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供给侧”改革视野下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

2020-07-23 06:20李沛炫
商情 2020年30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供给侧供给侧改革

李沛炫

【摘要】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供给侧结果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带来了相应的“挤出效应”和“吸入效应”,从而对大学生的就业现状造成影响。剖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更好的运用供给关系,实现对大学生就业相关问题的指导,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大学生  就业问题  就业路径

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为了去除对社会无效的供给,此项改革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路径。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中居于顶端的构成部分,其教育理念和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对我国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本文将主要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分析高校教育出口(就业问题中存在的结果性矛盾,为改善大学生就业路径提供借鉴。

1、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的概念源于19世纪初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理论,即萨伊定理。但我国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出现在背景方面与供给经济学有很大差异,简单说来,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强调优化需求管理、释放新需求,并创造新供给。也就是说,供给侧改革核心在于扩大有效供给,而扩大有效供给的关键在于优化供给结构,优化供给结构的前提又在于完善生产要素供给。劳动力配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告知劳动群体,即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合理就业意味着可以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1大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不足。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够充分和全面的问题,导致专业素养不足,在就业过程中无法展现出过硬的基础知识。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讲授时没有做到充分考虑学生主体地位,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得学生仍然被动接受知识的多,自主学习动力不足,缺少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学生自然无法对专业知识掌握牢固;二是多数学校所设置的专业课没有遵循“发展”的规律,没有从社会和企业中找寻需求点,从而使得“学无以用”,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极少的獲取对就业和职业发展有效的知识和技能,专业素养不足。

2.2高校就业工作开展不够细致。教育体制改革对高校提出了新要求,学校不仅要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就目前情况看来,高校就业工作的实践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形式大过内容,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虽普及度较高,但仍因课时限制、专业教师队伍紧缺等原因更加侧重理论知识传授,无法真正带领学生逐步发现自我、深入了解专业就业方向、调研就业出口等一系列的匹配环节。二是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就业实践课程,也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和择业能力的培养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导致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面前手足无措,甚至消极回避。

2.3用人单位辅助力度明显不足。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供需关系及合作关系,这样才能使得相互促进改善,一方面给高校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导向,另一方面为表达企业个性化的用人需求,获得“双赢”的局面。但现阶段,校企合作的进程也多数停留于简单或者个别的实习,交流过少。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由于自身的原因,也不愿为大学生提供过多的实践和学习机会,因此造成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仍缺乏就业能力。

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探究

供给侧改革要求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加强创新性、精准性、高效性供给。高校毕业生是接受高等教育后具备先进生产力的高素质群体,因此,只有探寻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途径,改善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才能有利于人力资本生产要素真正实现优化配置,进而实现人才有效供给。针对高校主体,我提出了几点解决途径。

3.1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淘汰“水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在学风建设中,以严格管理为抓手,坚持制度规范、教育引导、查处警示,以教风促学风,以考风正学风,以班风带学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养,为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3.2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供给侧”,应顺应社会人才市场机制的趋势,不断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实践,杜绝简单复制与引用国外职业指导理论和方法,帮助大学生从入学初期开始,不断了解自我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探索专业和职业,梳理客观条件,树立目标,制定计划,一步步引导学生走向适合自己的岗位。

3.3充分利用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需求与供给是矛盾统一的两方面,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只有达到供需平衡,才能实现稳定增长,作为高校毕业生出口,企业方在就业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校企合作是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现广泛应用于于高职院校,对口培养学生,实现了对高职院校毕业出口的价值。高校也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产学研模式,一方面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实践其中,体验由理论到实践、由科研到产值的过程,提高就业实操能力,从技能方面弥补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就业夯实基础。

4、结束语。高职院校应该设置专门机构负责人才培养工作,根据前述工作的结果,仔细分析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足之处,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并研究对策,制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案。不仅要根据监测结果补足短板更要认准自身定位,发扬特色,助推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2017.

[2]马世洪.以供给侧改革破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J].中国高等教育,2016

[3]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J].2018.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供给侧供给侧改革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