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杰
摘 要:高中政治学习对比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其内容涉及更为广泛,教学层次也更加深入。对于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自我意识的高中生而言,与社会生活的接触也会更加频繁,不管是出于学习需求还是促进个人发展,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情况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注重生活化教学,文章将对其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高中政治教学;具体应用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重要的政治知识理论,还需要具备运用知识理论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政治理论本身包含许多抽象性内容,对仍旧缺乏足够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的高中生而言理解难免过于艰涩,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的把课堂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并由此形成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认同感。
一、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生活化理念的意义
渗透生活化理念于高中政治教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复杂的政治知识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对政治学习降低难度,提高其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热情。其次,政治课堂生活化有利于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以保证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此外,生活化教学更能促进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得以完全的发挥,使高中生的思维更加良性發展,对政治有自身独特的见解和收获,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大学学习和进入社会之后的发展是极有利的。
二、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将生活化理念贯彻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政治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渠道,政治作为文史类重要科目涵盖了大量的文字叙述内容,在传统教学中单单依靠教师“填鸭式”灌输很难让学生提起学习精神。从教学实践来看,多数政治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在不考虑学生学习心理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对所学内容死记硬背,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普遍积极性不高,课堂质量难以提升。因此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师要将社会生活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打破学生思维的封闭性,构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以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为例,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的按部就班,课前可以对学生设问:常见的货币有哪些?货币的真假如何辨别?货币的换算规律?引发学生就自身生活经验思考讨论,教师再进行系统的讲解。在教学中要重视加强课堂互动,比如讲到如何辨别假钞时,教师可以准备一张20元纸币,让学生先尝试分辨,并让其说出判断真假的依据,而后教师再对辨别方法进行梳理传达给学生。
(二)利用媒介手段导入实际案例或时事热点
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势能极大的提高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赋予政治学习更多的趣味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变得更加生动而深刻。教师可以利用媒介手段就教材内容导入真实的案例或者联系相关政治时事热点,让学生尝试讨论,自主思考,表达意见。比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章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人大会议的视频,给学生展示人大会议讨论的内容;再如经济生活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以及国际进口博览会;科技与文化生活上,可以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文化遗产实录等等。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传输的便捷为高中政治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学生在了解更多的社会时事变化的基础上对所学理论将形成更为客观的认识,从而逐步学会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三)融入实践活动深化学习体验,锻炼应用能力
政治学科源于生活,又能反馈于生活,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师应当融入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实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自身,锻炼其知识理论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课堂实践,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中选举权为例,邀请学生来模拟选举,设定虚拟岗位,讲明选举制度的含义和要遵循的原则,拟定几位学生为候选人,让其他学生组织投票,根据学生公投结果来抽取学生表述做此项选择的原因,并组织学生讨论真实的选举中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候选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在学生发表看法之后,教师再给予评价。除了在课堂上的实践以外,课后作业布置也可以以实践活动进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拓展课外实践,如义务劳动、义捐灾区、关注留守儿童、文化义演等来增加自身的社会经验,将课本知识生活化,思考社会生活中蕴含的政治原理,是自己受到更多的锻炼。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是跟随素质教育改革出现的产物,适应新时期下教育发展和学生需要,对政治教师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教师提起重视,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政治教学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 刘雅慧.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23.
[2] 张云.试论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11):7+9.