教学考评方式
在教学考评方面,教师应当转变传统观念,同企业人员创新考评方式。在传统的对理论知识的笔试基础上,增加对实践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的考核评价。既然是职业教育,在涉及职业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时,可以较多参考企业标准对考核内容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不断的投入,确保育人质量。这对学校、企业、学生还有社会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參考文献:
[1]肖卓朋.计算机网络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3-24.
[2]刘长生,侯雪梅.职业院校深度“融合式”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49-51.
[3]楚国清,孙善学.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思路与举措——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8(05):16-18.
[4]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93-97.
[5]石伟平,王启龙.促进校企规范合作 全面推进产教融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15-18.
[6]姜大源.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教育学意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7):5-8.
[7]文玲华.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6):142-143.
[8]席东梅.新时代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下的行业贡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6):32-40.
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强校优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