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喂养管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

2020-07-23 06:21谢古月肖棋予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谢古月 肖棋予

[摘要] 目的 研究系统化喂养管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30例ELBWI作为该次实验的基础组(予以常规喂养管理),再择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30例作为为系统组(行系统化喂养管理)。比较两组首次母乳喂养、经口喂养时间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系统组首次母乳喂养及经口喂养时间均早于基础组;同时,系统组第7天的母乳喂养量>50%总喂养量比率(66.67%)、≥71%总喂养量比率(26.67%)均高于基础组23.33%、6.67%(P<0.05)。结论 系统化喂养管理用于ELBWI喂养中,可明显提早其首次母乳喂养时间及经口喂养时间,同时改善母乳喂养情况,提高第7天母乳喂养量>50%总喂养量的比率。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系统化喂养管理;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ystematic feeding management o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ELBWI). Methods 30 ELBWI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s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from Jan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basic group of this experiment (regular feeding management), and then selected from March 2018 to May 2019. 30 patients were treated as a system group (systematic feeding management). The time of first breastfeeding, oral feeding and breastf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irst breastfeeding and oral feeding time of the system group were earlier than those of the basic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breastfeeding volume of the system group on the 7th day was greater than 50% of the total feeding rate (66.67%) and ≥71% of the total feeding rate (26.67%) Both were higher than the basic group 23.33% and 6.67%(P<0.05). Conclusion Systematic feeding management used in ELBWI feed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ime of first breastfeeding and oral feeding, improve breastfeeding, and increase the ratio of breastfeeding> 50% of total feeding on the 7th day.

[Key words] 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mature infants; Systemic feed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s

我国现阶段ELBWI出生初期母乳喂养率较低,且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蛋白水解及胃酸分泌能力弱等原因,容易引起较多并发症,因而加大了临床喂养工作的难度,同时亦对护理工作质量有了更高要求。而据相关报道[1],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ELBWI经口喂养进程,改善母乳喂养量>50%总喂养量,为母乳喂养奠定良好基础。鉴于此,该文对该院于2017年1月—2019年5月接收的60例ELBWI展开了分组研究,以观察系统化喂养管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为目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共60例,均从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ELBWI中抽选,其中30例纳为基础组(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另30例纳为系统组(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纳入标准:胎龄为28~35周;早产儿家属签订研究书面协议;非先天畸形早产儿;将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先天消化道畸形早产儿排除在外。基础组出生体重1 000~1 400 g,均数(1 240.54±50.44)g;出生头围27~31 cm,均数(29.55±0.54)cm;男女性别比为16:14。系统组出生体重1 000~1 500 g,均数(1 247.51±57.77)g;出生头围27~30 cm,均数(28.61±0.41)cm;男女性别比为17:13。将上述基线资料计算得知,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计划在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下施行。

1.2  方法

基础组施行常规喂养管理:予以管饲喂养、经口喂养常规护理,鼓励母乳喂养,密切注意早产儿喂养过程中的不耐受情况。

系统组在基础组之上进行系统化喂养管理,具体如下。

(1)小組建立: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护士长及专业水平高的护士成立系统化喂养管理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培训,以加深护士对系统化喂养管理模式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及实操能力,从而改善喂养工作的护理质量。

(2)①喂养规范:喂养频率、喂养量依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进行,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频率<60次/min、吞咽及吮吸功能较好时实施经口喂养;首试经口喂养时,若早产儿发生心动过缓或低氧血症等情况,需立即停止经口喂养,3~7 d后方可再次尝试;若早产儿完成喂养奶量,则可同时施行管饲喂养。②口外按摩:护理人员以生理盐水清洁双手,配戴一次性无菌口罩、手套;按摩顺序为口轮匝肌(抹)—下颌(捏)—下巴(擦)—颧骨(弹)—面颊(揉)—面部(轻拍),每一部位按摩4~6次,2~3 min/次,完整按摩2次/d;依照上述按摩顺序,加按早产儿两侧面颊处的颊车穴、下巴处的承浆穴、两侧口角处的地仓穴,每一穴位停留按揉30 s。③口外按摩:以点压式手法进行按摩,固定按摩顺序为面颊—牙龈—上颚—舌部;按摩至舌部时,捏压早产儿舌体、触压舌骨,以形成对舌部肌肉运动的刺激;按摩时间依据早产儿吮吸力度的强弱作调整,通常介于2~3 min之间,完整按摩2次/d。④口唇刺激:借助指尖对早产儿唇周进行反复按压(力度适中),借助双手食指、拇指轻轻捏提其口唇,2~3 min/次,2次/d,以便诱发早产儿觅食反应;上述按摩建议于早产儿喂奶前0.5 h进行。

(3)母乳喂养指导:向早产儿家属详细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相关技巧,同时说明母乳喂养对于早产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以提高家属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增强其主动进行母乳喂养意识;指导产妇吸乳技巧,教会其吸奶器使用方法,并于产后1~6 h开始吸奶,尤重夜间吸奶,以促进产妇乳腺的发育及乳汁的分泌;由责任护士负责收集、保存、喂养母乳,喂养完毕填写记录表,并交予护士长或医师检查,以加强喂养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喂养过程中的系统性及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同时观察其母乳喂养情况。

母乳喂養情况:第7天母乳喂养量>50%总喂养量的比率(%)、第7天母乳喂养量≥71%总喂养量的比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首次母乳喂养及经口喂养时间

系统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均明显较基础组早,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母乳喂养情况

系统组第7天的母乳喂养量>50%总喂养量比率、≥71%总喂养量比率均高于基础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ELBWI(1 000 g<出生后1 h内体重≤1 500 g)发生率不断上升,此类早产儿通常会因发育不全、胃肠功能低下等原因导致喂养时发生胃肠不耐受情况,进而对其体重的回升造成阻碍。对此,有研究表明[2],系统化的喂养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预后,促进母乳喂养。

该研究将系统化喂养管理用于ELBWI中,取得了以下结果:系统组首次母乳喂养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均早于基础组;同时,系统组第7天的母乳喂养量>50%总喂养量比率(66.67%)、≥71%总喂养量比率(26.67%)均高于基础组23.33%、6.67%(P<0.05)。依据临床护理经验及早产儿实际情况,该文分析上述结果产生原因为:①系统化喂养管理培训有利于增强护理人员系统化喂养意识,提高其专业水平,进而改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质量[3];母乳喂养指导及管理可有效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帮助其树立母乳喂养信心,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4]。②具备管理性的喂养方式,可确保早产儿喂养在系统化流程之下进行护理,而具有规范性的喂养量、喂养频率能够确保早产儿得到极具科学性、合理性的喂养护理,进而提高喂养质量,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5-6]。③具有固定性、科学性、规范性的口内外按摩及口唇刺激等系统化喂养管理措施能够显著增强早产儿面部肌肉群的运动及触觉,同时刺激舌肌运动,促进唾液分泌,对吞咽反射及觅食反应形成诱导作用,进而将其经口喂养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时间提前[7-8]。

综上所述,系统化喂养管理可有效促进ELBWI经口及首次母乳喂养进程,同时增加母乳喂养量,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胡琴燕.极低体重儿喂养管理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7, 15(11):1306-1308.

[2]  董莉,马繁荣,邹平林.系统化喂养管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1):114-116.

[3]  张金芝,嵇亚平,王艳.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26):2752-2753.

[4]  陈利芬.早产极低体重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管理研究[J].当代护士,2018,25(2下旬刊):116-118.

[5]  郭永琴,董艳,胡晶,等.新型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4):2886-2889.

[6]  冯淑菊,王亚静,唐娜,等.系统化喂养管理策略在超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1):57-61.

[7]  司徒妙琼,李艳.口腔运动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结局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14):1632-1634.

[8]  丁国芳.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达到足量肠内营养喂养策略—《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2):85-89.

(收稿日期:2020-01-17)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